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境外增长超4倍、高管却联合减持17亿港元,海外能否撑起泡泡玛特近千亿市值?
新消费内参 2024-11-15 08:41

10月底,泡泡玛特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同比增长120%至125%,其中中国内地收益同比增长55%至60%,港澳台及海外收益同比增长440%至445%。

可以说,今年泡泡玛特更火了。分IP来看,截至2024H1,Molly、TheMonsters、SP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0.1%、292.2%、9.2%,贡献收入比分别为17.2%、13.7%、12.6%。2024年,泡泡玛特还推出了Nyota、OIPIPPI、inosoul、CHAKA、星星人等新IP,整体IP矩阵保持了活力。

新品销售也依旧抢手。10月24日开启销售的天使面孔Zimomo搪胶脸公仔发售价为1299元,在二手平台的转卖价已经涨至1800-2200元不等。此外,近期发售的Molly小熊面包、小野Hirono人偶熊猫手办等新品也都抢手。

图源:闲鱼

市场一片看好,泡泡玛特的高管们却在三季报发布的第二天集体减持了。本次高点集中减持,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及其他多位高管联合减持规模为2392.5万股,套现金额约1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59亿元)。

业绩保持高增长、产品叫好又叫座,高管们为何急于套现?

高管集体减持,创始人套现15.62亿港元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的业绩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

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62.0%,经调整后净利10.2亿元,同比增长90.1%。毛利率由2023年上半年的60.4%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64%,提升3.6个百分点。

图源:泡泡玛特2024中期报告

境外市场业务增速超出市场预期,上半年营收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259.6%,收入占比提升至29.7%。泡泡玛特三季报中海外业绩也保持了迅速增长,不少投资机构发布增持、看好观点,泡泡玛特股价在10月23日上涨超18%。

但第二日,泡泡玛特核心高管集体减持。

王宁旗下GWF Holding通过信托UBS Trustees (B.V.I.) Ltd.以每股71.98港元的价格减持泡泡玛特1085万股,合计涉资约7.81亿港元。同时,王宁持股40.96%,杨涛、刘冉、司德等公司高管共同合资成立的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也减持1085万股,完成套现约7.81亿港元。

根据最终受益人计算,通过上述两家公司,王宁完成2170万股的减持,涉及资金约15.6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32亿元)。王宁上一轮个人减持还是在2021年公司因业绩表现遭遇质疑而股价腰斩,套现金额7.4亿港元,此后王宁、杨涛夫妇又在2022年公司业绩低谷时增持部分股份。

公司首席运营官司德也单独减持210万股,完成套现1.5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三季报中出海业务增长的一把手,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也披露减持12.5万股,完成套现899.7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825.41万元)。

王宁个人在泡泡玛的持股比例从50.34%下降至48.73%,不过结合其他基金、子公司股份,其仍然是公司的绝对实控人。

除本次高点集中减持,泡泡玛特早期投资人、公司现任非执行董事何愚和屠铮也在今年先后减持,前者在今年4月公司完成首轮大涨后套现6749.39万港元,后者在今年5月、10月完成了两次减持,累计减持规模为2100万股,完成套现8.56亿港元。

Labubu成泰国“顶流”,海外业绩超出预期

2018年Labubu在国内首次推出时,其反响与Molly等其他热门IP相比,堪称平平无奇。但在2023年Labubu进入泰国后“咖位”迅速蹿升成为顶流。

来自泰国的韩国女团成员Lisa在Instagram上发布多条Labubu相关内容;来上海参加活动的泰国男星PP Krit特意采购两大袋Labubu回国;泡泡玛特线下门店被当地消费者卖断货;今年7月,泰国旅游局正式授予Labubu“神奇泰国体验官”的称号;泰国公主思把Labubu挂在了包上……

从王室、明星、普通消费者,Labubu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硬通货。在东南亚最大的购物中心MEGA BANGNA,泡泡玛特开出了全球首家Labubu主题门店,开业当日营业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泡泡玛特海外门店单日销售的最高纪录。

图源:品牌官方微博

在国内跨境电商以低价试探东南亚消费者时,价格并不便宜的泡泡玛特却一反常态,用IP和情绪价值向他们兜售快乐。

东南亚成为泡泡玛特海外业绩的核心支柱,其线下门店已覆盖东南亚六国。而泰国是其最受欢迎的国家。尼尔森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TikTok,涉及泡泡玛特和旗下IP Labubu评论最多的国家正是泰国,达到了36万5000条。

以东南亚为样板的海外业务已经成为泡泡玛特的新增长点,各大区域业绩均同比增长150%以上。半年报中,泡泡玛特首次披露了各大区域业绩及收入占比。其中,东南亚市场实现营收5.6亿元,占比41.1%,同比增长478.3%;东亚及港澳台地区实现营收4.8亿元,收入占比35.4%,同比增长153.7%;北美市场实现营收1.8亿元,收入占比13.2%,同比增长377.7%;欧澳及其他市场实现营收1.4亿元,收入占比10.3%,同比增长158.8%。

图源:泡泡玛特2024中期报告

进入三季度以来,泡泡玛特在韩国、意大利、荷兰、印度尼西亚、法国、美国均开出了线下门店。

以Labubu为代表的IP在海外的爆火也传导到了国内消费,反哺了部分国内冷门IP,加之其在国内积极创新IP品类、拓宽消费场景,整体而言,泡泡玛特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IP运营体系。

分IP看,半年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上半年自主产品的收入为43.83亿人民币,增长69.5%,收入占比从2023年上半年的91.9%上升至24年上半年的96.2%,外采及其他产品的收入占比降低到了3.8%。自主产品中,艺术家 IP 同比增长了70.4%,其中 MOLLY 收入同比增长90.1%,The Monsters 的收入同比增长292.2%。

分销售渠道看,三季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零售店收益同比增长30%-35%,机器人商店收益同比增长20%-25%,泡泡玛特抽盒机收益同比增长55%-60%,电商平台及其他线上平台收益同比增长135%-140%,其中抖音平台同比增长115%-120%、天猫旗舰店同比增长155%-160%,批发及其它渠道同比增长45%-50%。

业绩一片向好、股价强势反转,高管们为何纷纷减持?或许,这与泡泡玛特2022年的业绩大滑坡不无关系。

能否成为“潮玩界的迪士尼”

2020年,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盲盒第一股”。借助新兴盲盒市场的想象力,泡泡玛特一度被推上1400亿港元的市值巅峰,王宁家族也在2021年以520亿元的财富登上了《2021胡润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第19位。

但很快,2022年的泡泡玛特受大环境影响迎来了业绩低谷期,截止2022年年中,全年营收为46.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仅为2.8%,10月,公司市值跌至140.26亿港元,不足上市初期高点的十分之一。

质量差、难退货、智商税,外界对泡泡玛特的质疑不绝于耳,对于其“潮玩界迪士尼”的定位也充满了负面论调。为此,泡泡玛特开始出海和扩品。2023年,出海成为2023年的头号战略,国际化团队的员工数量扩充了一倍;在国内,泡泡玛特锚定年轻人对兴趣消费,丰富IP形象、扩充产品类别、增加销售渠道。

如今,其在这两方面的动作都已经顺利反哺业绩。但当年泡泡玛特的业绩大滑坡的阴霾却始终存在。

盲盒的刺激性、稀缺性、惊喜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为此买单,甚至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交属性。但也有不少人在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后,依旧选择了“退坑”。在社交平台搜索“退坑”,原因主要分为几类:售后难、黄牛炒作、盲盒贬值。

售后问题长期影响着消费者选择。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51.11%消费者认为盲盒应改善其售后保障,如保障消费者的退换货权利、确保产品质量等。据《潮玩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泡泡玛特的维权数据最多,占比85.56%,多涉及产品质量、未成年人退款难及虚假宣传问题。

而对于已经形成复购的真正爱好者,“盲盒热”所产生的高溢价、高回报养活了黄牛,却让消费者寒了心——黄牛时常在线下蹲守新品,高价卖出其中隐藏款获利,普通消费者想要在线下抽到隐藏款的难度大大提高,二手平台“明牌”的隐藏款价格一路走高,甚至出现过原价不足百元的盲盒隐藏款,挂出了上千甚至上万的价格,泡泡玛特也因此被称为“年轻人的茅台”。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反映泡泡玛特黄牛问题罄竹难书,黄牛不仅利用外挂软件抢购囤货,此外还屡次被爆出与泡泡玛特店员“里应外合”进行刷盒,以获得稀有或者限量版的产品。而泡泡玛特并未对黄牛采取强硬的措施,这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失望。

回顾潮玩市场,无论是优衣库和潮流艺术品牌KAWS的联名款T恤,还是先后被各款被捧上风口的潮鞋,都经历过短期火热“狂赚”,后入局者只能低价抛售、脱坑“回血”,如今在二手市场风头正盛的盲盒也不会例外。

为了拓宽业务,泡泡玛特也经常界联名,橘朵联名做彩妆、和Vans联名做鞋服,均反响平平,去年9月开出的泡泡玛特乐园也因黄牛多、面积小、体验一般而被吐槽。

图源:品牌官方微博

增长迅速的海外业务也面临与国内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售后难、黄牛多等问题,海外是否会重走泡泡玛特2022年在国内“盲盒退热潮”的老路?

此外,TOP TOY、52 TOYS等竞争对手均在加速出海速度,老对手们终将在海外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鏖战。再者,海外潮玩企业Funko等与迪士尼、暴雪、漫威等知名IP系列有更深度的绑定,同样也是强劲的对手。

对于如今的泡泡玛特来讲,如何让IP从短期投资价值成长为具备长期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如诸多经典IP一样长盛不衰,并在IP的内容表达形式积极挖掘探索,才能真正成为“潮玩界的迪士尼”。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