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定价异常艰难,雷军表示产品上市初期,采购成本也非常高,定价上确实有些压力,他很佩服特斯拉敢于逆势涨价的勇气。知情人士透露,小米SU7的定价工作已经完成,相比此前已经有了3-5万元的降幅,可以说是未上市先「降价」。卢伟冰也称小米汽车可能会有点贵,但他确信最终价格会让人满意。不难看出,小米汽车发布前夕,官方已经在给我们做「价格较高」的心理工作。相比之下,大家还是更喜欢吃瓜看爆料。新车还未上市,内饰就被曝光了出来。近日,有汽车媒体因提前泄露小米SU7内饰发布致歉声明。员工石某在未经公司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将内饰图片转发到同事李某,后李某擅自发布到社交媒体,引发全网扩散传播。至此,小米SU7里外的秘密算是彻底揭开。话说回来,雷军强调SU7配置远超特斯拉,小米SU7的内部是如何远超Model 3的?小通认为,国产自主品牌很舍得在内饰用料上下功夫,常年拿特斯拉这一范本作为对比显然是看菜下碟,打造内饰的能力已经到了让人绝对放心的地步。小米SU7也不例外,主流的环抱式智能座舱,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语言,小米已经拿捏到位了。目前曝光最多的仍然是米白色Nappa皮内饰,与黑色饰皮形成强烈对比,顶部可能采用中高端车型比较常见的麂皮,也就是所谓的「翻毛皮」材质。仪表屏为翻转设计,这是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带来的一个「科技小彩蛋」。有人认为SU7的整体内饰不够高级,但在小通看来内饰设计好看与否还是个人主观,新能源车的内饰尽可能简约,一方面是控制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让座舱的科技感、流线感更为突出,营造出与燃油车不一样的风格。SU7车门扶手的设计倒是有些致敬Model 3的影子,整体样式并不差,甚至还有些「老练」的感觉。总之,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用最简单的话语强调,SU7的内饰和座椅「很高级,很舒服」。和车外的门把手一样,小米SU7保留了一系列能够物理控制的设备,中岛提供了空气悬挂、电动尾翼、空调风力、温度的物理拨钮,还有传统汽车的一键上下电,手套箱也提供了物理的开关,这倒是众多网友看好的一点。近期备受争议的后排空间,许多人认为一辆接近5米的C级轿车的后排不应该做得太紧凑。以小通的看法,SU7的3米轴距大部分让给了车头和前排,整体造型强调运动而非舒适,留给第二排的空间较少是情理之中,这是小米SU7产品定位所决定,并非是技术上的缺陷。从曝光图看,SU7的后排至少比Model 3更大,地板纯平充分体现了小米汽车Modena平台架构的集成度和优势。换个角度想,SU7有充足的后备箱进深跟当前最大的前备箱,C级尺寸的优势只是体现在别的地方。毫无疑问,雷军对「配置远超Model 3」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国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轿车,内饰设计和做工普遍比同级别的传统车型更强,质感拿捏很到位,有「以下犯上」的既视感。重视车内质感的消费群体,小通认为小米SU7自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小米SU7中控屏周围也有「彩蛋」,比如屏幕下方的一排物理按键。实际上这是小米针对汽车开发的一套Pin点拓展接口标准CarIoT,在SU7内预置了多处接口。有了这套标准,用户可以在中控屏下方扩展物理按键,后排扩展显示屏等。根据SU7内饰曝光图,我们还可以发现,中控屏的背部还能够扩展手机支架等更多配件。原厂接口的好处就是装上即用,自定义空间极高,基于开放的接口标准,未来必然能够带动第三方汽车配件的需求。标准化硬件拓展接口并非新鲜事物,HUAWEI MagLink标准化接口、智己IM MAG磁吸拓展坞等标准化方案层出不穷。早年间爱驰U5也提供了多处标准化接口,供车主自由加装配件。有的可以让平板电脑成为多屏娱乐协同的一部分,也有的给车上装个小桌板包饺子,想象力几乎无边际。试想一下,在不需要对汽车做过多改装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多是一件美事,站在「创造需求」的角度来说确实很方便。但冷静一想,标准化接口的出现更多是围绕「扩展性」,并非为了解决车辆功能上的残缺,能为体验加分,但没有也不会造成影响。比如手机支架,放在智能化较弱的燃油车上有一定的必要。小米SU7的车机本身具备类似多屏协同、应用流转等能力,手机上的任务可以流转到车机上操作,原则上已经不需要手机支架。由此能看出,想要打造一个能够解决痛点的扩展生态并非易事,小米CarIoT自有优势,光是增加物理按键,在小通看来已经足够「杀手级」。另一方面,软件也是小米汽车的核心卖点,智能驾驶体验暂且不说,车机交互一定是科技公司擅长的地方。小米SU7车机显示能够分为3个大区块,支持导航、智驾、音乐、手机等多种窗口显示,并且可以随意调整每个窗口的位置和占比,大屏利用率十分可观,流畅度大概率也会成为行业的T1级别。车机打通了小米手机以及米家生态,意味着小米汽车也可以远程控制米家生态设备(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以控制端的角色接入小米设备生态,想必这也算是「小米全家桶」入手小米汽车的理由。站在生态科技的角度,小米SU7的赛道与市面上的同级轿车着实不太一样。小米汽车所携带的软件交互、多设备生态属性无疑是值得夸赞的,但「小米全家桶」用户不一定占多数,SU7最终要回归到单个产品力去看。100度电、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这三个「Buff」加在一起的电动汽车,均价都在40万元左右。从雷军的话语当中,小米SU7科技含量很高,绝不是单纯的「组装货」,小米自研大压铸和各项自研技术,希望告诉消费者,它贵得有道理。但如今市场竞争摆在面前,配置不差或者更占优势的电动车型数不胜数,极氪007、001全系800V架构,周边硬件水准堪称良心,小米SU7的压力源自于友商的步步紧逼。至于早期没形成规模化效应,成本无法有效均摊,消费者并不在意厂商的压力。有说法称小米SU7的价格区间将会落在26-33万元,与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3 Performance类似,前者的综合产品力确实远超后者,担任了驾驶者之车的角色,又在智能座舱和舒适性上打造了自己的长板。目前来看,大家对小米SU7的定价评价不一,但定价过高的论调占据了高位。既要守住小米高端品牌的门面,又要让消费者觉得SU7物超所值,难度很高。既然定价工作已经完成,官方一定是对最终的结果感到满意,才会把小米SU7推出上市。对于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第一款产品成功与否还是太重要了。务实的价格最得人心,小米首款汽车打得如何,就看6天后的发布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