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自研OS,手机厂商的「私心」与软件厂商的「灾难」
辰纹 洞见新研社 2024-01-13 09:2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卷完了配置参数,影像跑分,屏幕快充、存储影像、续航折叠……手机还能怎么卷?

过去的2023年,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的将目标瞄准了自研系统。 

站在民族情感层面,中国手机“去安卓化”,值得鼓励;然而站在产业和用户层面,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OS吗?这个问题又值得斟酌。 

01 没有自研OS,不好意思做手机 

众所周知,华为自研鸿蒙OS主要出于被谷歌禁供安卓GMS服务的无奈,硬着头皮将备胎转正,吃起了螃蟹。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HUAWEI Harmony OS),到2021年5月25日,华为EMUI官博正式更名为Harmony OS,与此同时,全新的华为手机系统开机动画也不再是“Andriod”标识。 

去年8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Harmony OS升级到4.0,Harmoney Next开发者版本去掉了与安卓通用、开源的AOSP代码,只支持鸿蒙内核与鸿蒙系统的应用。 

这也是说,华为与安卓脱钩,鸿蒙系统完全独立基本成为现实。 

鸿蒙系统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鸿蒙人才的“走俏”。 

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鸿蒙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高达17537元/月,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一些专门从事鸿蒙系统相关开发的技术公司向部分对个人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比如鸿蒙基建工程师、鸿蒙系统架构专家等甚至开出了百万年薪的高价。 

在此背景下,高校出手补位,目前全国有21所985高校开设了与鸿蒙相关的课程,其中不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样的国内一流高校。 

继华为之后,雷军在去年10月17日的小米14发布会上宣布,将用自研的“HyperOS”,即“澎湃OS”陆续替换原有的MIUI。 

雷军透露,小米在2014年IoT业务初具规模时,就开始自研操作系统的探索式开发和验证,2017年全新系统研发工作正式开启。如今的小米自研澎湃OS,是基于深度进化的Android以及小米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彻底重写底层架构,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做好了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 

接着,vivo也入局了。 

2023年11月1日的 2023 vivo 开发者大会上,vivo发布了蓝河Blue OS ,vivo 副总裁周围明确表示,“vivo自研的蓝河操作系统不兼容安卓应用,未来同样不会兼容,目前也没有跨端搭载的计划”。 

不少业内人士评价称:基本可以断定,BlueOS 是真完全自研、没有套壳安卓…… 

再加上荣耀的Magic OS,OPPO的潘塔纳尔系统,魅族的Flyme,中国手机的主要厂商要么自研,要么基于安卓内核进行二次开发,都推出了具有各自品牌标识度的手机OS。 

02 手机厂商自研OS的小九九 

手机厂商自研OS,摆在明面上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为了独立自主,不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被安卓“卡脖子”,有华为的案例在前,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其二是为了自身发展的生态布局。 

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电脑、平板、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乃至智能汽车都需要互联互通,各手机厂商也在硬件生态上广泛布局,此时拥有一个能够实现多设备协同的操作系统就非常重要了。 

自研手机OS,不光光能在手机终端提供差异化的体验,在手机厂商的计划中,手机未来还将是各类智能硬件进行跨平台操作的超级计算节点。 

雷军对自研澎湃OS的目的就曾进行过解读: 

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之复杂、数量之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造成的生态连接隔阂,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 

像小米不止有智能手机,还有跨200多个品类的巨大智能生态。 

小米澎湃OS,是为了完成“人车家全生态”闭环而生。 

然而,单纯就手机业务来看,手机厂商自研OS的推动力量,并不完全是来自物联网蓝图的动力,更多来自华为鸿蒙的压力。 

去年9月,华为终端业务CEO余承东正式宣布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时就曾透露, Harmony OS 4发布后,一个多月升级用户超过6000万。 

2023年以来,鸿蒙系统占有率快速提升。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3,鸿蒙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3%,同时iOS的份额为16%,安卓为81%。 

截至2023年Q3,三大操作系统全球份额 图源:Counterpoint

鸿蒙目前份额不高,但已晋升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 

然而,在国内市场,鸿蒙系统的占有率却从2022年Q4的3%,涨至2023年Q3的13%,接近iOS的14%。 

鸿蒙是2019年发布的,在其刚刚起步的前三年,鸿蒙在国内只吃下3%的占有率,而如今不到1年就涨了10个百分点,TechInsights也预计,Harmony OS在今年有望取代苹果iOS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让友商们倍感压力。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华为手机回归势头凶猛,特别是在鸿蒙系统的支持下,推出了像星闪这样的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生态整合能力大大加强,这就推动着友商们也要通过自研系统带来差异化的卖点,尽可能守住自己的基本盘。 

自研OS,你以为是手机厂商为扩张业务的主动出击,实则是为留存用户的被动防守。 

这也是vivo、OPPO等品牌哪怕没什么硬件产品,也要拼命转型物联网,硬着头皮自研系统的原因所在。 

03 我们需要这么多OS吗? 

中国手机厂商下决心,有勇气自研OS固然可喜,然而回归到现实,手机厂商们的OS都能成功吗?用户、市场乃至以手机为中心的物联网生态真的需要这么多OS吗? 

我们先来看看,成功打造一个手机OS到底需要哪些条件? 

首先,必然是技术与产品能力,这里说的技术与产品能力不仅仅单指OS的研发,还包括手机终端产品的研制。 

一个典型的案例,智能手机萌芽时,当时的王者诺基亚也在进行着智能化转型,塞班系统的优势得天独厚,iPhone横空出世之前,iOS也是白纸一张,不为人知。 

iPhone能将诺基亚拉下王座,有iOS的一份功劳,但更关键的还是在硬件端,对手机形态与定位的突破。 

换句话说,自研OS的成功必须有过硬的硬件产品作为支撑,两者协同才能发挥最大能量。 

其次,要有非常强的财力。 

举个例子,安卓从2003年10月成立团队开始研发,期间花了5年时间才在2008年推出1.0版本,谷歌2005年收购安卓时,花费了5000万美元。 

余承东在2021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也曾透露,仅两年时间,华为花在鸿蒙研发和推广上的费用就超过了500亿人民币。 

中国手机厂商普遍都拥有不错的现金流,小米甚至还要余力去造车,各自也都拥有一定的自研能力,现在的问题是,打造一款成功的OS系统,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短期利益与长期主义之间,中国手机厂商们的战略定力将接受考验。 

最后,也是最难的地方,是生态建设。任正非在2019年6月就曾公开表示过:“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 

这里说的生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的技术生态。 

比如,华为鸿蒙适配的硬件,手机有自研的麒麟SoC,星闪搭配的是麒麟A2芯片等,就像穿合适的鞋子才能走得更远,跑得更快一样,软件与硬件生态适配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小米虽然曾推出过澎湃SoC,vivo有自己的影像芯片V系列等,但这些厂商尚未像华为一样形成具有品牌印记的体系,后续如何补强,值得关注。 

另外一个方面是外部的应用生态,而这则需要开发者的配合才能实现,说白了,手机厂商要么能拿出特别丰厚的利益与开发者共享,要么有独特的方法吸引开发者参与到新环境的适配,新应用的开发,否则将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死循环中。 

而站在开发者和软件商的角度,很多情况下,即便某个OS生态“有利可图”,但往往会有心无力。 

打个比方,之前大家只用开发安卓和iOS两套系统的应用,配备两套开发体系的人员,每个体系大约10人就能满足应用的运维需求,如今多了鸿蒙系统之后,不可避免的要扩充团队。 

畅想不久的未来,随着小米、vivo、OPPO、荣耀等厂商的自研系统渐成气候,都不兼容安卓了,应用背后的运维支持团队岂不是要无限制的扩容? 

自研OS这件事,是中国手机从大变强的必经之路,我们固然要支持,但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有时候,开放远比封闭要更强大一些。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