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身着白衬衫,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亮相Create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
他亲自上手,教大家使用工具,开发AI原生应用。
AI浪潮汹涌,百度是国内大厂里最早交大模型作业的选手。截至目前,文心一言已发布一年零一个月,用户数突破2亿。
AI是百度的“一号工程”。
创始人带队攻坚,此次带来一个工具箱,包括一个基础模型系列“文心大模型系列”,和三大AI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ppBuilder和ModelBuilder。
“你们可以马上打包带走,随取随用。”
他在会议现场表示,百度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定位是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所需的开发工具。
开箱即用
年初,李彦宏表示,2024年,最想推动的一件事,是让每个人都具备程序员的能力。
他认为,大模型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基于此开发出来的AI应用,才能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
为激励开发者做出“更惊艳”的应用,三个AI开发工具应运而生。
用李彦宏的话来说,上述工具有个特点,开箱即用。
AgentBuilder,为智能体开发工具,支持“零代码”生成智能体。这意味着,不会编程的商家或用户,只需简单操作,就能拥有专属智能体。
演讲时,李彦宏可谓事无巨细,以“新加坡旅游局”为例,教大家如何一步步创建智能体:
打开文心智能体平台,新手可以直接选择“零代码模式”,用自然语言,几句话就能创建一个智能体,实现酒店查询、景点门票购买等服务能力。
百度已经跟携程合作,提供了酒店、票务等工具。
“目前,超1万个百度客户拥有了商家智能体,涵盖教育培训、房产家居、机械设备、商务服务等30多个行业。”他补充道。
同智能体开发工具一样,AppBuilder和ModelBuilder的使用门槛也很低。
AppBuilde封装和预置了各种组件和框架,开发者使用自然语言,不写一行代码,最快只需三步,就可以创建一个AI原生应用。
比如百度文库新推出的“漫画生成”和“绘本生成”功能,就用了AppBuilder提供的“文生图”类组件。
ModelBuilder,定位更适合专业开发者使用的工具,展示了高效低价生产模型的能力。
基于基础模型文心4.0,借助这个工具,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裁剪出适合各种场景的小尺寸模型,并进一步精调,组合使用大小模型,实现最佳效果。
厚积薄发
这些工具,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百度基于过去一年的实践,逐步升级迭代出来的。
用李彦宏的话来说,这是“踩了无数坑,交了高昂学费”换来的。
现阶段,有5万多名开发者和上千家企业入驻文心智能体平台,创建了3万多个智能体。
有了新工具,制作变简单了,但新问题接着出现。“如果没流量、没分发、找不到、没人用,那开发者和商家就没有收益,没收益就没有动力。”李彦宏指出。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文心智能体平台提供流量变现的通路。
除了搜索,百度生态的其他产品,如小度、地图、贴吧、车机等,都能接入智能体的相关能力,为开发者解决流量分发的后顾之忧,获得实打实的收益。
AppBuilder,也是百度摸索一年后推出的工具。
基于技术积累,在AppBuilder上面,百度提供了一定的跨模态能力——用户只需给一段文字或者几句话,就可以创建绘画类应用,像漫画、儿童绘本等。
服务客户过程中,百度团队还发现,在应用大模型时,企业和用户更关注“效价比”。
旗舰模型效果好,但成本高。“小模型推理成本低,响应速度快,在一些特定场景中,经过SFT精调后的小模型,它的使用效果可以媲美大模型。”李彦宏举例道。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上手,ModelBuilder预置多类大模型,包括适合复杂场景的旗舰版大模型(ERNIE3.5和ERNIE4.0)、三个轻量级大模型(ERNIE Speed、Lite、Tiny)和两个垂直场景的模型(ERNIE Character、ERNIE Functions)。开发者按需取用。
以小度添添AI平板机器人为例,其可以迅速规划日程的原因,是调用了不同模型。
其先由小模型ERNIE Tiny执行“模型路由”的工作,把晨跑中的天气问题,分配给精调模型(基于ERNIE Lite打造),快速查询出气温25度、天气晴朗等信息。
同时,它把复杂的日程安排,分配给文心4.0大模型,安排各项事事。
实用驱动
一年来,李彦宏四处奔走,号召各行各业人才,基于大模型,开发“AI原生应用”。
早在去年3月,他就指出,“没必要重新发明一遍轮子,做汽车、飞机的价值大很多”。
大模型百花齐放,呈现“井喷”状态。截至去年10月,国内累计发布了238个大模型,6月时这个数字是79个,相当于4个月翻了3倍。
“公众的兴奋点,还是在基础模型上,没有转到AI原生应用上。”这让李彦宏有点着急。
一把手带队,百度两条腿探路:
一是对自己动刀,把所有产品用AI重做一遍,形成一套方法论;
二是,基于自身经验,升级迭代基础大模型和工具,打造一套工具箱,让“轮子”的能力更丰富,“价格”更低,使用更方便。
探索初见成效。其产品增添了新功能,获得用户青睐。
据介绍,百度文库AI新功能上线至今,累计AI用户数已超1亿,累计功能使用次数超8亿;
百度搜索每天已有的问答需求中,首条满足的比例已达到70%,百度搜索日均新增问答需求超过5000万……
同时,公司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这四层架构上有着全栈的布局,通过端到端优化,把成本打下来。
相比一年前,文心大模型的算法训练效率提升到了原来的5.1倍,周均训练有效率达到98.8%,推理性能提升了105倍,推理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
换句话说,同样的成本,一年前,客户一天只能调用1万次,现在可以调用100万次。
这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用李彦宏的话来说,“企业也好,开发者也好,一旦用起来,最关注的就是效果和成本。”
成本降低,让开发者轻装前行。更进一步,百度基于自身“重构应用”的经验,推出工具箱,分享创作思路,想让“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
这极有可能实现。最早,人机交互,是通过命令行——开发者键入一行命令,电脑给出反应。但大多数人没有编程能力。
后来进化到图形用户界面,比如重设一下电脑的自动睡眠时间,用户得经过四级菜单,才能找到位置。
“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
李彦宏称,未来的编程语言只会剩下两种,一种叫做英文,一种叫做中文。(转载自:21世纪商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