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8月16日消息,据南华早报报道,有两位知情人士称,比亚迪已放弃为其电动汽车配备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协议,转向内部开发智能汽车软件。
知情人士称,比亚迪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在电动车大众市场上的前景并不乐观。
这项交易的取消或是对百度自动驾驶领域的是一个巨大打击。
该消息已被众多媒体报道和询问,但截至目前,两方当事人均未就此事进行回应。
比亚迪与百度牵手于2022年3月,比亚迪同意在其电动汽车中使用百度的技术,包括导航和自动泊车。
做为传统燃油汽车巨头的比亚迪,在转型新能源期间,驾驶辅助系统能力一直是短板。而彼时的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在国内完全属于领先地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比亚迪缺技术,百度缺钱和客户资源,双方牵手成功各自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次合作也被看做是自动驾驶领域最典型的互补合作。
比亚迪的离去有迹可循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李彦宏的乐观预测外加政策的辅助,以及萝卜快跑和各大咨询机构的靓丽数据,让国内相关大企业基本都对自动驾驶抱有商业期许,相应的,也对百度Apollo格外注重。
李彦宏曾在2020年百度世界大会上预测,自动驾驶5年后全面商用,城市拥堵将大大缓解,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
2021年8月,百度Apollo发布升级后的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据百度2021年四季度显示,百度萝卜快跑第四季度订单量约21.3万单,环比增长近一倍。
同年11月25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公布,北京正式开放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而百度就是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并拿到了各自的自动驾驶车辆收费通知书。
按理说,一度被荣称为国内自动驾驶最强实力代表的百度应该是汽车企业们的香饽饽,可时至今日为何会被放弃?
百度的「移情别恋」或许是原因之一。
今年 1 月,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 IDG )曾被曝出正在进行人员裁撤。今年6月,界面新闻报道IDG首席产品架构师郭阳离职。该部门在6月底进行了组织变更,旗下智能交通事业部(ACE)被划归到智能云事业群(ACG)。该事业群目前主要研究和对外宣传方向,集中转移至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上。
现在百度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至AI大模型,自动驾驶业务在近几年鲜有实质性进展,甚至百度还削弱了其权重。在商言商,做为曾经最坚实的伙伴,比亚迪弃百度而去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百度对自动驾驶的态度,也是行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现实写照。
据每日商报统计,当前A股及港股正在排队IPO的相关企业共有5家,这些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家盈利,而且政府补助是其盈利的主因之一。
一位创投人士表示,“企业产品和技术难以变现,投资人越来越谨慎。自动驾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赛道,需要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再加上研发周期长、变现周期慢,现金流很容易成为影响企业存亡的大问题,寻求上市或是其为数不多的选择。”
可以看到的是,现在布局自动驾驶的相关企业也是举步维艰,除了烧钱还是烧钱。
综上而言,曾经被视为一门好生意的自动驾驶,几年后的现在也仍然无法大规模应用,商业化的落地更是遥遥无期。不管是技术研发方面,还是资金方面,亦或是安全,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自动驾驶应用远不如预期」已成为业内共识。
在大环境都处于悲观的情况下,百度还与大模型「度蜜月」,不被比亚迪看好实属正常。
比亚迪对自动驾驶的野心更甚
那么,曾经被视为赶超造车新势力的重要技术,比亚迪也要弃之敝履了吗?
有消息表明,答案或许不是。
据本月雷峰网报道,地平线前智能驾驶研发总监廖杰已入职比亚迪,担任比亚迪智能驾驶上海团队负责人。在地平线工作期间,廖杰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征程系列芯片自动驾驶功能算法的实现。廖杰还曾在百度效力,积累了大量的自动驾驶经验。
百度的「牛夫人」,成了比亚迪的「小甜甜」。一边是业务权重削弱,一边是通过引进人才大力钻研。 谁对自动驾驶更具期许,不言而喻。
所以,将自动驾驶这个难啃的骨头战略性暂时放下,或许是比亚迪的幌子,看似知难而退,实则其一直将自动驾驶当成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因为重视,所以才要剔除外力,将核心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猜测正确,比亚迪对自动驾驶的野心属于是明降暗升了。侧面也反映出,经过几年积累,比亚迪目前对自动驾驶的技术储备,足以支撑其更甚的野心。
![](/images/app_dwonload_qrcod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