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开企业战略会都是为了指明方向,然后朝着方向慷慨激昂高歌猛进的。结果谁能想到,经过长达4天严肃紧张的深度探讨,李想做出了在外界来看一个非常“怂”的决定:“避开华为锋芒!”在何小鹏和余承东因为AEB隔空对撕不可开交的时候,以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微博之王”李想只用了短短12个字劝何小鹏:“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呀。”虽然单从月销量来看,华为系还与理想有一些差距,但李想心里明白,低估华为的实力,后果会很严重。事实已经无数次论证过,但凡华为选择入局的行业,都会因华为而产生巨变,以至于很多行业都非常害怕华为入场。
比如2000年前后,正值全球互联网高速普及的时期,这时美国思科公司是交换机业务绝对的霸主,一度占据着超过70%的市场份额。而华为早期恰恰就是靠做交换机起家的,凭借更出色的性能和更低廉的价格,在几年时间里迅速席卷全球市场,份额直逼美国思科。即便思科后来采取各种专利法律诉讼迎击华为,最终还是没能抗住华为的攻势。美国企业在交换机领域被华为完爆,让美国商务部首次意识到了华为的可怕。后来,华为进军了手机等3C电子领域,结果我们也都知道,原本由三星、苹果等外资占据的国内手机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被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所替代,而华为也一度成为出货量最大的国产手机品牌。尽管华为手机出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经历了4年多的寒冬,但如今华为新上市的mate 60系列重回5G时代,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绕开美国封锁的希望。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华为就攻克了德国SMA集团牢牢掌握的光伏逆变器核心技术。7年时间就彻底打破了原有的逆变器市场格局,出货量超越阳光电源成为了行业领头羊。
关注汽车行业的朋友应该能切身感受到,最近车圈热搜的“含华量”真是越来越高了,基本上每天都有华为的影子。
在那么多行业获得胜利之后,多次官宣“不造车”的华为,对汽车行业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攻势。先是11月中旬,华为在智界S7预售会上宣布,原本的智选车业务正式更名为“鸿蒙智行”,后来的广州车展上,华为也是以“鸿蒙智行”的身份首次亮相的。紧接着,华为与奇瑞合作首款智选车型智界S7正式上市了。以往,华为对于车企的赋能,主要集中在车的“上半身”,比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等。但在智界S7上,华为把塑造车“下半身”的功力也拿了出来——整车800V架构配上华为自家的600KW液冷超充桩,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前后365KW华为自研电驱,让整车零百加速仅3.3秒;而华为自研的“途灵”底盘,在搭载CDC+空悬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华为团队亲自的调校。可以说,华为除了没有属于自己的整车工厂,且不愿意给车贴那个“菊花标”以外,华为已经完全具备了造一台整车的能力。没过半个月,华为就与长安汽车官宣了深度合作,欲共同建立合资公司。更关键的事,余承东承认了华为车BU即将独立运营的事情,同时还曝出原本华为车BU的员工加入新合资公司之后,可以获得N+1补偿及4个月的签字费,同时保留华为的股票及分红权。因此外界也有很多人猜测,长安与华为成立的合资公司,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华为车BU的延伸。一波下来,资本市场high了,常年低迷的长安汽车股票,终于大涨了一波。余承东在智界S7上市发布会上就长安与华为合作一事回应道:“奇瑞、江淮等其他智选车合作伙伴也收到了邀请,欢迎一汽等实力车厂参与共建最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产品。”紧接着没过几天,12月1日江淮就发了个官方公告,称与华为签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将与华为合作开发汽车产品,同意华为终端或第三方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提供销售服务。具体分工来说,江淮负责打造产线和产品定义大方向,华为将为产品提供将为新车提供营销、销售、用户和生态运营等方面的支持。据目前已知信息爆料称,江淮与华为合作的品牌,或命名为傲界。首款车型将会是一款内部代号为X6的超豪华车型,售价或将定位百万级,预计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上市。如果项目真的顺利落地的话,有史以来卖的最贵的江淮将会诞生。不得不说,江淮有了华为背书之后是真的无愧一个“傲”字啊,以至于很多网友都在说:“江淮都敢要价百万,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吗?”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蔚来这边也有了大动作,先是登录工信部获得了独立造车资质,后是江淮发布公告称,蔚来已受让江淮部分资产,总共花费高达31.6亿元!可以简单理解为,蔚来以后要与江淮分道扬镳,走自产自销路线了,花大价钱跟江淮手里把工厂买了下来才获得了独立生产资质。(这里先挖个坑,关于蔚来为什么要自产自销,后续公社会专门出一篇分析)不仅仅是江淮,华为和北汽的合作也有了新进展,原本华为与北汽签署的是HI模式,即购买智驾和智能座舱打包方案,直接镶在自家车上用。明年,华为和北汽的合作也将升级为智选车模式。其首款车型内部代号为X4,售价预计在30-40万元。奇瑞、长安、江淮、北汽等传统车企,短期内先后宣布与华为进一步深化合作,似乎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围绕着华为转了,大有组成一支“鸿蒙军团”的气势。
遥想三年前,华为在5G芯片受到美国制裁,手机业务受到严重影响的时候,华为也曾向整个汽车行业发出过寻求合作伙伴的呼唤。
但当时,绝大多数玩家对于华为都是不信任的,即使已经签署合作的,积极性也很差。原本与广汽埃安合作的AH8车型项目,2年时间过去了,总共砸了7.8亿进去,最终还是未能顺利推进而不了了之。而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公开吐槽:“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不受控,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早在2019年4月份就两项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拖了整整3年才正式上市。结果,上市之后其高达39.79-42.99万的价格一出,直接劝退了不少看好这辆车的用户。而北汽极狐的一位高层,当时也在内部会议上表达了对华为的不满:“我们跟华为合作了这么多年,华为得到了很大的声量,我们得到了什么?”而上汽在收到华为的橄榄枝之后,更是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至于拒绝华为的原因,引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一句名言足以概括:“上汽不愿沦为躯壳,要将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赛力斯选择交出灵魂也是迫不得已,毕竟自己在市场上基本没什么声量,快被市场淘汰了,与其任性走下去死路一条,还不闭上眼睛背靠华为“死马当活马医”。赛力斯紧紧抱住了华为大腿,成就了问界,而华为也确实把赛力斯当“亲儿子”来认了。不仅在产品塑造方面华为直接深度渗透,连发布会华为都帮着开,开完发布会还把车直接放在店里卖,敢问有哪个零部件厂能像华为一样做到全流程保姆级服务?据说关于问界的大部分广告投放和宣传口径,都是由华为亲自主导的。一波下来,原本濒死的赛力斯确实被华为“奶”回来了,在问界M5、M7两款车型上市之后,问界销量一度破万,确实让赛力斯硬气了一波。不过后来,由于市面上其他友商都开始推出新平台、新技术,而问界在更新产品方面相对滞后,这也导致了问界销量逐渐下滑到4000辆左右,情况不容乐观。恰好,当时正逢《华为不造车决议》还差1个多月就到期失效松绑,华为“不造车”的初心开始动摇。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华为当时与车相关的海报、物料等等,都贴上了“HUAWEI”和菊花标。有一些地方的问界门店,更是大肆亮出了“华为汽车”这四个字,生怕别人不知道这车是华为的。就在外界舆论愈发认为华为即将亲自造车的时候,结果谁也没想到,任正非动手了!直接给华为《不造车决议》续了5年,还把余承东为首的 “造车派”痛批了一顿。第二天,原本与车相关带着菊花标字样的宣传物料,瞬间消失不见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得不感叹,任正非的这盆冷水,泼得真是恰到好处。绞杀了华为的造车梦相当于对外表明态度,让车企有理由相信华为不会突然背叛,而华为也能踏下心来,一心一意为车企做好该有的服务。至此之后,华为才真正在“不造车”的路上走上了正轨。后来,今年9月份问界新M7中期改款,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市场反馈。10月份,问界销量重回一万辆,而刚刚过去的11月份,问界更是凭借新M7的出色发挥,月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8万辆, 一跃成为了当月最大的一批黑马。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我想用“化腐朽为神奇”最为合适的。或许正是因为赛力斯成功打了个样,才让车企们逐渐对华为转变了态度,进而愿意与华为深度合作了。
今年中旬,余承东曾放出狂言:“不和华为合作,车企很难活下来! ”
虽然这句话放在现在,依然会让人觉得华为十分狂傲,但如果这句话针对的不是所有车企,而是部分传统车企的话,说的就有一些道理了。在如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些传统车企面对“蔚小理”等2014届新势力带来的强烈冲击,想要凭借自己原本那点家底独善其身,胜算是渺茫的。换句话说,如今汽车行业的营销模式,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了。当年燃油车为主导的时代,营销往往要围绕线下展开,也就意味着汽车的销售模式必须要以4S店为核心。正因如此,燃油车的市场格局已经相对固定,每家品牌的标签特色,基本上都挺明确的。但如今步入新能源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线下转线上”,很多用户甚至不需要特意去汽车城就会在网上盲订。由此,4S店的作用被弱化了,而开在人流量高的商场里的汽车商超店,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几年快速兴起的新兴事物,人们普遍对产品缺乏标签化认知,而汽车商超店恰好能承担起提升群众品牌认知的作用。某种程度上,逛汽车商超店的人与进4S店看车的人,二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更多的是利用闲暇之余体验产品,购车意愿并不强烈;而后者往往预算充足,且购车目的相对明确。这时,如何让摆在商超店内的汽车快速提起用户的兴趣,甚至从无到有产生购车意愿,成为了最核心的要素。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强调智能化,车机大屏里集成的东西越来越多,物理按键越来越少,车机的好坏已经成为了一辆智能汽车的“门面”。一位陌生用户进入到某汽车品牌商超店,坐进车里,相信第一件事大概率是去“把玩”一下车机大屏。此时,如果车机简洁明快,丝滑流畅好操作,当然会成为加分项。但如果车机卡顿、逻辑混乱,用户想要找相应的功能,翻了很多级菜单都不一定找到的,用起来甚至不如Carplay+物理按键,那必定会成为减分项。原本有购车意向的用户在接触了糟糕的车机之后,很可能会让其打消试驾甚至购车的念头,届时底盘和机械素质再牛逼,用户不给体验的机会,就是一纸空谈。早期的极氪001就在这上面吃过大亏,直到后来换了8155,吉利收购魅族优化软件之后,这个情况才得以改善。现在来看,很多传统车企与其花相当大的功夫构建智能化团队,投入大量的金钱与资源,做出的效果还不如手机厂商赋能效果来得好,实属费力不讨好,不如充分汲取手机厂在人机交互方面的丰富经验。除此之外,华为在侵入车圈的同时,余承东也给汽车发布会带来了一股手机发布会那味。从座椅到空间到智能到安全,余承东参与的每一场汽车发布会,都会将产品掰开揉碎了讲,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同时还不忘肆无忌惮的拉踩友商。或许在车圈内人来看,这种“保姆式”汽车发布会门槛太低、废话太多、不讲武德。但我问过挺多车圈外的人,他们在看完发布会之后会觉得,整个产品介绍逻辑特别清晰,能Get到很多吸引人的细节,至少比看着提词器念稿的要强太多了。如何尽量拉低门槛,让一个普通人也能通过一场发布会看懂一辆车,而不是很随性的扔一款车给市场,让用户自己去品,这恰恰也是很多传统车企发布新车容易忽视的问题。至少现阶段,华为确实能帮助传统车企解决用户互动相对闭塞的问题,也能提升智能化这块传统车企最大的的短板。余承东回复的原话是:“怕用户看不懂智选车什么意思。”鸿蒙智行相比智选车,更像一个生态联盟的名字,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在这段时间里大肆拉帮结派,其目的是为了在车圈构建起属于华为的“鸿蒙汽车帝国”。
不得不说,鸿蒙智行这个名字起的特别讨巧,既能让人直接get到“这就是华为车”,又能绕开汽车产品直接用“华为”二字进行宣传的禁忌,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华为造车”的误会。虽说华为已经开始乘风破浪,大有要成为“中国版博世”的势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鸿蒙智行,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车企之间的相互竞争。同集团之下不同品牌或部门都会相互竞争,更何况是不同的车企。问界、智界、傲界、X界……每个“界”背后都代表着一个代工车企,这么多“界”统统要放在华为门店里展示售卖,店面空间真的够放那么多车吗?如果空间不够的话,少放了谁都不合适,这时华为就必须拓展专门的鸿蒙智行门店渠道,从零开始的话,这会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而销量方面,都能成为爆款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有的卖得好,有的卖的差,销量差异过大,就可能引发车企与其他界之间的矛盾,甚至升级为与华为的矛盾,控诉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此外,各“界”之间出新车型的过程中,时间长了之后,如何避免与其他家定位或定价冲突,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总而言之,华为选择不造车的路线,确实是赶上了封口浪尖,可以让华为在汽车这条赛道上把路走的更宽。对于与华为牵手的传统车企而言,华为确实成为了他们补强弱项,同时报团取暖活下去的契机。但这种“超级汽车联盟”的模式,想要获得最终的胜利,还有相当多的潜在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