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看京东历年的财报不难发现,“营收高利润低” 一直是其不争的事实。然而,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市场风向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们纷纷惊讶于京东竟悄摸摸地开始挣大钱了。据悉,京东此次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净利润率更是首次达到了 5%。
具体而言,京东第二季度营收为 2914 亿元,同比增长 1.2%。上半年的收入达到 5514 亿元,同比增长 3.9%。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京东集团的净利润高达 145 亿元,同比增长 69%。很快,京东第三季度财报就要揭晓,不知其在二季度所呈现出的高净利润率势头,在三季度还能够得以延续吗?在《京东无战事》一文中,我们也说到了京东为了扭转消费者低价心智,树立京东”又便宜又好“的认知,做了两件事:本文我们继续往深处挖掘,京东的“矮凳子”搬得怎么样了?微博的CEO王高飞曾说:“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事实如此,近两年,一些白牌商家因对拼多多平台的不满,转向淘宝和抖音;与此同时,一些品牌商家从天猫、京东转向拼多多,并且这种流动趋势预计将持续一至两年。而京东在白牌和品牌上似乎都有些迷茫,有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处境。关注互联网大厂多年的投资人周博宇向雷峰网透露,老刘回归后这两年,京东情况并没有好转,目前的整体策略较为混乱,在组织方面也相对乏力。正因如此,现在就连美团的关注重点也只是阿里、字节、拼多多,京东如今基本不在其关注范围之内。反观京东最近有些急了,拼多多和阿里,两边都在拼命地学,颇具中年男人绝境反击的味道。一位经营8年的电商服务商贾一凡告诉雷峰网,早在2021年起,抖音开始进行产业带招商。最初的前两年,抖音不知从何处引进了将近200万商家。由于最初抖音的蓝V认证是免费的,所以像他这样的不少服务商在那个阶段凭借信息差都赚了一笔钱。他还补充道,当时全国各类直播基地也开始不断涌现。这其中存在商家挂牌的问题。如果挂的是抖音、快手的 Logo,他们会表示“我很不希望这样,但是我管不了”,因为这中间牵扯太多成本问题。因此,当时全国出现了众多抖音快手直播基地之类的。然而,京东的反应则是,一旦有商家挂其牌子,CCO团队会立刻发律师函。这也就导致京东在早期得罪了不少潜在商家,因而在之后争取白牌商家上并没有掌握一定的先发优势。实际上,“抖、快、淘、拼”最初为了避免与天猫和京东在品牌方面产生正面冲突,所以一直致力于在白牌以及产业带商家方面发力。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支付优势,反倒成了京东的历史包袱,致使其未能最早跟上切白牌的风口。不过,京东内部也在进行反思,从去年1月开始,借助服务商引进了大量产业带和白牌商家,并且还推出了扶持第三方卖家的“春晓计划”。一位参加了莆田春晓计划招商会的鞋服商家对雷峰网透露,在招商会上,京东的采销商兴致颇高,他们告知商家,在京东开店无需费用,仅仅1分钟就可以成为店主。那位招商人员还以茅台为例进行说明,称实际上有不少与茅台同品质的酒,只是缺乏好的渠道与合适的价格来进行推广,而京东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这位商家还补充说,当他走进参会大厅时,看到大屏幕上醒目地写着:京东将会全力扶持源头工厂以及中小商家的发展,使京东重新回归性价比路线。他心想,听起来入驻成本不高,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量,可以一试。除了招商,京东免费上门退换服务在自营接近全覆盖之后,第三方商家的覆盖率也提升至90%以上。这一举措也增加了消费者对第三方商家的粘性。电商服务商全昊然告诉雷峰网,以前服务商要开招商会,流程报备得花一个月,现在可以随意开,业绩明显领先于时间周期。京东所做的这些努力也在此次第二季度业绩中有所体现。据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此次京东新增第三方商家数量环比一季度提升了 46%。实际上,京东常常被吐槽价格贵,除了白牌占比较少这一因素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意味着其更多地是凭借自身的采销团队来立足。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京东采销人员本身就期望价格高昂。如此一来,采销人员在与供应商谈价时,才有可能获取最大的回扣,以及形成更紧密捆绑的利益关系。2.改变采销考核标准,由原来单纯看利润,到如今加入加价率,高价占比指标;前两点,无论是在反腐败还是提士气方面,京东一直在积极付诸行动,我们在此暂不赘述。关于第三点,京东的算法工程师陈默告诉雷峰网,这是京东在去年第四季度做得最为出色的一件事。过去,倘若京东自营采销人员从遥远的智利采购了一批品质不错的车厘子,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售空这批货物,这些内部采购人员就会频繁前来提出需求,要求给予搜索加权或者推荐加权。但现在,针对各个品类已经明确不允许提出此类需求,这一转变带来的意义在于,POP 商家与自营商家可以站在站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按照 “谁低谁上” 的原则展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较量。正因为如此,POP 商家才能够切实享受到低价所带来的流量红利,进而去配合京东做低价。而这一点也是京东能否实现低价策略的关键所在。实际上,自营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80%,这是京东的基本盘,京东向来对其颇为偏爱。另外的两成则是一些服务收费,也就是为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未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京东内部人士称,从逻辑上来说,POP有可能会比自营做得更好。但这种做法显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受到房地产周期的影响,京东最为依赖的家电品类的增长变得十分乏力,而且手机的换机周期延长,新的智能终端也迟迟未能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与竞争对手的绝对低价相比,消费者仍然觉得京东的商品价格偏高。京东若要实现增长就只能依靠其他品类了,而这些品类并非京东的优势所在,所以会更加依赖 POP 卖家。鉴于此,京东调整思路,瞄准9.9包邮、低价秒杀区,与此同时,主打低价的京东京喜再度升级为“全托管模式”上线。而这一切的商品源头几乎都是来自义乌、诸暨、泉州等全国各地的产业带商家。根据今年618大促数据显示,通过京东9.9包邮频道参与京东618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京喜自营的订单突破100万。这一转变也促使京东在 2024 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日用百货在营收及利润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具体而言,第二季度日用百货的营收达到 888.5 亿元,实现了 8.7%的增长。反观京东一直以来的强势品类——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其收入在本季度同比下滑4.6%,为 1451 亿元。不过,该品类仍旧占据着京东集团一半的营收份额。一位曾在京东零售部工作6年的中层高宗铭告诉雷峰网,京东大牌的利润率一直以来表现都不好,每年亏得很多,白牌的话效率低,就是销售占比低爆发差但是利润却很高,所以现在高层很重视这块。如今,在互联网这个大舞台上,京东不断在放低商家和用户门槛,“矮凳子”正陆续被搬上来,只是不知道还能够迎来多少门客?对比白牌端的主动发力,京东的品牌端更像是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早期的拼多多通过差异化下沉货盘起家,相较于天猫、淘宝、京东这类好比商场里的店铺,拼多多更像是街边小卖部。而如今,拼多多左进品牌,右出白牌,整个货盘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互联网分析师曾远方向雷峰网透露,拼多多客单价这几年确实提升了很多,百亿补贴的客单价由21年45元左右提升至如今85元上下。存量市场,有人向上就有人向下,就品牌而言,京东则经历了从被迫流失到主动流失。拼多多招商总监黄司司向雷峰网表示,自2018年起连续四年,拼多多带有品牌资质的专营店数量大幅增长。这使得不少大牌品牌商一方面跑来痛斥拼多多,强调品牌根本未在拼多多授权,要求赶紧关停店铺,否则将投诉至总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被迫在拼多多跟价,否则百亿补贴的资源都会被这些非正规军抢走。那么,品牌无授权,货物从何而来?又为何能明目张胆地在拼多多开店?京东采销人员李仁和向雷峰网表示,2018年京东深陷漂亮国危机,前景生死未卜,京东内部涌现出不少“叛徒”。以自营为主的京东,采销拥有巨大权力,能够直接与各大品牌商老板谈笑风生,掌控着定价权这一关乎生死的命脉。他还强调,当时,拼多多允许只要有京东自营的采购或者出售单,就能够作为凭据在拼多多开店卖货。正因如此,许多京东的采销人员看到其中的漏洞,开始了间谍生涯,一边继续负责京东自营,一边在拼多多做起店主。若操作顺利,甚至可以直接无缝衔接内推到拼多多数码小二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