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分蛋糕的人多了,总要有人被踢出局。
虽然李很不甘心,但是目前来看,他很可能就是那个将要出局的人。
上一个出局的,还是他的“同班同学”薇娅。
李佳琦的翻车事件虽已过数日,但网络发酵似乎并没有停止。
这也让他亲身体会到,逞一时口快的严重后果。
上一刻还高高在上,下一刻瞬间跌落神坛。
如果上天能再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他肯定会对那些说太贵的“上帝”们说,
“讨厌,一点都不贵了……”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认为,他是罪有应得。他不应该伤害那些把他捧起来的顾客们,不应该忘本,刺激他们脆弱的心。虽然他可能只是无心之举,情绪切换失败。
但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李佳琦,在这个互联网短视频爆火的年代,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伴随着的还有他一场直播就可以赚到成百上千万的分成。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怎能不叫人分外眼红?所以,有眼红就会伴随着怨恨。
有怨恨就会有报复。
此时那些羡慕嫉妒恨的看客,也仿佛终于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恨不能把他一踩到底,心中不觉发狠,“凭什么他一个区区高中生,能这么成功,而我却什么也不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所以我要毁了他……”
就这样,一场众人拾柴火焰高,落井下石,破鼓万人捶的桥段再次上演。
誓要把他打入凡尘。
时光回到2016年之前。
那时的李佳琦还只是一个欧兰雅美妆专柜的普通销售员。 他凭借着自身优质的条件和对产品的认知,获得了很多线下用户的青睐。
但是随着电商的兴起,线下专柜的售卖模式日渐开始衰落。
最先嗅到商业危机的就是李的前东家,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他们看着日益下滑的化妆品销售额,急需寻找新的方向,突破眼下瓶颈。
于是,2016年10月,欧莱雅在经过讨论和调研后准备的在中国市场开展他们的“BA(美妆顾问)网红计划”。
“BA网红计划”,顾名思义,就是要培训打造一批线上网红美妆顾问,美妆博主,充当线上的销售员。
因为当时正是短视频爆火开始的年代,网络带货的趋势,势在必行。
来到2017年十月,欧莱雅与天猫国际和美ONE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从欧莱雅自己的线下专柜店挑选出了200名业务能力出众的美妆顾问,进行培训。
李佳琦就是其中之一,因他较好的面容,优秀的业务能力,还有那种天生的感染力和煽动力,让他迅速的在线上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也成功获得了当年的冠军。
和他同班的,还有前一段时间被查偷税漏税的薇娅,而她拿到了亚军。
自此他们开启了一个直播带货的新时代,很多明星艺人都自愧不如。
只不过,薇娅先走一步,从此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在李佳琦最火的2020年,我身边的很多单身女士每天都会不经意间提起他,言语中尽是爱慕之情,仿佛他已经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就算不买东西,也要在直播间观看。
后来,各大平台,在看到这种沉浸式带货模式的成功后,开始相继效仿,全力打造并推出自己的优质主播。
直播行业开始异军突起。
平台,有大主播就代表着有流量,有流量就会带来投放,当然有投放也就代表着有源源不断的金钱。
天猫,小红书,快手,抖音,b站等等相继发力。
其实不管是什么平台,短视频也好,网文也好,甚至是公众号等,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无非是造出几个全民崇拜的偶像,让他们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给他们金钱、荣誉和地位,让那些看客们心甘情愿的加入到平台,梦想着早晚有一日能够成为和他们一样的成功人士。
只是后来的绝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平台的用户,几亿分之一的数字,甚至是提款机。
随之而来的是Papi酱、李佳琦、小杨哥、辛巴等五花八门各类各样的主播人物,当然还有他们靠直播带货赚的手软的人民币。
其实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并不算新鲜,也没什么创意,它很像早些年被淘汰的电视购物。
一样的在屏幕前大声叫卖,一样的靠获取用户的购买为目的。
但是,电视购物之所以被淘汰,一个是大势所趋,还有就是它有着天生的缺陷,那就是收视率的问题。
电视购物的时间段,主要分布在深夜或者早上,因为电视台要把黄金时间段留给电视剧、新闻还有个各类综艺节目,只有那些剩余收视率低的时段,电视购物才有机会上场。所以就造成了流量始终做不起来。
而短视频却大不一样,它有着天然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只要有网络有电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视频。想怎么看就怎么看,白天看,晚上看,上班看,下班看,甚至是出差吃饭也能看。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网民总量有12亿,短视频的用户就有8.8亿。人均每日使用观看时长约125分钟。
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移动商店入口,随时等着顾客排队消费买单。
说回今天主题。
现在之所以事件依然炒的沸沸扬扬,喧嚣之上,无非是被竞争对手,借机炒作,落井下石。
蛋糕就这么大,有那么多人想去分,屋外还有很多人想尽办法,挤破脑袋的钻进来。
怎么办?只能想法设法把其他人踢出局。就好像整个世界的悲欢总量是相等的,如果你想要你的欢喜多一点,那对方就要悲伤多一点。
于是乎,各平台间为了竞争互相抹黑,主播间为了流量互穿小鞋,无限放大对手的缺陷和错误,抓住小辫子不放,试图煽动民粹,去讨伐那个自己羡慕嫉妒恨的人物。
想尽办法至对方于死地。
当然还有那些被头部主播,打压的喘不过气的二当家们,他们也都虎视眈眈的盯着那个眼惹的位置。恨不能再在他背后捅上一刀。
恨人有,笑人无。
世间纷纷扰扰,无非是碎银几两。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金钱惹的祸。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头部大主播的垮台对与整个直播环境来说也并非不是一件好事。
就像反垄断,一鲸落万物生。
倒掉一个我,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我。
李佳琦的翻车,其实只是普罗大众,普遍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旁观者,李佳琦的言论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还没有到伤天害理不可饶恕的地步。
他既没有侮辱人,也没有讽刺挖苦,最多的只能算是无力的吐槽。在这个浮躁而又利欲熏心的社会,谁还没有点坏脾气呢?
而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如有需要而且觉得不贵那就买,如果不需要,那就全当看个热闹。
毕竟这个世界能让我们开心的事情真的不多。
所以希望大家还是要时刻保持理智,不要轻易被风向左右,也大可不必如此落井下石,置人于死地。
杀人不过头点地。
彼此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戾气,多一份理解,少一点功利。
给别人留活路,何尝不是给自己留退路?
因为说不定下一个受害者就是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