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时无英雄,如祺亦能敲钟
甘德霜工作室 甘德霜讲故事 2024-07-20 18:40
近日,如祺出行终于如愿上市。
7月10号,继嘀嗒出行之后,这家“自动驾驶运营科技股”的企业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相较于前者的上市首日即破发,开盘跌近13%,收盘跌22.50%,如祺出行首日收盘每股报33.9港元,上涨13%。
如祺出行由广汽集团和腾讯联合发起创立,其后引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小马智行作为战略股东。多元化背景的股东,使得如祺出行在整合汽车和出行服务行业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区域内优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3年12月底,如祺出行大湾区用户渗透率超45%,在大湾区网约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为6.9%,排名第二,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1%,在全国排名第八。
对于一家成立仅五年的出行平台,在日趋固化的网约车市场做到这个单量,应该算得上还不错的成绩。但在绝对规模上,如祺可能还是不够看。而被如祺寄予厚望的Robotaxi业务,确实在技术上具有颠覆性潜力,未来的规模也值得畅想,但其面临的诸如技术成熟度、法规限制、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费者信任度等问题,同样是行业内没能解决的拦路虎。
所以从招股书来看,不管是现有业务的基本面还是未来业务的实现度,如祺出行给出的数据和逻辑似乎都不是传统意义上能让市场普遍认可的。但偏偏就在当前的上市环境下,如祺出行却能凭借着这样一份“平平无奇”的招股书闯关IPO,确实处处透着玄机。
01

一份“平平无奇”的招股书


单就诸多业务指标和财务基本面来说,如祺出行和竞争对手们的差距似乎比想像中的要稍大一些。
从招股书来看,2021年至2023年,如祺出行总收入分别为10.14亿元、13.68亿元、2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但如果具体到时间线,增速在短短三年里已经从153%锐降到58%,后面这个数据变化显然更能反映如祺出行当下业务的实际状态。
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截止2023年12月31日,如祺的注册用户总数为2380万,月均活跃乘客为99.69万,相较于与前一年的116万甚至还稍有所下滑。
图片
作为对比,同样背靠传统汽车厂商的T3出行,据报道注册用户数量突破2.6亿,日峰值订单超过300万,均接近如祺出行的十倍。
而从资本运作的方面看,后者也比如祺要更大手笔一些。两家公司的A轮融资相差不过半年,如祺融到了10亿元,T3则拿到了77亿,是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
除T3出行以外,曹操出行和花小猪等多平台在业务规模上也大大超过如祺。当然,在互联网行业完成从增长到质量的发展阶段转变后,单是体量本身并不足以评价一家公司是否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标的,是否已经做好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准备才更为重要。
相较于招股书中数据的“平平无奇”,如祺出行的融资、上市进程倒算是顺风顺水。
自22年4月首次完成10亿元A轮融资,23年6月完成8.42亿元B轮融资,同年8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今年6月14日,如祺出行完成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6月24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6月28日启动公开招股,7月10日正式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图片
从递交上市申请到正式IPO历时不到一年,从完成上市备案到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仅用10天。上市速度之快,确乎有些出人意料。
当然这里有个大的前提背景,今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针对港股流动性不足、融资吸引力下降等问题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明确提到“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同时,证监会发放备案通知书的速度,在客观上也加快了嘀嗒、如祺港股IPO的进度。
地利层面,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下,广州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与其在产业端的融合进一步加深。深耕大湾区的如祺,自然是乘上了这股东风。
至于人和,翻开如祺的股权结构,背后股东不但拥有包括大型车企广汽集团、腾讯、滴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投资人,还有广州地方国资、广州产业投资集团等国资及产业投资机构的股东“加持”。
某种程度上来看,“Robotaxi第一股”的快速诞生是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三方的统一的必然结果,而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何交出一份差强人意的招股书,如祺的IPO之路却走的如此顺畅。
不过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上市成功后的如祺境况并不算乐观。其成本是由司机服务费、汽车租赁成本、IT服务费、技术服务成本和第三方平台服务成本等几部分构成,2022年收入成本增长20.31%、2023年增长52.65%,成本增速几乎与营收增速同频。
图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23年如祺出行的第三方平台服务成本上涨至0.96亿元,占总成本的比例从2021年的0.5%增长到了4.1%。
这说明面对大湾区竞争激化的大环境,如祺正在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增加自身的订单量。而这样的现象在前段时间刚提交招股书的曹操出行身上同样有所反应。在招股书披露的三年财务数据中,曹操出行这部分支出分别为2.77亿元、3.22亿元和6.67亿元,占其整体销售及营销开支的54.7%、50.3%和79.7%。
聚合平台的流量给如祺这种小众出行平台订单量的同时,也意味如祺们其正逐渐丢失入口的位置,因此也难以似滴滴一般培育用户的品牌认知与粘性。
而面对这样的困境,即便上市成功,对于其股价的裨益程度似乎要打上一个问号。
02

一项“处处玄机”的新业务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Robotaxi全球市场空间将超过2万亿美元。太平洋证券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Robotaxi中国市场规模分别有望突破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
如祺出行CEO蒋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出行行业的拐点在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这也能解释,为何在其招股书中,Robotaxi会被反复cue到。
在如祺官网,“Robotaxi运营”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都排在了“出行及生态服务”这一栏的前面,即便网约车业务依然是其目前的绝对营收主力(84%),显然如祺自身也意识到了它在势若水火的传统网约车赛道已经提炼不出多么性感的叙事。
但Robotaxi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报周期超长的技术研发之路。和那些手握重金、对智驾需求更迫切的造车新势力们相比,网约车平台们在竞争中并不占据显著优势。
正如上文所说,伴随着日益高涨的成本,如祺最终的盈利情况仍有待扭亏。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如祺出行年内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以及6.93亿元,合计亏损超20亿元。
图片
持续的亏损给如祺出行带来了突出的财务压力。
截止23年12月31日,如祺手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6.13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2年年底的5.54亿上涨的10.6%。乍一看去似乎还不错,但如祺自身的流动净负债却一直在不断上升,从22年底到去年年底,如祺的流动资产从6.8亿微降至7.8亿,但同期流动负债却从14.9亿大幅增长至23.3亿。
据此前广汽资本联合滴滴、麦肯锡发布的调查显示,配备安全员的改装Robotaxi整体成本高达107万元,即便不配备安全员,仅改装的Robotaxi载具成本也要43万元。
不算乐观的现金流导致如祺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2021年-2023年如祺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17亿元、1.05亿元以及1.19亿元。
对于Robotaxi而言,1亿元的研发费用实在是不够看,研发投入力度的掣肘,也决定了如祺出行的Robotaxi业务难以比肩一线巨头。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公司Robotaxi服务累计运营20080小时,并且只在广州、深圳两座城市开放运营。与之对照的是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据最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百度Apollo L4级自动驾驶安全运营测试里程累计已超1亿公里。
而要做好Robotaxi,车辆生产制造、自动驾驶技术、平台运营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对如祺而言,好消息是就目前来看,很难有一家企业在所有领域都具备决定性的优势,因此有必要策略性地合作进行“合纵连横”。
因此反映在合作形式上,便形成了和上述三个方面一一对应的轴心体系,即“主机厂-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出行服务运营商”的模式。
例如,吉利-小马智行-曹操出行、广汽-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上汽-Momenta-享道出行、一汽-轻舟智航-T3出行……
因此,可以看到在如祺出行招股书中,同时具备自动驾驶技术和资质许可的小马智行,成为了着重突出的重要战略股东。
坏消息在于广汽和小马智行似乎并没有选择把鸡蛋都放在如祺的篮子里。除了上面提到的曹操出行,今年的4月26日,小马智行还和丰田共同成立新公司骓丰智能科技,首期计划在中国市场投放千台规模铂智4X L4级无人驾驶Robotaxi,并在主要一线城市通过小马智行的运营平台提供无人驾驶Robotaxi出行服务。
在稍早之前,如祺背后的广汽也和滴滴共同出资成立安滴科技,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旗下首款商业化L4车型。
由此来看,在技术和硬件上都不算有优势的如祺,上市除了是为Robotaxi业务及时寻找“血源”,也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在必要时候不会沦为备选的理由。
03

写在最后


最近,百度旗下“萝卜快跑”所引发的民生探讨,在舆论场非常火热。
据数据统计,一旦Robotaxi正式铺开,近千万的司机将会被Robotaxi替代,面临失业的风险,一时间资本对于底层劳动者“收割”的这种言论甚嚣尘上。但实际上自远古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拿起武器狩猎谋生开始,工具对于劳动者的替代进程便从未停止。
问题在于,新技术应用时,被技术替代的失业群体往往是容易看到的,但是新技术创造的就业岗位是不太容易看到的或预测到的。这种对技术性失业担忧,不单是源于立场的问题,还有对于新技术的未知以及不确定。
对如祺出行而言,我个人认为这应该算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虽然其股价并未因此受到多大提振,并且上市也将其置于更加严苛的公众和市场审视之下。
但由百度出面来承担这种来自舆论场的干扰,以及教育培养用户的心智,显然是为日后如祺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并且从中国各个省市的Robotaxi资质分批、分阶段发放便能看出,目前Robotaxi仍处在小范围测试阶段。而高额的推广成本很大程度上在制约着任一家Robotaxi企业自由将其产品复制推广到国内,完全不用担心先发的百度会像彼时的滴滴一样吃下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很大概率上,未来会形成多个区域性质的市场领导者,并且基于自身市场优势的某个领头羊有可能会脱颖而出,甚至通过聚合平台的模式成为行业新“王者”。
而一直选择扎根于大湾区的如祺出行,或许还有机会成为“天选之子”。(转载自:甘德霜讲故事)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