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李彦宏,快攻而胜
南方周末 2023-10-20 09:07
浑成连绵,料敌机先,唯快不破。

这是《笑傲江湖》中独孤九剑的奥妙。当令狐冲在思过崖上有此顿悟,就注定了日后黑木崖一战的终局。
面对东方不败快如雷电的绣花针,一行人中唯有令狐冲找到突破口,抢占先机,以快而无形的剑法抗衡,最终打破武林十数年的僵局,带来全新的天地。
百度亦如是。
在10月17日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介绍了百度的十余款AI原生应用。
在大会上,李彦宏说商业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快”。“企业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比竞争对手更快决策,很可能你就赢了!”
自从在大模型研发上领先之后,百度在AI应用落地方面再次快马加鞭。
1
以快制慢的百度
在思过崖上,风清扬为了让令狐冲快速具备应战田伯光的能力,从独孤九剑中单拎出破刀法:以轻御重,以快制慢。
令狐冲略一沉吟,便顿悟了个中的本质:预判对手的预判。
在近两年大模型的竞赛当中,Open AI旗下GPT系列模型的横空出世,让更广泛的人群迅速反应过来了一件事情:早起的鸟儿,将会迅速占据大部分AI市场,形成壁垒。
而在业界乍醒之前,百度早在2019年就发布了文心大模型1.0,又在短短几年内,更新至本次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0。
和业界相比,百度的“快”几乎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程度,快的不只是速度,更是前瞻。如同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对上岳不群的辟邪剑法时,纵使对方剑法再繁、再快,也比不过令狐冲提前预判其下一手,直击破绽。
李彦宏在会上介绍,这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文心大模型,它实现了基础模型的全面升级,具备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四大能力,并且综合水平与GPT4相比毫不逊色。
图片▲ 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发布文心大模型4.0。
先手者愈先。在自研大模型领先的底气之下,在同一场大会上,百度一口气拿出了十多个原生应用。李彦宏强调:“没有构建于基础模型之上的丰富的AI原生应用,基础模型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类似的观点,在更早前的一次创业大赛中,他就曾提到创业者“卷大模型没有意义,卷应用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十几款新应用中,百度GBI、千帆大模型平台、擎舵等应用都是从零到一研发,其中百度GBI属于国内首个生成式商业智能产品,其产品定位无疑灌注了百度对“快”决策的热衷。相较于传统数据分析,GBI降低了使用门槛,通过便捷的接入方式实现数据的融会贯通,并且学习能力强,将商业分析的速度从十余天缩短到分钟级。
图片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上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的展台。
百度的快,不只是创造。早在今年5月份,李彦宏在中关村论坛上发表题为《大模型改变世界》的演讲时就提到: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并强调“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构”。
李彦宏也确实如此做了。除了早前已经接入文心一言、小范围试水的百度文库,本次发布的重构产品还包括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网盘,其覆盖面之广、重构程度之大,等于把百度的“大本营”掀了个底朝天。
这轮重构之于百度,就像《易筋经》之于令狐冲:将体内真气调和归一、强身健体,练成之后,“心动而力发”。
比如看起来最不可能在短期内重构的百度搜索,在引入大模型之后,虽然外观没有变化,但是所显示的结果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意图,还会推荐优质的个性化内容流,并且在跟用户互动的过程中总结提炼,自我升级。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成未来(Prompt The World)”,而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几乎“炫耀式”的大批量发布,更像是李彦宏面向过去十多年的一次自证。
2
拓荒、布道与弄潮
2020年,李彦宏创建百度二十年。他在百家号上发出一张三十年前的上课笔记。在笔记本上,他竖写着四个大字:人工智能。
创业的二十年里,李彦宏对AI技术的布局占了一半篇幅。
人们最初感受到百度在AI方面的雄心,是在2012年的“AI拍卖会”上。那一年,在ImageNet挑战赛上,神经网络之父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学生们因为深度神经网络AlexNet的卓越成效一鸣惊人,全球多家科技巨头都给Hinton打去了电话,当中除了老牌的微软、谷歌,还有当时刚成立两年的DeepMind——这些公司在十多年后AI时代大爆发时,各占潮头。
百度也在其中,是唯一一家投来了橄榄枝的中国企业。在后来的竞价拍卖中,百度和谷歌成为了留到最后的两家公司。据《Genius Makers》一书记载,随着拍卖过程的深入,Hinton等人很快发现,百度总是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从2012年的竞拍会起,李彦宏对AI就一直呈现出“一掷千金”的耐心和决心。2022年的官方财报显示,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百度的研发投入仍然达到233亿元,占财年总收入近20%。而据媒体报道,百度十年来在研发上累计投入1462亿以上。
图片 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的李彦宏
在百度的一部纪录片中,李彦宏形容自己是理想主义者。“最初的思考我觉得可能没有那么理性,一旦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方向,我想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我就被逼着要用非常理性的方法来表达这些东西,才能说服大家。”
2017年,李彦宏离50岁还差一年,就已经“知天命”了。这一年,李彦宏提出“All in AI”的战略口号,在百度世界大会上,他“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把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
同年,李彦宏父亲去世。很少做梦的李彦宏,那段时间连续五六次梦见了父亲。
作为理科生、技术男,李彦宏并没有将之简单解释为神经脉冲,而是感性地直觉自己对父亲有话未曾讲、还想讲,因而生出了想法,想将手头父亲的录音和照片,按照父亲的思维逻辑进行整合、推理,与之交流,就像能跟父亲对话一样。
“更多是为自己在想象一个产品。”李彦宏形容道。
这个想法从感性又转化为理性,两年后,李彦宏在崇礼论坛上谈论“智能经济”,包括人机交互、产业智能化、基础设施等等领域。在演讲的最后,他提到了“永生”。
“人工智能存在的目的不是要威胁人、控制人,而是帮助人、服务人。”
李彦宏曾多次表示过对人工智能作为辅助手段的乐观期望,他像布道者一样,在各种公开场合不厌其烦地鼓励和推动人工智能的普及和落地。
2013年,李彦宏在百度年会上宣布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2015年,他作为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主导设立“中国大脑”计划。2020年,百度表示未来将为社会培养超过500万AI技术和产业人才。
久而久之,布道者也被其信仰者赐予封号。2023年9月,《时代》周刊发布了首届全球百大AI人物,李彦宏和特斯拉的马斯克、英伟达的黄仁勋、OpenAI的山姆·阿尔特曼等人,被评选为全球AI领袖。《时代》周刊这样评价道:“李彦宏是中国最杰出的未来主义者,长期投身于AI发展的浪潮。”
同样是在《时代》周刊,三年前李彦宏登上封面时,周刊评价他为“创新者”:百度李彦宏,正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
21世纪的浪花涌上了岸,而李彦宏已经在眺望下一个世纪的潮水方向。
3
未来在生成
在黑木崖一战中,东方不败或许并没有想到,站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令狐冲一个人,而是大半个武林的绝学:华山剑法、五岳剑法、吸星大法、易筋经……偌大武林数十年的武学精粹,融会贯通之后,才凝结成令狐冲手中的剑气。
同样的,李彦宏能有眺望未来的余暇,和百度的全栈布局分不开。2023年百度世界大会发布的十几款原生应用,看似分属不同的领域,实际上都来自于百度底层的技术积淀。
图片 百度在深圳开启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运营。(新华社 / 图)
生成式AI的前提是大模型和技术框架的成熟。本次百度世界大会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0,是万卡训练史上最大的参数模型。
而AI应用对算力的要求,则要回溯到更上游的AI芯片制造。以软件起家的百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软硬一体”的发展方向。
2010年,百度就已经开始使用FPGA自研AI芯片,比业界领先了十年,十年后,百度宣布自主研发的昆仑芯二代将投入量产,又过两年后,昆仑芯三代宣布将于2024年量产。
李彦宏并不是令狐冲。令狐冲心无挂碍,来去自如,一路半推半就。而李彦宏却是用蜜蜂筑巢似的“笨方法”,勤勤恳恳、排兵布阵。
百度也不是令狐冲,百度就是武林本身。
全公司十多年劲往一处使的“压强式、长跑式”投入,让百度成为在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等四个层次拥有顶尖产品的企业,属于国内罕见。这一套技术闭环,使得百度成为了脑力和体力俱佳的容器,能够消化不同流派的绝学、不同场景的需求,为己所用。
同一个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可以让文心一言写一本武侠小说,可以让重构后的百度App帮患者解读用药说明,也可以让新版“如流”根据日程信息安排工作行程……将剑法化用于无形,忘掉招式,才能无懈可击。
图片 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在介绍百度GBI时形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023年8月,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2023年AI现状”的调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生成式AI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当中只有一部分企业的2022年息税前利润有至少20%来自AI的贡献。这些“AI高绩效企业”的共同特点在于: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首要目标是创造业务和价值,而非降低成本。
风清扬就曾解答过令狐冲的类似疑问。令狐冲问他,为什么独孤前辈的招式种种变化,尽是进手,只攻不守?
风清扬答曰:“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
从判别式AI到生成式AI,从重构已有产品到创造原生应用,长周期、高投入的AI研发始终是勇者的游戏。要想快,就得保持进攻,而这场进攻可能持续十多二十年,才能最终迎来领跑的一天。
2023年的百度世界大会,对于李彦宏和百度而言,或许就是一次长夜将明的领跑时刻。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