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周鸿祎忙着走穴,投资人争相下场当「网红」
创头条 2024-01-23 09:37

“红衣教主”周鸿祎最近在疯狂地赶场子。

参加了“风马牛年终秀”,随亚布力成员到东方甄选学习网红经济,给程前上演讲课,跟“仇人”罗振宇同框做直播,又跟闹过决裂的傅盛同台聊大模型…… 

辗转于各种场合,周鸿祎一改往日风格,变得柔和、坦诚、幽默,时不时自嘲,可谓赚足了眼球。 

与傅盛对话时,周鸿祎坦言自己就是来吸粉的。与罗胖对谈时,他说非常乐意把自己定位成网红。 

事实上,最近这几年,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人,很多都在打造自己的IP,争相进入自媒体圈当“网红”。 

这也不难理解,当前创业投资环境不似以前那么如火如荼,投资市场募资难,找项目难,退出难,也让投资人走下“神坛”。

很多投资人因此调侃:投资人已经变成了弱势乙方,加入濒临失业的下岗待就业群体。 

不同于以往的光鲜亮丽,出入各种高端酒局。这些投资人变得低调,同时不再热衷于谈论风口、周期等宏大叙事,只想专心搞钱。

很多在投资圈失意的投资人,最终在自媒体行业实现了再就业,还混得风生水起。曾有投资人私下表示:“早知道直播这么赚钱,早就不做投资了。” 

01 投资人争相做网红大V

有人说,现在的投资人,一半在当“网红”,另一半在当“网红”的路上。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很多投资人转型自媒体赛道是不争的事实。 

在众多转型中的投资人中,王岑的成功案例可能最引人瞩目。 

王岑是消费领域资深投资人,曾参与周黑鸭、百果园、福奈特洗护等近百著名消费品牌的投资,拥有“王连锁”“消费王”的称号。 

离开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职位后,王岑加入自媒体领域创业,成为博商教育的“签约导师”。 做自媒体、抖音卖课、打造个人IP,把自己二十年的从业经验以二三百元的价格卖出去。

蓝象资本前副总裁陈晶,在抖音开了“清华陈晶聊商业”的账号。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积累了近百万粉丝。

一位51岁的下岗投资人老范的故事流传甚广。 老范曾是一家基金的合伙人,由于募资问题,基金短期内无法推出项目,陷入“蛰伏期”。后来, 他加入自己曾投资的一家游戏公司做事情。 不过,由于公司遭遇版号危机,老范在公司逐渐无事可做,后来与公司和平分手。 

被“优化”之后的老范希望重返投资领域,但当时几乎所有基金公司都在裁员,找不到合适的职位。 在一位自媒体朋友的鼓励下,他决定开始做自媒体。 

老范说,通过做自媒体,他实现了多个目标,录制视频给予他学习的动力,不断关注社会变化和商业新亮点。同时,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其中一些人成为他的付费会员。 

对于未来的规划,老范说可能会结合自己的自媒体经验,创建一个MCN或团队,帮助更多投资人进入自媒体领域,将这一经验变成一门生意。

消费投资人黄海做了一档音频节目——“疯投圈”,从风险投资人视角分析行业动态,剖析一级市场趋势,获得了良好口碑。 

随着越来越多投资人进入自媒体领域,“质疑王岑、理解王岑、成为王岑”,不再只是纯粹的段子。 

02 做线上课程、训练营、私董会……“当主播赚的钱比当投资人赚得还多”

当一个投资人“网红”趟出了一条路的时候,在成功案例的带动下,投资人集体转型做“网红”就不足为奇了。

在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没有创过业的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为创业导师,换个姿势指导创业融资。 火了之后, 他们便开始拍短视频,做知识付费,搞社群运营,积累私域流量。当然,最后总免不了卖课或带货。

很多人会好奇,投资人做自媒体能赚多少钱? 

在自媒体变现上,王岑算是最成功的那批大IP。 

在某音平台,王岑拥有174.4万粉丝,商品橱窗里挂着一门售价365元的录播课,已卖出2000多份,收入70余万元。 

然而, 线上卖课的收入只是投资人“网红”们收入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来自于线下课程培训和私董会。

王岑的橱窗内还挂着另外两款产品,一款是9800元的王岑闭门私董会,一款是12800元的王岑闭门私董会(含1名旁听学员)。 

虽然页面上未显示销售数量,但有知情人士透露,王岑的闭门私董会历史参与总人数超500人,预估收入超500万元。  

有传言称,王岑“当主播赚的钱已经超过了他当投资人赚的钱”。

陈晶的商业化产品有直播训练营、私董会,定价分别为9800元、29800元。据陈晶自述,她在做自媒体的一年时间里,就赚了500万元。 

对投资人来说,提供咨询服务也是更容易变现的一种商业模式。 有的为创业者提供咨询服务,一小时收费999元,几个月收入几万元。 

某PE基金投资经理在小红书发布投资行业相关内容,同时接付费咨询业务,一小时收费600元。 

根据自媒体的规模大小不同,差别很大,少则月入几千,多则月入百万以上。 曾有投资人私下表示:“早知道直播这么赚钱,早就不做投资了。” 

除了全面转型自媒体的投资人,有的投资人在做投资的同时兼做自媒体,只是并不直接追求商业转化,而是更注重打造个人IP或品牌。 

比如,经纬中国的张颖通过短视频分享日常生活和推荐纪录片,让经纬中国成功“出圈”。 黄海的“疯投圈” 会在节目中夹带私货,给自己投资的项 目打广告。 

也有像周鸿祎这样的投资人,说自己做网红的目的不是为了enjoy“批折子”的快感,也不是为了直播带货,而是希望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积累的东西。   

03 创业大潮褪去,投资人也面临转岗或失业

“创业者太少,投资人过剩了。”这是最近两年投资圈的真实状态。

几个月前,梅花创投的吴世春在一个论坛上,以一段脱口秀调侃了投资人的现实处境。 

“为了抢项目学会了喝酒,为了去政府募资学会了掼蛋。以前出差去北上广深,现在去县城,这是下沉了”。投资行情越来越难,“前年投消费,去年投芯片,今年投简历”。 

伴随着创业大潮的褪去,投资人这个群体也“过剩”,再加上募资的不顺利,与其守着僵尸基金,“没钱了还在看项目”“有钱也难投出去”,甚至等着被裁员,转行或者开展副业成了更好的选择。

投资行业本身生存率不高,一个投资人如果过去几年的投资回报不佳,也难有继续投资的机会了,有一些人势必要转型。 

在新的创投环境之下,投资人面对的是大模型等硬科技逻辑。新技术从验证到产品研发、规模商业化再到上市,需要经历更长的周期。这对投资人提出了新要求。

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投资人做自媒体,有先天的优势。他们有着光鲜的学历、履历背景,有高门槛、高密度的专业知识,还有较强的提炼总结与输出能力……

虽然投资人转型成为“网红”或创业导师的现象确实有所增多, 但也不是所有投资人都能成功上岸。 

在抖音、B站等平台上涌现的投资人越来越多,所谓的干货和洞见层出不穷。这些投资人也清楚,创业本质上是无法通过几堂课程就能培养的。 

不过,让人颇为感慨的是,当投资人都在忙着当“网红”、搞副业之际,而真正的“大网红”都开始跨界做投资了。

比如,薇娅早在2021年就成立私募基金进入创投领域,构建自己的投资版图。 

投资人的终点是“网红”,而“网红”的终点是股东,这似乎也符合某种守恒定律。“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