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还是近期公布的财报,阿里都想强调自己的增长能力和潜力,国际业务和菜鸟的确有不少的增长,不过对于淘天板块,就没必要强调增长了。
比如,今年双十一,淘天集团戴珊说,其用户规模、订单量和成交额全面增长,但这种增长很虚弱:成交额增长不代表GMV增长,GMV一般是去掉大额成交和刷单数据,但成交额则不会做数据清理。实际上,阿里财报显示,淘天的GMV在今年三季度已经轻微下滑:到了10月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网络零售实物商品的增长率只有3.7%,而9月份的增速还是6.6%,但在9月份,华创证券给出的数据显示,淘天的增长是0.1%。综合以上数据,到了10月份,电商整体增长率只有3.7%的情况下,在抖音拼多多快手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淘天很难获得实际性增长。11月份,据星图数据公布的双十一报告,淘天、京东、拼多多三大综合平台双十一销售额9235亿,下滑1.1%;抖音、快手、淘宝直播三大直播电商平台销售额2151亿,增长18.6%,但是去年是大增146%。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双十一,直播电商三大平台的销售额排名是抖音、淘宝直播、快手,但2023年,快手超过了淘宝直播,排名第二,也就是说,淘宝直播的增速是低于其他两家的。种种数据都在表明,淘天今年双十一的GMV或者销售额都是负增长的,在这一总条件下,再去看淘天官方公布的各种增长数据,就能看到另一面:GMV没有增长,但是用户规模创了新高,这意味着用户平均消费更少了;GMV没有增长,88VIP用户成交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那普通用户的成交就是普遍的下降;GMV没有增长,但是订单量创了新高,这意味着客单价更低了;GMV没有增长,但是新开店的商家数量增长了一倍,这意味着更多商家的业绩降低了,如果业绩没有降低,那就是关闭店铺的数量更多了;GMV没有增长,但是200万中小商家的业绩翻倍了,那意味着另外几百万商家的业绩大幅度下滑了。这些都是很基本的常识,在总量不变或者变少的情况下,局部增长越高,证明内部的其他部分降低了,就跟股市一样,在淘天做生意成了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在这种局面下,强调局部增长就有点悲凉,一部分人的狂欢,是另一部分人的残忍。当然,局部增长也不是没有意义,消费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偏好变化,会带来消费品类的转移,也有助于商家布局新类目。为了打破增长困局,淘天也不是没努力,今年双十一的一大亮点就是与腾讯广告合作,微信里面可以直接打淘天广告,引流到平台或者商家。
但是,结果呢,在双十一期间,既没有看到大规模的阿里妈妈广告,也没有看到有引流效果的总结。前期声势浩大的传播,又一次化为一地鸡毛,只看到一次零星的广告,还是非常复杂的集心愿活动,完全没人讨论。其实,微信给淘宝天猫引流,效果形同鸡肋,早在618之前,他们双方就已经在尝试,我当时以为这是双方的破墙行动,过了大半年才发现,所谓微信与淘宝的打通,就是阿里妈妈通过腾讯广告投流,而不是在聊天场景下的自由跳转,这种广告玩法意义不大。阿里缺的不是用户,不是流量,而是对用户场景的影响能力,广告只能引过去流量,但不能影响用户场景,不能影响用户心智。微信有12亿多用户,淘宝和支付宝虽然没有微信多,但也有近11亿多,在双十一大促这种情况下,想触达用户,淘宝和支付宝有的是办法,但是现在消费者理性了,对大促信息不感冒,但是对于朋友推荐的商品或者直播短视频图文种草的内容,仍然感兴趣,微信是社交平台,朋友口碑是影响转化的关键,广告没有这种能力。但是,微信恐怕不可能同意随意跳转到淘宝,还是等于没有拆墙。何况,微信广告更适合品牌广告,不适合效果广告,这是无数商家用金钱堆起来的教训;淘天在双十一这种时候,投腾讯广告还想要效果,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只能说极其渺茫。另外,腾讯内部也是各方势力在博弈,腾讯广告与阿里妈妈的合作竟然包括微信视频号的直播短视频,初闻这个消息就知道这种合作没戏,视频号的产品与商业化分属不同的事业群,前者归微信,后者归腾讯广告,视频号自己要做小店,做不做的好另说,但肯定不乐意让自己的商业化流量往外倒。最后,腾讯广告和阿里妈妈本质上是竞争关系,不是合作关系,因为双方都要争夺品牌方的预算,阿里妈妈不可能为了引流,引导自己的大客户直接去投放腾讯广告引流,而品牌方也有自己的计算公式,品牌自己就有微信店铺,为何还要引流到淘宝成交?是想多交一份佣金吗?还是觉得跨平台的转化率更高?今年双十一负增长,阿里组织架构调整后的新淘天团队,没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局面,不过这并不丢人,如果消费环境再好一点,今年双十一不可能负增长;而且,下半年以来,负增长的也不是只有淘天一家,京东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其3C电子类是0增长,日百类商品是负增长6.5%,京东双十一后,还更换了零售集团的CEO,压力都很大。
何况,今年舆论层面对电商很不友好,对电商喊打喊杀,对直播带货冷嘲热讽,对超级主播更是希望坚决打击,对双十一的感知,大江南北行业内外,都认为非常冷清,既然气候如此,何不就坡下驴,不要总强调自己又创新高,你越创新高,实体店老板就越把你当做自己生意差的替罪羊。季度财报都能承认自己GMV负增长,一个双十一非正式大促,怎么就不能承认负增长?说不定承认负增长,还能在外部带动舆情转温,在内部卸下内卷的紧绷神经,更从容的完成这次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