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阿里开始严查化妆品一号多用:涉及淘宝天猫和1688等多平台
菠萝蜜 派代 2023-07-21 18:36

阿里开始严查化妆品“一号多用”了,涉及淘宝、天猫、1688等多平台。

7月3日,千牛头条发布《化妆品“一号多用”专项治理行动》一文称,平台将根据《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对化妆品商家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筛查,且明确规定了本次行动的自查重点、管控要求、管控时间、处置原则等。

所谓“一号多用”的意思是,原本按照法律规定,每个化妆品单品应当对应一个化妆品备案编号/注册证号,且产品对应的名称、主体、商标需与备案信息保持一致;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行业内出现了不少“一号多名称”、“一号多商标”、“一号多主体”等违法情况,俗称“套证”。

在化妆品行业内,“套证”一直是行业顽疾。本次治理行动后,此前一直依赖套证销售的化妆品商家即将面临严厉处罚。

对此,行业人士纷纷评价称:“这将是化妆品行业的大动荡,要赶紧先查一查自家的产品有没有问题!”

还有消费者感慨道:“终于对套证行为下手了”、“特殊化妆品套证末日来了!”


阿里为什么


要严查化妆品“套证”

实际上,阿里严查化妆品“套证”是顺应监管部门要求。

早在2022年7月,国家药监局就曾发文强调,化妆品行业禁止在产品标签上标注产品名称中的商标名以外的其他商标;且禁止标注“监制”“出品”“品牌授权人”等内容。彼时,不少业内人士就认为此举是整顿“套证”的信号。

今年6月21日,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召开会议,明确将部署开展化妆品“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专项检查工作,包括“一号多名称”、“一号多商标”、“一号多主体”。

因此,阿里针对相关要求,根据《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及化妆品“一号多用”专项行动,对平台内化妆品商家的资质进行对应的管控要求。


图片


其中,“一号多名称”是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已注册,或者备案产品的名称以外的其他名称,或者易使消费者视为产品名称的文字。

“一号多商标”是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载明的商标以外的其他商标,或者易使消费者视为商标的标识。

“一号多主体”是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监制”“出品”“品牌授权人”等相关词语。

阿里发布的《化妆品“一号多用”专项行动》指出,化妆品卖家需要正确填写“特殊用途化妆品证号/非特化妆品备案证号”、“产品名称”等相关属性项,且需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的相应产品信息保持一致性。

对未按照要求填写展示“特殊用途化妆品证号/非特化妆品备案证号”,或冒用、套用化妆品注册证号/备案编号等信息的商品,将作下架、删除、扣分等处理。


化妆品行业内,


为什么“套证”泛滥?

业内人士指出,化妆品套证在行业内十分常见,“大家只是都心照不宣而已”。

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天猫美白面霜好评榜TOP10中,有4个品牌的美白产品,其商品详情页面显示的特殊化妆品注册证号,存在与国家药监局公示特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更有商家直言:“目前行业严查‘套证’,除了对头部品牌影响相对小,行业几乎90%以上的品牌方和生产企业都会被波及。”

为什么在化妆品行业内,“一号多用”这种套证违法行为如此普遍呢?

第一,套证行为多存在于特殊化妆品领域,比如防晒、防脱、祛斑美白等产品。因为申请特证成本高、周期长。“每一个新的特证产品都需要重新申请,周期很长,少则一年以上。”某化妆品商家说。

第二,近年来,化妆品品牌竞争激烈,同一个代工厂常常为多个品牌提供服务。而代工厂通常的做法是,A品牌的产品拿了特证批件以后,B品牌方也想出一款一样的产品,代工厂就会用A的批件产品信息生成新产品,并出一款新包装,在新包装上加上B品牌的商标同时,弱化A品牌商标信息,从而达到“一号多用”。

第三,最近几年,化妆品新品注册备案数量骤降,尤其是特殊化妆品,“备案少、新品多”让不少商家开始铤而走险。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2022年“实有在册”化妆品共计78697件,同比下跌了1.9%;其中特证化妆品获批数量为3473件,同比下滑了23.6%。

第四,“套证”牟利丰厚,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天猫美白面霜热销榜TOP20中,共存在5个类似套证现象,同时还有两款产品备案为普通化妆品,却宣称“祛斑美白”。根据青眼粗略计算,这7个产品,月销售额超136万元。


严打“套证”,


化妆品行业各方应如何应对?

国家药监局召开会议后不久,广州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进行了首例“套证”处罚。

广州品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生产了两批次“韩鹭氨基酸洗发水”,其直接接触内容物的包装容器上,明显印有“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字样。因“一号多商标”违法,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1.5万元。

图片

化妆品“套证”首罚已经落地,化妆品商家们应当加快自查自纠。有商家表示,如果相关“套证产品”现在不下架、整改标签,一旦查到了,肯定被罚。

对品牌方来说,品牌方大多数是化妆品的备案人,也是产品的第一责任人。每款产品要积极备案,做好一品一证,产品名称、商标、责任主体与备案信息保持一致。

对经销商和零售商来说,则要做好化妆品的查验和销售记录,如发现疑似“套证产品”应主动联系品牌方或上级经销商,配合产品整改、变更甚至召回。

对平台来说,自新规发布以来,一直强调了电商平台对于监管和共治的责任,未来各电商平台在产品监管中将是重要的参与方。无论是出于法律义务和责任,还是出于平台营商环境健康角度,阿里开启一号多用专项治理都是必要的。

留给化妆品商家自查自纠的时间不多了。

目前除了阿里等电商平台开始管控套证行为外,各地监管部门都下发了清晰的具体落地措施,企业要做的是,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长期来看,只有合法合规经营,企业和品牌才能走得更长远,只有用好产品、合法合规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才能赢得商业竞争的最终胜利。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