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京东双11,流量过剩。
公关和市场的双向发力,让京东迎来继明尼苏达之后,第二波全民热议的高峰。
不同的是,明尼苏达事件是围绕豪门巨富背后私欲德怨的八卦猛料,具有天然被大众期待、接收信息的流量聚集特性。
这次双十一的流量轰炸,则完全是一个由水面下传言闹腾、小规模网友过激反应,京东官方的草率出场。
最终将一个本该弱化平息的事件,一步步向广泛舆论场扩散,刺激了传言和激进行为的影响面,最终成功扩充了敌对用户规模的一场舆情公关试验。
官方两次不合时宜的入场,先是下场点名刘强东和章泽天卷入“加入光明会”的传闻。

后是无脑给京东金融用户发没头没脑的小作文短信。

这种“别人说我们家出了这件事,你们别信”的自证,吸引了四处寻求猛料上热搜的媒体快速扩散。
大多完全不知晓事件由爱热闹的群众,则完全被这吸睛搞怪的事件报道点燃好奇,进而有了了解更多维信息的动力。
恰好,这些信息的背后,裹挟了国家大义、男女对立、资金风险这类风险议题,像一把把砍断公众好感的偃月刀,刀刀砍到了大众情绪的肾上腺。
以“冒犯”男性群体为标签的脱口秀演员杨笠海报一公布,被标签冒犯的网友展开反对声浪。事实上,杨笠的标签带来的代言舆情在其他品牌过往的案例中也出现过,这理应在市场团队的预期管理内。但市场团队显然对抵制网友后续的反应链条做漏了预期管理。10月18日,一张网传截图横空出世,声称京东金融理财产品巨额提现无法赎回。他们要遏制这个行为趋势的蔓延,但用了一个最令人惊叹的方法:挤兑这件事最紧迫的威胁不是挤兑行为,而是挤兑消息的扩散。他们先是给京东盖上了打拳的铁帽,没达到预期。又更进一步做了去京东金融提款的带路。却在业务团队天真烂漫的群发短信里,吹响了动员挤兑的冲锋号。从近期脱口秀综艺的热度来看,京东双十一选择热门脱口秀艺人合作是个再正常不过的营销行为。京东客服回复退会员客户的消息来看,邀请脱口秀阵容包括呼兰、何广智、毛豆、庞博、赵晓卉等。阵容的流量特性也明显:都是脱口秀观众中熟知的头部脱口秀艺人,但在脱口秀观众之外的认知有限。杨笠的品牌站台效果很明确,之前与英特尔、舍得酒、海澜之家、小鹏汽车等品牌都有过合作,但基本都出现过抵制争议。但她也成功代言过很多美妆品牌,像宝格丽、珀莱雅、多芬、屈臣氏、资生堂,都收获不少好评。显然,京东选择杨笠不是为了得罪特定人群,而是为了取悦特定人群。2022年,京东的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5159.45亿元,增速从2021年的22.86%降至4.74%。到了今年上半年,相关收入约2683亿元,同比下滑0.3%。根据京东自己发布的2022年消费报告,平台女性用户消费增速领先男性5.51%。这也能解释,即便杨笠的身份标签有着明显的风险系数,京东也愿意赌她背后的广大女性消费用户的话语体系。但显然,在冒失的挤兑短信发出之后,关于杨笠的使用,赢的概率已经变得无限低了。易建联事件后,各大合作品牌的做法是,默默撤下合作内容,等待舆论的定性和后续反映。杨笠争议并不涉及社会公德和法律上的对错之分,且有明确的人群站队。这时候官方本就不适合进行鲜明的立场表态,而京东的做法是:这个表态不一定能讨好之前得罪过的讨厌杨笠的对立用户。京东官方这一通七伤拳不仅拳拳打到自己,还转着圈把人都得罪光了。既然辱男帽子让京东和杨笠切割,那么辱女帽子又开始给京东戴上。京东随之被质疑道歉诚意、被质疑对男女客户区别对待……京东又开始了对于女性群体的引导,用女性员工数量试图挽回一丝好感。官方公布的46%的数据并非女性员工占全公司员工的占比,而是职场(总部)的占比,在全公司占比为17%(7.9万/45.7万)。退订京东会员,取出京东金融存款,成为当下议题双方相互攀比的竞技运动。在各家都在大喊“回归用户”的当下,京东的一通操作,估计让淘抖这些冤家都看懵了。最起码,又有新的关于京东白条拿用户征信超额贷款的投诉正在发酵。煽动舆论的最后一招“举报”似乎才刚刚开始……(转载自甘德霜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