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间,汽车商超店像奶茶店一样在商场逐年铺开,而我们似乎从未严肃讨论过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是怎么上楼的?
用大型升降架?在商场封顶前用起重机吊进去?还是把零件运进商场再组装?还是......人力抬?
论坛里流传着许多张有关抬车的模糊动图,其中一张显示,确实存在人力抬车现象。
人力抬车|图源自网络
根据官网数据显示,一台特斯拉Model X重约2.4吨、蔚来ET7重2.3吨、理想L9重2.5吨。
以每个普通成年人可以负重50公斤来计算,就算是要抬起一辆较轻的1.2吨比亚迪海鸥,也需要24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2.4吨的车则需要48人来抬。
带着这样的好奇,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来到大众点评北京热门榜第一名的合生汇商场。这里共有13家汽车品牌入驻,其中11家都在五楼——这里也被称作新能源汽车集市。一名汽车导购掐着腰环顾四周:“哎!兵家必争之地啊!我们也是排了好久,才进来。”
而当我们抛出那个终极疑问:“你们的车是怎么上楼的?”
“商场有载货电梯,汽车坐电梯上来的。”这场有关人力大工程的幻想顿时烟消云散。
当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政策重点关注、技术比拼的核心区,简单的载重升降又怎么会成为一个难题?
但漫步在众多新能源汽车的商超店、展位中,一个新的疑问又出现了:为什么车企要在这里争相开店?难道这里真的是流量密码、销售宝地?如果车企扎堆在商场,客流量还够它们分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一个汽车小白决定走进新能源商超店,一探其中的奥秘。
过去二十年,车企多在4S店完成销售。这4S分别代表整车销售的Sale、汽车零配件维修的Sparepart、售后服务的Service和信息收集反馈的Survey。这些门店大多按照品牌的风格定位建造,为顾客提供从购买、手续、挂牌、售后的一站式服务。这让4S店一度在汽车市场中成为最值得民众信赖的选择。 但燃油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批发、经销模式越来越多,不少4S店也开始向市郊转移,这些变化都让汽车消费者越来越被动——在汽车仍属于刚需的中国社会,消费者要买车只能跑得越来越远,也被价格搞得越来越晕。 汽车论坛里,至今还能看到不少揭露4S店潜规则的帖子。 25岁的汽车爱好者叶山经常跟随家人去4S店试车选购:“像最不愁卖的奔驰宝马奥迪车,它们4S店的销售有一些比较傲慢,看人下菜,我虽然有购车能力,但因为看起来像学生,就经常被忽略。”除态度惹人不满外,不少4S店还会将汽车的选配打包强行销售:“有时候你不买这一两万的选装,就买不了车。” 除了价格和态度,看重汽车性能的叶山还发现,4S店真正懂汽车的销售并不多,也不太“专一”,这里的销售明天就可能转去了别家。 于是他转看二线汽车品牌,选择在那里购入人生中第一辆车:“它们可能更珍惜顾客,店里有水吧、按摩椅、零食和特调饮料,更重要的是,那里的销售是汽车研究专家,我对他们很信任。” 近两年,他开始关注新能源车开进商场的商超店:“这些店里的销售都很专业,他们对自己的品牌有热情,也热衷和你聊技术。”这也成了他逛商场的乐趣之一——和懂车的朋友一起,奔着新品去尝鲜。 从燃油车的4S店到新能源车的商超2S店,后者只保留了门店的信息搜集和产品展示功能。这种趋势不仅是因为新能源车型较少、更新迭代快、保养频次低;也是出于降低门店租金成本、扩大门店覆盖范围;同时降低顾客试车的时间交通成本、向潜在用户推广新能源汽车、缩短成交过程的考量。 如今多数商超店为直营模式,门店人员直属车企,这和4S店的经销模式有很大差别,也决定了两者消费氛围和人员服务意识的不同。 叶山深有体会:“汽车经销商的4S店就像是餐饮加盟店,里面的员工是老板招的,只对眼前这家店的业绩负责;但直营店不同,他们大多经过专业、集中的汽车知识培训,对自家的品牌有较高认同感,言行都要为品牌负责。” “我们的价格都是全国统一,你可以直接在手机APP或者官网预定。”走到每一家商超店的门口,几乎都能看到明码标价的广告牌,这让苦于4S店中唇枪舌战的消费者松了口气。 对直营商超店销售感到满意的不仅是像叶山这样的汽车专业户,不少潜在客户和汽车爱好者,也通过这里接触到更多新能源车知识。 在合生汇负二楼,从甜品奶茶聚集地向前走200米,就能看到华为数码店和两款问界车。这里的一台粉色M5吸引了不少手捧奶茶的情侣和年轻女孩驻足。 停在华为数码店的样车|图源自作者 销售们常在这时鼓励犹豫的路人坐进车内,为他们介绍车辆的基本性能和亮点:从电池类型、续航时长、内饰,再到车内智能驾驶系统、雷达硬件,销售不仅是在推销产品,也在传授鉴别新能源汽车优劣的基本知识。 说到汽车颜色时,门店销售介绍:“这里来往的女性消费者比较多,我们当时特地选了这款‘拂晓粉’,它也确实帮我们吸引了不少客源。” 一般商超店会参考商圈定位、周边商铺的类型、消费者类型,将最新、最畅销的车款放在店内,以尽可能缩短目标客户从产品认知到实车体验的距离。 由于华为数码产品门店的面积有限,据销售人员介绍,当初为了停进两辆车,还收走了店内的几张数码展台。但面积依然不够,于是将不太畅销、依然有展示要求的车停在地下车库,以备专程来看车的顾客试驾。 商超店大多提供试驾服务,为确保体验,会对试驾时长和路线做出统一规定:一般的试驾时长不低于30至40分钟,路线中要包含直行加速、辅助驾驶、智能驾驶、颠簸路段等,蔚来还在自己的试驾中增设了换电站体验环节。 在周末人流量较大时,顾客还需预约排队试驾。但对于在商场消遣的顾客,等待半小时或两小时并无差别。比起专程前往市郊,这样的看车体验依然更便捷。 像汽车这样高单价低频的消费品类,以比4S店较低的租金和成本进入商场,既保证了店内的客流,也帮助商场实现了购物品类的多样化。 但客流不是商超店唯一重要的指标。 在以低价高频消费为主的商场中,车企如何将流动性极强的客流转化为实打实的销售业绩?在兵家必争之地终于排上座次的车企和销售们,也各有自己的招数。 商场店的微江湖 在商场负二楼展车的华为门店与小米等数码产品门店相邻,周日下午3点,店内正有30-50人驻足。 但在商场一楼,要穿过几家高档服装和奢侈品店才能走到蔚来体验中心,这里的客流和分贝明显降低。两者相比,数码产品、快消店对汽车的引流能力高下立现。 来到销售所说热门的商场五楼,这里的中庭一半被11家汽车商超店、展示台占满,另一半则是即将开建的商超店施工区。 五楼和六楼均是餐饮区,许多在这里就餐、排队的食客都会被中庭密布的汽车吸引。推着婴儿车的奶爸刚出火锅店,又直奔车队;排队的食客趴在六楼的栏杆指点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