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汽车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看起来早有预兆。
10天多前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就表示,小鹏计划在15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打造高阶辅助驾驶。如今看来,当时的表述指的就是今天与滴滴的合作。
2023年8月28日,小鹏汽车与滴滴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一款定价为15万左右,并配备有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

针对这一次合作,何小鹏强调,这是滴滴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
消息利好,资本市场反应也极为迅速,小鹏汽车港股盘中涨幅超过12%。
与此前比亚迪和滴滴合作专为网约车打造的D1不同,这一次,小鹏成为首家获得滴滴全生态体系制车的整车企业。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顾宏地表示:“这次和滴滴合作的核心,是在于他们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并且,这次收购还签订了一些对赌协议。小鹏方面,前期支付的对价是3.25%小鹏的上市公司股份,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但如果这款车的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话,小鹏会有额外的对价股权,如果连续两年都能达到目标,最高的股权比例可以提升到5%。
在新品牌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小鹏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完成MONA全部的量产研发以及部分销售,滴滴则主要是从生态上支持出行的销售和运营,双方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渠道进行销售。
不过,10万辆的目标,指的是滴滴和小鹏共同销售10万辆,还是滴滴用自己的渠道销售10万辆,目前还没有更详细的说明。
针对这款新车,何小鹏表现出极大的信心,他定的保守销量目标为10万辆/年。比起之前小鹏和大众的合作,遥远的将来才能量产,而这款和滴滴的合作车近在眼前,2024年就能销售。对小鹏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此前几年,关于智驾车价格区间的争论有许多。
2021年的汽车蓝皮书峰会上,何小鹏曾表示,15万元是智能电动车的分水岭,15万元以下,不可能把智能汽车做到高智能辅助驾驶。同一年,投资了哪吒汽车的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隔空喊话,表示要造10万元左右的智能电动车,但这个言论,如今并没有兑现。
那时候,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激光雷达等成本居高不下,车企在智驾方面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堆料上,比如浮夸的灯光,越来越大的屏幕等,来营造所谓的科技感。但近几年,车企们已经不盲目堆料了,一些零部件的价格也下跌了一波,而且到了今年以来,不依赖高精地图,成了车企们追求的新方向,成本也会进一步缩减。
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形,拥有高阶辅助驾驶的车型多为30万元左右,20万-30万元之间的车型,主要也是小鹏把自己的价格打下来了。而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在智能化方面,虽然比起油车已经有很多进步,但拥有的多为自动泊车等较为初级的辅助功能,解决方案也多采用供应商模式。
如今,小鹏要在15万元级别的车型上,使用自家的看家本领XNGP,确实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何小鹏也表示,MONA这一款车的平台原来就已经在开发,这一次的战略合作之后,将会用扶摇架构里面的很多能力,将这一架构扩展到15万元的A级车。

何小鹏认为,他能推翻自己两年前的观点,能在15万级别的车上打造辅助驾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高等级智能驾驶在两到三年前的整体成本是非常之高的,在未来的一到两年里面,我们将通过技术创新,把这个成本控制下来。第二个核心点,(15万元配备辅助驾驶的车)能否做到跟当前市面上15万级别的车,在配置上有较大的差距,就得有更领先的策略,又能够把规模成本也控制好。通过这次合作,加上小鹏扶摇架构的整个体系,我们有信心能够在15万级别的车型上实现。”
总结下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规模非常重要,也就是说,销量要提上去。虽然目前该车型的销售渠道并未确定,但能否完成年10万的销量,不仅是滴滴对赌能不能生效的关键,更是成本能否打下来的关键。

与滴滴合作,也是基于小鹏对于网约车市场的看好。
一直以来,车企对网约车市场的态度可谓“暧昧”,既想要网约车市场的盘子,又不想让品牌戴上网约车的帽子,所以各品牌也在努力寻求B端市场与C端市场的平衡点,比如在车型上打造差异性,又或是部分车型专门为网约车打造,比如埃安的AION S,比亚迪的秦 Plus。
但埃安对于网约车的态度一直很坚定。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埃安是绝对不会放弃网约车市场和B端市场的,如果有些对手想靠攻击一下我们,就希望我们能把这个市场让出来,不好意思,他想多了!”
如今,小鹏切入网约车,是想通过新品牌来打造差异性。何小鹏并没有回避进入B端市场的问题,他认为MONA这个平台是TO C为主,但同时,需要非常巨大的量才能够真正把成本做好,所以进入B端市场也是顺势而为。
今年以来,网约车市场饱和的声音不时传出,但是网约车的更新换代比私家车频率更高,这个需求仍旧是一块大蛋糕。比如,埃安凭借网约车市场,如今销量月月破4万辆。销冠比亚迪的多款车型,也在网约车市场有着不小的份额。
同时,小鹏与滴滴的合作也不会局限于网约车市场。何小鹏介绍,滴滴可以为小鹏提供市场资源,用于营销,联合在充电网络中互联共建超快充电站,以及将来在Robotaxi的运营方面都可以有进一步的合作。

蔚小理三家出世以来,均定位较高价位车型,但下沉市场也是一个广阔空间,蔚来此前就推出了定位下沉市场的子品牌阿尔卑斯和萤火虫,如今也小鹏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下沉市场,且量产速度快于蔚来。
小鹏汽车官网显示,2023年加盟开放的城市多为目前尚未布局的非省会地级市,这也证明,小鹏在渠道上也在积极布局下沉市场,寻找新的生长点。
今年的小鹏,处境复杂,可以说是:上半年浴火,下半年重生。上半年交付量持续低迷,“快倒闭了”的消息不时流传,消费者们持币观望;好不容易G6上市后,收获了大笔订单,有了一些转机,紧接着又交出一份有重大亏损的财报。
在刚刚过去的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对于当前的业绩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反而设立了很多Flag,且信心十足,现在想来,这种底气和后来的利好消息不无关系。(每人Au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