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短视频行业老二的快手,近几年知识产权官司不断。比如此前爱奇艺就快手 App 中存在大量关于电视剧《琅琊榜》《老九门》的侵权视频片段提起诉讼,最终获赔218万余元;优酷也曾诉快手短视频侵权《冰糖炖雪梨》,获赔46万;而在这个月,腾讯对快手和灵犀互娱发起诉讼,案由是“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索赔金额在5000万元-5500万元。
截至目前,快手作为被告的未结案知识产权案件累计诉讼金额高达5.62亿。
要知道,快手2023年一季度才首次实现盈利——调整后净利润0.42亿元,若是算上这五亿多的或有支出,盈利将不复存在。
#01
诉讼
根据知产宝数据,快手的未结案民事诉讼记录有481条,其中240条有案件详情,涉及知识产权的作为被告的案件为132件,索赔金额达到5.62亿。
这些知识产权未结案案件,立案时间跨度从2021年2月一直到2023年7月,案由包括“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等,原告方大多是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爱奇艺、优酷等。
在诉讼金额TOP20的案件中,腾讯占了11件,爱奇艺占了4件,优酷占了1件,网易、米哈游、攸悟文化和源创智行各占1件。其中爱奇艺诉讼金额达到0.82亿,优酷0.23亿,腾讯2.77亿元。
就具体侵权情况而言,内容平台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大多围绕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作品这样的内容展开,而快手所涉及的诉讼大多是和影视作品和游戏相关(2019年快手和几大音乐平台达成合作)。
其实打开快手APP,刷一会短视频就能见到侵权行为,比如在影视作品方面,快手APP中存在不少搬运其他平台视频并进行二次编辑的账号,这些账号甚至会利用快手直播功能播放其他平台的影视作品。比如最近芒果TV热播的《我的人间烟火》,主播通过这类热播剧直播吸引流量并获取礼物分成;也有的账号会通过影视解说视频来吸引用户点击小程序链接,从而为自制的付费小短剧引流或者直接连接到电影票销售。
在游戏方面,侵权行为大多表现在创作者发布未公开的游戏内容,比如7月3日立案的米哈游诉快手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一案,就可能与《原神》的最新游戏内容有关。通过搜索“原神4.0”,就能在快手上发现不少讲解未公开版本角色、玩法的视频。
#02
利益
作为短视频的排头兵之一,快手为何始终与知识产权侵权掰扯不清呢?归根到底还是商业利益决定的。
用户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资产,这就像厂房生产线之于制造业,数据算法之于AI公司。用户的获取,也许可以靠砸大笔的营销费用。但要想留住它们,一定是要靠优质有趣的内容。只要内容足够丰富有趣,就能增强用户粘性,降低企业营销投入的压力;与此同时,优质丰富的内容,还能促进用户时长的增加,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就比如广告负载率与用户使用时长是直接相关的。
可以说,内容是快手这样的平台生存的核心之一。但优质内容的制作是需要高成本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增长质量不高(增收不增利),并没有很强的资金实力支撑整个版权许可费用,于是往往会放任创作者。
如果说早期侵权作品的野蛮生长,是因为长视频平台还未反应过来,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善,短视频平台有利益可图,那么到了用户发展从增量转变为存量,相关法规已经出台(2021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第93条规定:短视频平台不得出现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的现在,快手仍然存在版权侵权问题,则更多是因为快手还没有做好彻底转型的准备。
最显著的就是成本上感到吃力。实际上,快手虽然每年营收都在刷新新高,但扣除各项成本及费用,并未获得盈利。即使是今年一季度的降本增效过后也只能勉强实现调整后净利润4200万元。
那快手的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作为一个短视频社区,快手花费大量开支投入到营销和运营活动当中,由财报可知,推广和广告开支、收入分成、雇员福利这三项支出就占到快手营收的90%,扣除这三项,利润就寥寥无几。
2022年,快手的版权摊销只有1.11亿,仅占当年营收的0.12%。相比起来营收不到快手四分之一的B站,其每年的版权摊销为25.81亿。
短视频的创作来源没有边界,完全凭借用户意愿。因此,快手作为平台方若想做到尽可能避免版权诉讼,只能选择和各大视频音频版权方合作,而这势必需要巨额开支,将会影响到它的财务模型和估值。毕竟一部热门独播剧的版权都是以百万数计,更不用说整个平台所拥有的IP价值。加上长短视频本就存在隐形的竞争关系,合作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快手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这样的合作。2022年6月30日,快手宣布和乐视达成战略合作,快手创作者可以对乐视视频独家自制版权作品进行剪辑及二次创作,并发布在快手平台内。只是,乐视的情况,大家也懂。
在暂时未能与头部版权提供方达成合作的情况下,快手要么是加强内容监管力度,避免侵权现象出现,承受用户留存是用户时长波动的压力,要么就只能迎接愈发猛烈的炮火了(分年度的未结案知识产权诉讼金额,2021年为250万,2022年为0.89亿,2023年为4.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