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媒体爆料,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家医事业部遭整体裁撤,这一消息很快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京东家医事业部原负责人谭天弘转岗,部分员工离职,少部分员工内部转岗。京东家医自2020年8月上线以来,一直被高层寄予厚望,也是京东健康当年冲击上市的关键一环。此前,时任京东健康CEO的辛利军曾多次在内部表示,要把京东家医按照京东健康的第一入口来打造。所以,过去几年,京东家医事业部作为核心部门,一直与互联网医疗事业部平行,事业部负责人向京东健康现任CEO金恩林直接汇报。2024年3月20日,京东健康发布的2023年全年财报显示,京东健康2023年总收入为人民币535亿元,同比增长14.5%,超出市场预期。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1.72亿;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全年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则超45万。其中,财报还专门提到,“2023年,京东健康旗下服务产品“京东家医”全新升级,上线全年照护和精准营养定制等主动式健康管理服务产品,覆盖更多年龄段和不同健康需求的用户。”从数据看,京东健康财报数据还算漂亮,但其内部人士表示:尽管京东家医已投入了很多时间和耐心,产品定位也调整过多次,但始终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所以只好放弃。从实际场景看,去过知名三甲医院的人都知道,好医生连加号都难,工作时间严重饱和,很难再兼顾平台的线上服务。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线上平台的优质医生非常有限;二是为线上提供咨询的医生,业务水平良莠不齐。而最根本问题的是,这进一步导致用户对线上医生的信任度极为有限。除了一些小问题会找线上医生,或者只是去医院之前简单咨询一下,最后还是会去公立医院挂专家号看病。说白了,所谓的家医场景,当下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看病贵看病难的痛点,最多只是锦上添花,所以很难让用户真正掏腰包。当然,这并不只是京东健康遇到了这一问题,而是整个医疗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不管是春雨医生早在2015年喊出“值得信赖的私人医生”,还是平安好医生和好大夫在2019年前后尝试付费会员服务,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在家医业务上探索成功。(转载自:i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