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微短剧「上头」更要「上心」
林轩鹤 泉州晚报 2024-03-06 14:21

“好土,爱看!”2024年前两个月,各大卫视、视频平台的开年大剧,并未掀起预期中的收视狂潮,风头几乎被“隔壁”的微短剧抢了过去。


最近,这类单集时长从1分钟到15分钟左右不等的网络微短剧走红出圈。这些网络微短剧的共同特点是铺垫较少、故事紧凑、剧情猎奇、爽点密集、娱乐性强,多为豪门恩怨、穿越重生、人生逆袭等题材,再加上一众俊男靓女,让许多观众“上头”,继而为情绪付费。


拥有这类短剧内容的APP,也同时冲上国内外用户的下载排行榜。目前微短剧有三大类。一类是横屏拍摄,在主流长视频平台上线,每集时长15分钟以内,整部剧在30集以内。第二类是小程序剧,竖屏拍摄,通常每集时长为1至2分钟,集数多为80—100集左右。第三类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线,横屏、竖屏拍摄均有。这些剧集需付费观看。一些爆款的微短剧仅以数万元或数十万元投入,就赚了数百万元、上千万元。以今年春节期间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其被曝上线当天充值超过2000万元。


毋庸讳言,当今是个“碎片阅读”爆炸的时代。微短剧之所以能够爆火,是其时间消耗成本低,正好满足了大多数人在繁忙工作、生活中,对于即时化、高效化、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微短剧的“微”反映的是影视制作的轻量化特征,“短”顺应的是网民的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剧”契合的是网民对娱乐性的剧情追求。因此,现在许多大牌导演也加入拍摄微短剧的队伍。


然而,时下微短剧质量参差不齐。微短剧有许多优秀作品,但也有些微短剧,剧本速成,故事雷同,同质化严重,而且故事往往是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极端故事,丝毫没有文化营养价值。


微短剧“上头”更要“上心”,要用心创作,不断打磨精品。


微短剧要“微而显”。“微而显”则用微小的细节来表现出大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细腻的刻画来体现高超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在文艺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艺术作品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时下微短剧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脱离现实、娱乐至上,甚至价值扭曲、歪曲历史。其“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急功近利,导致创意平庸、风格雷同甚至品位低俗。


微短剧要“短而精”。“短而精”则是表达方式简短而又精确,言之有物,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意义。近年来,国家、省市影视主管部门均有出台精品创作扶持政策,推出许多精品力作。可也要看到,部分微短剧粗制滥造,热衷于追求土味、爽感、甜度。某部微短剧火了,接下来便扎堆开发这种类型的微短剧。打开手机,各种“龙尊”“女帝”“战神”“赘婿”,总是似曾相识。


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文艺作品并不拒绝市场,没有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缺乏足够的支撑点;没有市场,文艺产业不可能做大做强,也行之不远。但是,文艺作品不能沦为资本的附庸。从统计数据反映来看,微短剧的用户中,未成年人占到半数以上,因此,对微短剧监管势在必行。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备案后台新增“网络微短剧”类目,并出台内容审核文件,把微短剧纳入监管范围。


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社会需要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影视工作者需要沉下心来,努力创作更多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微短剧,让真善美进一步充盈观众的心灵。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