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投50万赚1个亿?抖音土味短剧,让品牌和资本起疯了
燕尾、Erin 有米云商业数见 2023-10-17 11:24
8天吸金破1亿的剧长啥样? 

是老谋子努力了整整4年的《坚如磐石》? 
是史泰龙动作史诗系列谢幕之作《敢死队4》?
也可能是成本不到50万的战神短剧——
《无双》
图片

别笑短剧土,就像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浮沉10余年后蓦然回首,发现收入没有校门口卖肉夹馍的大叔高。

暴利也是一种美学。

无论男女老少,总有一部短剧能在对应人群的心头蹦野迪: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在抖音媒体榜TOP10霸榜46天,赚了2亿充值;《拜托了!别宠我》拿下3000+万分账;咪蒙团队(是的你没看错)在抖音的《一束阳光一束爱》播放量高达11.9亿,商单赚得盆满钵满。

这世上总有一些你喜欢,但只能偷偷看的东西。

短剧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不需要买电影票,更不需要买一台电视机,要满足心底最隐晦的欲望,只需要一块手机防窥贴膜。

当然,也有立意深刻且贴合现实的好作品,比如《逃出大英博物馆》:

图片

播出不到一个月,全网播放破10亿,更重要的是,在强调“反转”和“套路”的短剧圈子里,该剧没有重生复仇、豪门恩怨、霸道甜宠,有的仅仅是万里归家的思乡之情。

前者生产的是多巴胺,后者满足的是内啡肽。

它们都是短剧。

可短剧是什么?

是生产情绪的流水线工厂;
是小镇青年逃离现实的理想乡;
是主流眼里的非主流,阡陌之间的好莱坞;
是拥有付费解锁、私域导流、品牌广告等无数变现手段的新内容形态……

众说纷纭之下,它究竟是流量生意,还是一门时代艺术?

对于影视、媒体、广告、品牌、营销等圈子里的人而言,短剧都将是一个绕不开的新话题。


图片
破亿“票房”的《无双》全剧情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来人!给我断了他的腿!”
“住手!你们可知,他、是、谁!”

总之就是主角被反派嘲讽1分50秒后,一个大人物进来,用10秒打脸反派。

欸,这不是只说了一集吗?

不,全94集基本是把这一剧情换着花样拍了94次。

可能无双的意思就是没有第二种剧情了。

图片
图源:AppGrowing广告素材搜索-《无双》

这都谁在看啊?

不要迷惑,碎片化本来就是当代娱乐的主要发展路线之一。

短剧只是太超前了。

这么说吧,你送过外卖吗?
尝试过住在车上跑滴滴吗?
至少试过加班到深夜,不想动脑躺在床上怀疑人生吧?

已经足够努力的人们,值得一个只需3分钟时间成本的故事。

自律给我多巴胺自由。

图片

正如电影和电视剧并存,从生活场景上来说,短剧此后也将永恒存在。

虽然现阶段有些土味,但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舞蹈等艺术形态,也都是从“土”开始的。

比如《诗经》,就是由采诗官行走乡间,采集人们或单押或双押的民谣汇编而成。这些歌谣里有“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的恋爱脑,也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男频战神桥段。

早期的建筑、雕塑就更不用说了,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土。

图片
摩洛哥文化遗产博物馆,始建于18世纪

事实上,任何艺术形态都经历过下里巴人、形成创作方法论、再探索阳春白雪的过程。

当我们正视短剧,才能看见更重要的事情——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并不是短剧从业者在决定短剧内容的发展方向,而是短剧这一形态本身,在筛选符合它偏好的内容。

正如街机时代的游戏要让玩家不断死亡,从而获得投币;而互联网时代的游戏却要尽可能提升停留时长,从而换取流量。

基于媒介视野,才能理解短剧的财富密码。


图片
梵高需要画廊,电影需要票房,而电视剧之所以拆成许多集,是为中途插播广告做嫁衣。

价值流通,是艺术得以传播的前提。

然而和短剧相比,过去的变现方式都非常原始。

你能在电影屏幕上挂小黄车吗?

图片

短剧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除了挂车带货收商品提成外,还可以通过付费解锁来收取观众的钱,也可以根据播放量跟平台方分账,甚至可以像广告公司一样收取品牌方的制作费。

也因此,无论你是谁,短剧离你都并不遥远。

以霸王茶姬为例:

和其他品牌一样,霸王茶姬也会为新品拍摄TVC广告。为了营造“山野栀子”的美感,该新品广告中拥有职业模特、服饰设计、特效制作等要素,经费拉满。

图片
图源:霸王茶姬山野栀子品宣广告片段截图

这则广告很适合摆在门店、官网、电梯里播放,但在抖音上,却没有被算法偏爱。

真正叫好又叫座的是霸王茶姬的小短剧:

一个女生半夜借着送奶茶,一边在电话里头唱歌,一边大老远地跑到另一个女生家楼下等着见她,这溢出屏幕的宠溺,加上官方发布时打的#纯爱标签,真的很“霸王茶·姬”。

图片
图源:霸王茶姬短视频广告片段截图

还有另外一则:

前世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小镇,来到栀花娘子家看病,她因脸上有胎记不受村民待见,直到瘟疫期间药店闭门,只有栀花娘子和书生认真为大家医治,村民的态度才渐渐改观,二人也渐生情愫。

转眼二人在现代相遇,虽然女孩脸上仍有胎记,但她却不再受世俗的批判,最后落点在一杯霸王茶姬山野栀子。

图片
图源:霸王茶姬短视频广告

拍一条TVC的钱可以拍十条短剧,收获一百倍的观众。

这世上有许多品牌想主打女性情感、传统文化,但真正得到消费者响应地却渺渺无几。而霸王茶姬不仅讲好了故事,数据也证明了短剧型广告的商业价值:

图片


图片
不仅品牌们踊跃入局,快手和抖音也在不断扶持短剧发展。有研究认为,从“纪实”的短视频到“虚构”的微短剧,是内容平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而然。「1」

浪潮之下,一些传统影视公司抱着“降维打击”的心态入局短剧市场,聘请专业演员、编剧、拍摄团队,最终付费率却远远逊色于一众“草根”。

如何抓住短剧的底层逻辑?

让我们把聚光灯给到当代情感教主、自媒体不死传奇、创始又创死行业的领袖人物、10W+流水线生产机、用一副键盘牵引全国人民喜怒哀乐的咪蒙——

据传,咪蒙目前是短剧公司银色大地的实控人。

图片
曾经咪蒙公众号高频词汇,由媒体“数据团”统计

银色大地现全网圈粉8000+万,旗下有多个KOL,以其核心账号“姜十七”为例,10月份的最新报价是星图20s视频52.8万,60s+视频55.8万。

一字千金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来到一秒2.64万的新版本。
 
和一般的影视作品植入产品、挂小黄车带货不一样,品牌定制短剧是完全为该品牌定制一部短剧。我们手头一份姜十七的定制短剧报价为55.8万/集,5集起采。
 
贵吗?不贵。
 
姜十七的CPM(按展示付费)与同类型的头部达人相比是偏低的。
 
图片 图源:巨量星图,数据截自9月底

图片
图源:巨量星图,数据截自9月底
 
姜十七最新的10短剧中,有9部均为品牌定制。其中上美集团旗下知名化妆品品牌「韩束」就连续定制了5部短剧,播放量共计47.3亿。
 
图片
姜十七最新10部短剧

去年还被李佳琦说“没有爆款,只有价格和无数的赠品”的韩束,今年在抖音狂揽10亿+,同比增长228%,多次霸榜抖音美妆销量月榜TOP1。

电视剧《狂飙》,39集,每集45分钟,播放量62.35亿,投入预估7亿,种草了一碗猪脚面;
 
5部定制短剧,90集,每集4分半钟,播放量47.3亿,投入预估3000万,种草N套韩束礼盒;
 
高启强看完原地转行。

图片
图源:AppGrowing广告素材搜索-韩束

咪蒙与银色大地,领先自媒体版本这么久,为什么换到视频赛道也还不削弱?

没有传统影视行业经验,有时恰恰是一种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认为,现在的短剧受到诸多限制,比如较小的屏幕“很难在平行视线中呈现广阔的背景”,且很难展开多人物同框的群戏,镜头与演员的调度走位配合也变得颇为不易。“但硬币的另一面恰恰在于,当沿袭已久的创作习惯不再适应竖’的形式框架时,一套新的影像文本创作语法便会渐趋成熟。「2」

刘永昶把其特征提炼为:

1. 绝对的主人公聚焦
2. “快讲”与“快切”相契合的剧情逻辑
3. 环境虚化与语言中心

已经不乏专业人士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切入研究,本文不做深入探讨。说回商业角度,短剧也是一种更性感的营销手段。

它围绕的不是人群画像,而是兴趣画像。

图片
图源:AppGrowing广告素材搜索-韩束

举个例子,过去花100万拍1条“爱情”主题的TVC,可以覆盖一部分年轻人。

现在花100万拍摄5部短剧,则可以分别覆盖甜宠、虐恋、穿越、霸总、甚至某种屏蔽词爱情的年轻人。

谁更动人?

有米云创始合伙人,CTO蔡锐涛表示,这不只是一种玩法,更是一种全新的营销逻辑——

短内容时代的敏捷营销。

它有三大优势:

  1. 开拓新市场。比如定位年轻人的品牌,可以进一步细分爱运动的、谈恋爱的、在读书的、或者自己一个人租房的年轻人,具体到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找到真正能打动他们的产品卖点。

  2. 内容可归因。一则视频从前三秒的完播率,到评论/点赞/分享行为,直到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在直播间里的互动情况怎么样,最终是否有查看商品详情页,这些环节数据都可以被商家获取。

  3. 迭代更高效。精准的兴趣算法、较低的创作成本、完整的过程数据,方方面面的条件结合起来,企业会发现在抖音上的迭代速度远比其他地方更快更有效。

尤其在广告素材同质化的当下,当黄金3秒变成了黄金300秒,竞争对手的模仿难度也大大提高。

图片
图源:AppGrowing短剧推广排行

3秒创意可以抄,但300秒的影视作品就有版权问题一说了。

也因此,知名国货品牌「满婷」副总裁刘彬认为短剧可能是唯一能实现品牌、平台、用户三者共赢的一种内容形式。

对于平台而言,太多商业化广告会使用户满意度下降,流量从源头流失,如何在商业化与内容生态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一道难题。

但在一部品牌定制短剧中,品牌实现传播目的、平台获得用户停留时长、用户获得情绪体验,顺带让短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没有人受伤的世界就诞生了。

短剧,或许是资本的救世主。

 END 

当然,面对短剧崛起,其实有一些艺术卫道士非常受伤。

而事实也是,今天不少短剧从业者眼里只有“土味”、“反转”和“爽点”,认为这就是短剧当下与未来的一切答案。

其实有争议都是好事。

强制让一部分作品消失,才是值得警惕的事。

所谓“低俗”作品中往往藏着生活的真相。比如时下短剧最热的“战神”题材中,主角背后的组织往往带有武力性质,这是否是一种可笑和野蛮的编排?

其实对于一线城市以外的广袤地区而言,比起甲级办公楼里的优雅白领,从军入伍、地痞流氓、市井冲突才是更常见的事情。

这远比电视剧里住大平层的实习生真实多了。

题材宽泛、制作成本低、测试周期短……都是构成短剧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只有在冲突与争议中才会萌生新事物,短剧也迟早会迎来自己的好莱坞,平凡人的奥斯卡。

只是在那一切之前,不要排斥、不要苟同,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by Dylan Thomas. 

1」 杨慧、凌燕,公众号:电视艺术,《网络微短剧:融合文化语境下的“后”剧集特征探索
「2」刘永昶,公众号:电视艺术,《小品、游戏与“白日梦”—论竖屏微短剧的戏剧特征及其文化逻辑》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