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不卷,随便写点。 蔚来最宝贵的资产,一个是砸了大钱且还在砸钱的换电体系,一个是自家车主。 巧了,二者都是蜜与刀同在。 换电体系做成了,蔚来直接超越车企的身份成为能源基建巨头,但做不成就会拖垮自己。 而那些车主是蔚来的宝贵资产,但照顾不好他们的情绪一样会带来反噬。 且为了照顾老车主的情绪,做新客营销也束手束脚,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电信行业运营商老客户不如狗的尴尬状态。 但我觉得蔚来可以换个思路,把这帮车主当成类似小红书KOL一样用,把自家社区整成一个类大众点评的感觉,做自己的米其林指南。 哦不对,蔚来指南。 把车主上的费用,变成资产。 蔚来现在确实也是在运营车主。 但运营的方式非常传统,就是用积分来诱惑老车主来“拉人头”。 不是不行,但太浪费了,效率不够高。 讲道理,蔚来的粉丝忠诚度确实高,中产圈子消费品位也容易趋同,这种拓客方式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是,这是车,这东西单价太高了。 拉人头这件事是有价格上限的,如果只是几百块千把块的消费,我很乐意跟随朋友一起选择,我相信他的品味。 但几十万的车一上来让人买,人会清醒的。 人就是不清醒钱包也让你清醒。 这么大宗的消费,安利作用是有限的。 拉人头也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 所以,建议是蔚来可以先做一个蔚来版本的消费指南。 你劝说朋友同事也跟着你买几十万的车,人家不一定听劝。 但你安利他一家好吃的餐馆,有用的吃喝玩乐,人家大概率是愿意跟你一起消费的。 2 蔚来做自己的米其林指南,真的是挺适合的。 因为蔚来车主这个群体,本身就是最乐意消费且有消费品味的一群人。 这群人拉人头不厉害,也不喜欢不体面的拉人头,但论分享生活和消费知识,这帮人简直是安利王。 我认识的几个蔚来车主无一不是身边所有人的消费指南,1W以下的东西就没有他们安利不出去的,甚至都不是卖,稍微同步给大家自己在消费者啥,就完成了安利。 这批人的潜力,应该被蔚来聚集起来做自己的消费指南,而不是卖车。 或者说,直接拿来卖车有点着急了。 应该等蔚来作为【消费指南】的概念深入人心,到时候卖车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就像轮胎,很多人真的不知道哪个牌子的轮胎好,看了一堆品牌里只认识米其林,且米其林饭店一听就牛逼,所以就选了米其林。 米其林用自己在餐饮界的巨大名气以及公信力,在潜在车主心中植入了思想钢印:米其林就是最吼的。 我既然有资格给别人点评,全世界都认我的本事,那我自身也不孬。 米其林给汽车界的后辈蔚来打了个样:哪怕你只是造轮子,也可以跑路边去评价馆子。 在新能源汽车营销卷麻了甚至开始极限互黑的情况下,蔚来换个赛道去聚集名气,去维持声量。 做好了,帮蔚来扩大影响力,维持影响力,不用花大钱去反复做宣传。 甚至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让自己的名气漂洋过海。 老外来中国,不看米其林榜单,而是得先要看一样蔚来指南。 投入小,收益大,同时还体面。 真别觉得这东西莫名其妙,做轮胎的米其林当年为什么要出餐饮指南呢? 是因为它希望大家都去买车,买了车以后多开车,别老在车库里停着。 车卖多了,开得多了,就会买轮胎和换轮胎。 所以米其林的本意是为了鼓励车主多出去玩,多开车,多开车去好吃的馆子吃饭。 蔚来的换电模式,也是支持车主到处乱跑的,换电站投入是固定的,来换电的车足够多足够频繁,这个换电站就盖得越划算。 蔚来也希望自己的车主去跑,去玩,而且现在蔚来换电不免费了,开始收钱了,就更希望大家多开车了。 天作之合嘛。 3 说完收益,再说能不能做好。 蔚来做自己的蔚来指南,那真是米其林指南给机会。 米其林榜单在全球范围内都好使,但在中国经常被吐槽。 因为水土不服。 大多数米其林评审员是从欧美的酒店学校毕业的,受的训练就是西餐料理,评价标准也是以法餐为标杆。 好多拿到米其林星星的中餐厅哪怕做个煎饼果子都要加上鱼子酱,就是这个原因。 中餐的料理方法论和法餐截然不同,所以导致米其林在中国很受争议。 所以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需要属于自己的米其林榜单,大众点评黑珍珠证明了这件事儿能做,蔚来有这么多好品味的车主,很显然也能做。 甚至优势巨大。 你想啊,做榜单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呢? 别人不认,食客不信。 你他喵是谁啊?凭什么听你的?你说好就好啊? 而蔚来车主,解决了这个问题。 蔚来车主是一群什么人呢? 一群极其在乎生活品质的中产群体,在乎住,在乎玩,在乎穿,在乎吃。 而且是,身边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乎。 很多人知道蔚来搞牛屋,搞手机。 实际上蔚来远比大家想的更不务正业。 蔚来甚至在时尚圈混,什么上海时装周,什么米兰设计周,蔚来都会去蹭一下子。 这些生活方式手段是蔚来的卖点,但客观结果就是筛选出了很在乎生活品质、很有消费品位的一群人。 蔚来从蔚来车里收集信息,整理榜单出来,首先就是蔚来车主们信,然后就是他们带动别人信,冷启动就已经完成了。 别觉得离谱,lululemon也是这么启动和裂变的。 现在蔚来已经搞了一个NIO life美食研究所,但这东西是自营品牌,而非点评别家。 这远远不够,还是在消耗品牌消耗车主。 要,利用车主去点评别的品牌。 要做自己的米其林和黑珍珠。 蔚来甚至可以直接在APP里发个招募帖,号召自己的车主来做餐馆匿名评审,去吃,去写体验报告。 当蔚来榜单的影响力足够大的时候,还需要担心自己销量吗? 蔚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说服BBA的用户用同样的价格买一个蔚来,说白了就是这个logo为什么值这个溢价。 如果这个榜单做成了,这个事情就不再是事情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蔚来做指南,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