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个月内,人们就能在朋友圈刷到淘宝的广告了。
就在节前,阿里和腾讯宣布深化合作,商家通过阿里妈妈可在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微信生态内进行投放,投放会跳转至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曾经势同水火的双方,最终还是走到一起,握手言和。
熟悉互联网江湖的人都知道,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在百度滑落之后,AT之间的明争暗斗,正是主流叙事。
起于2013年,双方在社交、支付等赛道的竞争厮杀。此后,珍珠港袭击,封杀与反封杀,此起彼伏。
比如在2013年11月22日,有微信用户发现,在微信内点击任何淘宝链接,都会被自动导向淘宝app的下载页。那一天,淘宝以“微信不安全”的理由,彻底封杀了刚刚两岁多的微信。在2015年2月,支付宝红包开通微信、QQ入口8个多小时后,被微信封杀。不少商家反映,通过微信平台开设的店铺无法使用支付宝收付款。
再到2017年东兴会,成为顶峰。
那场京东刘强东与美团王兴分列左右,腾讯马化腾居中的乌镇饭局,除了聚集了国内互联网半壁江山,同样也被外界视为是“反阿里联盟”,图穷匕见。
为何非要搞阿里,马化腾说,是物极必反。矛头直指京东所反映的阿里二选一的行为。
马云当然也不惯着,先是讽刺这帮人搞饭局拉帮结派,“江湖是讲义气,讲情义的,不是讲争斗的”,然后还在公开场合交流中,直怼腾讯推动共享单车合并一事,“我们做任何的兼并、合作都要思考对行业的贡献,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
你看,都是扣帽子的高手,都知道拿反垄断做文章。
当然,那时的移动互联网也的确是腾讯阿里这两级的战争。
在李彦宏的百度困于自身移动互联网转型,美团、京东、拼多多、字节等尚未成长至如今巨头模样,整个互联网江湖的战火,都围绕在二马身上展开。
甚至除了本身下场互博,还各自介入到风口的争夺,网约车上的滴滴与快的,共享单车上的摩拜与哈啰,皆是如此。
但打了这么多年,行至现在,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马云马化腾,都深刻意识到,你死我活早已不再主流。
一方面基于过往两年政策对平台经济的强监管,资本的无序扩张、彼此互相封杀的行为,阿里腾讯都遭遇到相当程度的处罚。
连带着马云马化腾也都变得非常低调,公开场合上很少看见两人的身影或者发声了。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最关键的原因,随着美团、京东、拼多多、字节等成长为互联网巨头,彼此的业务扩张与倾轧,从竞争角度上讲的话,AT早就不算竞对了,并且可以说在很多业务上都面对着共同的敌人。
不如合作分蛋糕,对抗只会双输。
这次阿里妈妈与腾讯广告的合作,便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