×
加载中...
Shortmax何泽曦:未来海外将有超10亿短剧用户,中国短剧海外渗透率不足10%
鞭牛士 2024-12-14 15:47

鞭牛士 12月14日消息,今日,由新腕儿主办鞭牛士联合WETRUE共同推出的新链路·新思路第二届短剧高峰论坛暨热度榜颁奖盛典在杭州举办。

现场,Shortmax联合创始人COO何泽曦发表了《从0到3000万,ShortMax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演讲。

在谈到短剧用户方面,何泽曦表示,短剧本身就是全球用户非常确定性的需求,而且用户心智也开始慢慢成熟。

何泽曦称,今天在短视频逻辑下,故事性的内容需求在全球还没有非常大的平台诞生,机会点就在这里。故事内容是永恒的需求,短剧作为承载故事的内容形式一定是最大的流量。

何泽曦表达了对短剧出海的积极看法,他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短剧对短视频的渗透率用户几乎达到了60%以上,但海外的渗透率还不足10%。静态来看,海外还有近20万的短视频用户,除了中国以外的市场里,未来出海至少还有10亿以上的短剧用户,这些还包括了美国、日本等UP值非常高的国家。

在短剧和AI之间的关系方面,何泽曦称短剧是未来AI很好的落地场景,也是非常值得投入和关注的方式。但无论如何,在短剧里,AI不太能取代人工,不过可以成为人工提效的效率,可以助推我们提升短剧以及开拓更好的营销场景。

AM7A1844-opq3368038536.jpg

Shortmax联合创始人COO何泽曦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业界同仁,大家好!

非常感谢主办方新腕儿对我们的邀请,我是来自ShortMax的何泽曦。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ShortMax在出海短剧过去一年的心得和想法,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小的建议。

我自己的分享是《从0到3000万,ShortMax的探索与实践》。「0」是指去年我们的团队还是0人,6月份只有5个小伙伴入职,而今天,我们团队已有400多人。「3000万」这个数字对我们挺特别,因为一年时间里,我们MAU月活用户超过了3000万,月度流水超过了3000万美金,对头部的剧是创纪录的,当然它还在增长,这些数据都只是小小的里程碑,也是起点,不代表这个事情我们做得多好,只是代表了这个赛道有多强以及赛道的红利有多大。

去年,我们决定投入出海赛道的时候,我自己做过非常多的内容型APP,做过网络文学的,做过漫画的,也做过中剧,在这些过程中,我们也做到过DAU上百万、MAU过千万。我们也做过赛道里前五、前三的产品,但想达到第一,那时候觉得还是很难,总感觉在那个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

所以,做短剧出海的时候,我们也在想,这个赛道是否有真实的需求?海外用户的心智是不是已经成熟了?是否已经达到了出海非常好的时机?

首先,短剧本身就是全球用户非常确定性的需求,而且用户心智也开始慢慢成熟。所有内容技术驱动了终端的变革,终端带来了新的内容形式,新的内容形式下就有了新的平台机会。

今天,无论是5G还是互联网技术,手机是伴随大家最多的终端,手机的内容形式是短视频。过去抖音的发展以及海外TikTok的发展,还有这几年投入的ReelShort等产品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们认为,内容分为故事性内容和非故事性内容,在非故事性内容下,我们看到泛文旅、泛知识、泛文化等等在TikTok存在了很大的用户需求,但是,今天在短视频逻辑下,故事性的内容需求在全球还没有非常大的平台诞生,我们认为机会点就在这里!

过去几年,中国短剧对短视频的渗透率用户几乎达到了60%以上,这个渗透率还在逐步提升。我们认为海外这个渗透率还不足10%。静态来看,海外还有近20万的短视频用户,除了中国以外的市场里,未来出海至少还有10亿以上的短剧用户,这些还包括了美国、日本等UP值非常高的国家。我们认为,短剧出海中位数来看,至少是500亿美元的市场,短剧IAA以及各种逻辑来看,至少它是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场。

为什么要来头部赛道?为什么这个赛道天花板非常高?随着大家做出海短剧在TikTok上的分享以及设备上的投放,TikTok的短剧播放量增长非常迅猛,YOY的数据显示,对比去年增长是5倍以上,短剧用户对比其他非故事性的市场增长了14%,故事内容是永恒的需求,短剧作为承载故事的内容形式一定是最大的流量。

用户天花板以及内容形式,据点点发布的数据,2023年7月份达到6亿,2024年7月达到60亿,已经达到了指数级的增长,短剧出海依然是非常大的市场,它的增速依然非常大。

在这些增速中,哪些市场比较大?毫无疑问,全球所有的互联网生意里,美国是最重要的市场,短剧也不例外。短剧在各大市场占比不一样,我们占了30%~40%,ReelShort更高一些,点众也更高,至少目前美国是30%~40%打底的数据。接下来日韩、东南亚、拉美以及欧洲等市场都是非常值得重点关注的市场,它们在整个份额中都有很高的增速,也在快速追赶整体的市场份额。

短剧的核心数据是什么?用户看了短剧之后,怎么判断是否有用户心智,用户对短剧的偏好、完播率、泛文娱中,短剧用户的TGI都非常高,对比影视、付费以及订购都是非常高的趋势,尤其是中青年的用户需求几乎是空白,其中中青年女性用户的需求,海外还有很多空白。所以,海外女频的增速非常大,它的逻辑点不是海外男频内容没有空间或者短剧只能做霸总、狼人,只是在当前阶段这部分需求最大,成本最低、收益最高。

分享一点我们小的里程碑。我们覆盖了全球240多个国家,多次登上了总榜以及下载单的第一,还有达到了月度DAU600万,这些都只是过去,但增速非常重要,策略非常重要。奈飞已经把全球流媒体的方法论已经跑过了,ShortMax的逻辑就是「全球化+本地化」两条腿走路,对全球高人口、高GDP以及规模非常大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这部分对在座各位都没有太大的意义,这里都是短剧的专家了,但是还可以讲讲海外短剧和海外长视频的差异点。第一,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差距,因为OGC和PGC的内容是跟着变现效率走,说得直白一点,同一部短剧,哪个平台赚的钱多就给哪个平台。

比如,当前看我的单量没有奈飞高,但是在这个平台的LTV值高于奈飞,是因为奈飞只用了会员订阅,会员订阅的价格比较高,奈飞的营收或者利润率今年依旧达到了40%以上的增长,今年Q3已经达到了90亿美金,利润率已经达到了20亿美刀,对比去年已经达到40%的增长,今天它在市占率上还有增长,是因为奈飞也引入了混合变现。

今年奈飞引入了广告逻辑,单价压得更低,可以用很低的单价包月,今年为它带来了高速变现的增长。这也说明混合变现逻辑比单一变现逻辑价格更高,混合分发逻辑、内容占比以及分发逻辑都很高。

我觉得更高的是内容占比,短剧很高的价值点是标准成本和标准质量体系下的稳定产能,是真正实现了影视工业化的逻辑,不是像奈飞等投几个亿,成败只是看导演发挥的好坏,今天短剧讲的是整体的成功率,而不是某一个爆款的得失率。

我认为所有出海平台做出海的时候的愿景,就是希望打造世界级的故事内容生态,它是以短剧为载体传播全球垂类故事性内容的需求。

这是过去我们小的爆款短剧,前三部都是海外自制剧,后三部是翻译剧,大家可以明显看到翻译剧在海外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只不过它的天花板尤其是欧美比较高。大家可以感知一下,今天海外的短剧和国内的短剧在制作质感或者故事性上有什么不同。我们感觉海外短剧有很多是脱胎于中国的故事,只是它更加本地化、故事化,尤其是制作成本和拍摄质感上,出海短剧制作要求更高。

微信图片_20241214154237.png

分享一下我们最新的爆款日剧,这是我们在日本做的第二款剧,第一跨是小爆款,是职场细腻。这是一部富豪千金剧,核心点是采用了非常本土化的元素,日本的财阀在本地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财阀千金是比较火的元素。另外重生元素的标签占比份额也比较高,所以我们也在这个故事里应用了重生元素。

最后,我们认为日本所有故事性的内容热血感都非常强,他们几乎可以把所有的职业可以拍出日式热血的感觉,比如《面包王》等等都是比较适合日本的。

微信图片_20241214154309.png

我们还联合了日本头部的电视台完成制作,在海外与更多国家主流的产能或者是合作方,可以加速产能布局以及用增逻辑。还有就是本土化的投放策略,日本的品牌和电视投放价值还是比较高,对我们的转化效率有比较大的提升。

这是我们的爆款美剧,和日剧没有太大的差异。美剧狼人的元素以及师生恋题材比较爆,制作团队是好莱坞的团队,投放策略上我们利用了很多卡点,如何在高CTR做取舍,也需要大家有更多的创新。第三个是利用了FaceBook、Instagram等投放广告,提升我们的整体效率。

微信图片_20241214154456.png

本质上和国内的长视频没有太大的模型差异,只是和国内以小程序为载体的差异比较大,海外本质上做的还是APP,在APP中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剧本环节,其次是摄制方的环节,最后是来自广告入口、联盟和流量入口。

海外的内容产能方面,到底哪一种产能更有价值?我们认为,无论是翻译剧还是自制剧都非常有价值,只不过它的价值点不一样。翻译剧的成本非常低,它的逻辑非常快,效率非常高,但是对比本土剧来讲,它的天花板比较低,文化融入没有那么好。自制剧的产能和存量还是不够多,随着行业业界同仁和友商的投入,大家会很快解决。我认为海外价值最重要的环节还是故事,然后就是IP和编剧。

短剧的趋势和AI怎么结合?当前我们是保持关注和开放的态度,当前的结合主要只是在本土化和翻译的事情上,而且现在阶段翻译的降本可以,但增效不太可能。我认为现在的翻译能达到60分~70分,现在大家应用更多的还是人工翻译,至于大家诸如尝试过的换脸以及AIGC短剧的拍摄,还在探索阶段,实质上它的ROI和效果还没有那么显著。

一开始我们就认为,短剧是未来AI很好的落地场景,也是非常值得投入和关注的方式。但无论如何,在短剧里,AI不太能取代人工,不过可以成为人工提效的效率,可以助推我们提升短剧以及开拓更好的营销场景。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在出海赛道上,大家可以一起合作,共创共赢!

谢谢!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