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泡泡玛特,靠「塑料茅台」年入百亿?
刘三金 凤凰WEEKLY 2024-11-12 09:42

最近,我的朋友老G过上了两眼一睁就是赚的生活。


我以为他在股市里大杀四方,正想向他取经,谁知他微微一笑,神秘地说出了自己的致富经:

Labubu。

上网搜了一圈,我才知道让老G赚到嘴角压不住的Labubu是何方神圣:

泡泡玛特的一款系列玩偶。

图片

这款玩偶长相既有点邪气,又透着可爱。圆滚滚的大眼睛、细尖的耳朵、总是露着一排锋利的牙齿,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调皮。

老G说,就是这么一个玩偶,自发售以来在二级市场持续溢价。

年初发售价599的Labubu联名款,如今标价13999。

22倍的上涨让一个月前的A股股民都叹为观止。

Labubu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说是拳打黄金,脚踢比特币,一举成为超越99.9%理财产品的存在。

图片

谁也没想到,2024年,投资理财赛道杀出的「最新黑马」:

居然是一个玩偶。

图片

泡泡玛特

年轻人的「塑料茅台」

Labubu价格涨得有多离谱?


原价不到600的联名款,现价高达13999。

短短十一个月里,身价狂飙2200%。

按照11月11日的中国黄金基础金价来算,这个玩偶的身价等于22.84克黄金。

图片

与红绿交错的股市不同,Labubu不是只有某一款上涨,而是全线疯涨。

发售价499的毛绒玩偶,如今已经飙升到3149。

图片

159的挂件也不甘示弱,一路狂蹿直逼500。

图片

就连原价79的盲盒,都能咸鱼翻身。

图片

Labubu身价越是狂飙,玩家就越是狂热。

一时之间,围绕Labubu的金钱流动呈现出「越买越贵,越贵越买」之势。

手头不宽裕的网友看见这些一路走高的价格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平静:

799的时候还纠结觉得贵呢,现在不用纠结了。

不了解潮玩的人则十分困惑,一度怀疑Labubu是活体生物。

图片

面对疯狂的行情,有生意天赋的朋友DNA动了:

现在赶紧卖,等不火了再买回来。

这套操作逻辑毫无漏洞,唯一的问题在于:

没人说得清Labubu什么时候才能不火。

以前原价999无人问津的公仔,不好意思,现在已经涨到2000块了。

图片

有人等了大半年,眼看着这个公仔从700涨到4000,然后又变成了9000。

图片

越等越高,越等越伤。

老股民都知道,踏空比下跌更难受。

Labubu一路飙涨的价格,让没来得及买的朋友悔不当初。

800多的时候没买,后悔死了;

2000多的时候才入坑,后悔死了;

之前1500卖了,后悔死了......

图片

错失套现良机的网友不由得怀疑起了自己的商业头脑

我到底是没钱还是脑子不好?

图片

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有幸运儿感慨自己的投资眼光:

“原价买的儿子们,全都涨价了”,短短几个字,就透出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从容。

图片


 源:小红书@忧郁嘉

每款Labubu的发售日,都是网友们进货的好时机。

线上每一款的抢购难度都堪称逆天。

有人发动了身边十多个朋友,却没有一个人抢到。

图片

有人抢了四五十分钟,手都要点抽筋了,还是无法付款。

既然线上不行,那去店里买呢?

笑死,店里根本不卖了。

图片

不甘心的朋友则决定曲线救国,去店里疯狂摸样品。

图片

还有胆大的人想出了不少奇招:

故意弄坏、泼点咖啡,最后再强行赔钱拿下。

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泡泡玛特早就预判了大家的预判:

损坏样品必须赔钱,但东西无法带走。

图片

徒留一群Labubu拥趸,望bu兴叹。

bu难求的Labubu,已然成为全网公认的「塑料茅台」。

图片

 抖音博主@阿Test正经比比 就曾把Labubu称为塑料茅台。

图片

全球年轻人

都在「投资」泡泡马特?

为Labubu疯狂的,不止内地年轻人。

在泰国,Labubu的是绝对的顶流,地位比玲娜贝儿在上海还要高。

韩国偶像团体Blackpink中的泰国成员Lisa,在社交平台接连发布了Labubu的照片。

图片

泰国公主出席时尚活动,包上也挂着Labubu。

图片

来内地的泰国旅行团,都会把泡泡玛特安排成必去「景点」。


无他,只为让游客一睹Labubu真容。

泡泡玛特的内地直播间里,总有大量泰国网友。

满屏泰语弹幕让人一度怀疑自己误入了泰国购物网站。

图片

逼得直播间不得不发布双语公告,写明Labubu暂时缺货。

图片


不法分子从中嗅到商机。

以售卖Labubu为诱饵实施诈骗,泰国警方紧急提醒民众谨防上当。

图片

泰国警察忙着给民众做反诈宣传的同时,Labubu正忙着「出使」泰国。

Labubu国旅游局授予“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

图片

庄严神圣的泰国寺庙,也成了Labubu的天下。

庙里摆着Labubu,僧人们的袋子上也挂着Labubu。

图片

Labubu,在泰国几乎已经位列仙班。

图片

更夸张的是,泰国当地还把Labubu当成招财的图腾。

随处可见Labubu的纹身、金子和佛牌......

图片

泡泡玛特首个Labubu主题店在曼谷开业的时候,首日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海外门店单日销售新纪录。

在台湾省,Labubu的人气同样火爆。

门店刚开业便引发民众抢购,甚至出现了阿嬷代排大军。

逼得泡泡玛特紧急制定了“限逛20分钟+3个月只能买1次”的双重限购措施。

图片

台北西门町旗舰店,有代排的阿嬷与黄牛串通插队,引发顾客不满,双方最终闹到警察出面。

图片

在高雄,甚至有人偷走了80个Labubu进行倒卖。

图片

泡泡玛特在伦敦、巴黎、东京的门店,同样挤满了排队的年轻人。

海外粉丝争相打卡和热捧,门店门口直接上演大型拆盲盒欢乐现场。

图片

出海的成功,让泡泡玛特交出一份十分漂亮的财报。

今年半年报中,泡泡玛特首次披露了各大区域业绩及收入占比:

第一名是东南亚,泡泡玛特在该地区实现营收5.6亿元,占比40%;

东亚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实现营收4.8亿元,占比35%;

北美市场实现营收1.8亿元;

欧洲澳洲及其他地区营收1.4亿元。

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入坑」泡泡玛特。

今年年初以来,泡泡玛特港股股价已累计上涨近250%。


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泡泡玛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宁更是放出狠话,表示:

今年全年营收有信心做到100亿元。

图片

塑料玩偶

为何能有百亿市场?

互联网上,关于泡泡玛特的消息,无疑是两极的。

一边是单个玩偶身价狂翻的财富神话和它背后的「百亿」市场,而另一边则是岁月静好的陪伴和抚慰。

一些喜欢Labubu的网友,会把它称为「儿子」、「宝宝」或「崽崽」。

图片

Labubu相处的日常,是具体又「真实」的。

出门前给它换上好看的衣服、带着Labubu吃火锅、旅游、拍照......

“把Labubu挂在背包上,总会吸引路人的目光,那一刻,心里不由涌上一种老母亲般的欣慰。”

“夜深人静时还在加班,抬头看一眼桌上的Labubu,就觉得它在默默守护着我,给了我重新投入的力量。”

在喜欢Labubu的人看来,玩偶是充满灵性的伙伴,是枯燥日常的「搭子」。

图片

“工作一天后身心俱疲地回到家,看到娃娃的笑脸,所有疲惫一扫而光”;

“每一个难熬的夜晚,抱着熟悉的玩偶,才敢卸下平日里的坚强和伪装”。

对于小学生或许有些幼稚的玩偶,却是成年人短暂的避难所。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笑眯眯的玩偶总会提醒你还有小小的幸福值得珍惜。

Labubu,也因此被称为「成年人的阿贝贝」。

图片

 来源:小红书@比考试难烤的地瓜

再加上泡泡玛特频繁发售限量版或特殊设计款,稀缺性让Labubu更受追捧,逐渐成为收藏品。

这种收藏价值使潮玩超越了玩具属性,成为一种社交资本。

年轻人就更愿意为此支付高额费用,以展示个性和品位。

图片

 来源:小红书用户@Zoestar

自此,一套源于情感需求的消费逻辑,实现了完美的闭环。

对孤独的年轻人来说,Labubu不只是一个玩具。

它还承载着情感寄托,用来满足人们对自我的关注和对快乐的追求。

虽说大人的世界总免不了存在疲惫和压力,但心底那个需要玩具的小孩从未离开。(转载自凤凰WEEKLY)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