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麦芽传媒杨光伟:与其赌概率,不如用心对待每一部短剧
鞭牛士 2024-12-14 11:54

鞭牛士 12月14日消息,今日,由新腕儿主办鞭牛士联合WETRUE共同推出的新链路·新思路第二届短剧高峰论坛暨热度榜颁奖盛典在杭州举办。

现场,麦芽传媒副总裁杨光伟发表了题为《内容为王:构建短剧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演讲。

杨光伟首先分享了麦芽在短剧方面的成果,借助短剧业务,麦芽已经从去年100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人。也有数据显示,麦芽合作的4家版权方累计流水超千万,14部短剧累计流水超500万,单短剧最高累计流水超1500万。

对于2025年,杨光伟认为与2024年相同,行业一直在变化。用户喜欢的内容、年龄层、消费场景都在变,总结就是短期的流量红利正在转变为长期的内容红利。

因此与其赌概率,不如用心对待每一部剧,回归内容,从内容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杨光伟也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解读,总结来讲就是变现能力、发行能力、数据能力和赋能能力,而只有这一套能力不断的迭代升级,才能不断赋能内容能力的成长和迭代。

杨光伟呼吁行业内大家一起不断创新,无论是题材、表现手法还是创作,把内容创作得越来越好;也利用好短剧的模式,把想传达的真善美、表达的情怀、倡导的东西带给社会、带给观众。

AM7A1428-opq3367733311.jpg

麦芽传媒副总裁杨光伟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早上好!今年年初在这个舞台,年末也是在这个舞台。年初是这个圆桌,当时茹雅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到年末看真的非常卷,不小心押了个韵。

今年如何构建短剧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我的感受就是内容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原来流量打法比较多,谁做个新玩法、新模式,可能就不一样。但现在所谓的新模式、新玩法都已经通了,就像前面分享的贝妮,平台也不断把玩法透传给大家,越来越清晰,就没有所谓新玩法了,回归内容,从内容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麦芽,虽然大家在榜单以及各个地方看到过麦芽,但前段时间还有同行问麦芽有没有300人,其实麦芽现在有2000多人,借助短剧业务,已经从去年100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人,麦芽成立于2015年,现在麦芽有三个业务板块:一是MCN机构;二是短剧;三是数字营销。

麦芽在MCN机构排名比较靠前,无论是抖音还是小红书,麦芽在全网有200多个艺人,也有超过8个亿的粉丝体量。最近短剧趋势是怎样呢?我列举了一些内部的剧名,可能大家在各个地方都看到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最近一个数据,麦芽上的剧没有增加太多,但亮相机会变多了,整体很稳定。

另外也有一个数据,从10月10日到11月底,整体剧里大概上了30多部剧,真正没有撤出的只有4部,整体撤出率还是很OK的。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一件事情,和行业内的同行进行合作,有一些是版权方,也做了整合发行的事情,现在我们也开放了对外收剧本、对外找城市的合作。得益于这些合作,和更多同行一起把好的短剧内容呈现给观众。麦芽合作的版权方里也有比较好的成绩,比如说有4家累计超过千万,14部剧超过500万,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摸索新的形式。年初站在这里,很多人说麦芽是自闭环,到年末回头看,我们做了很多开放的事情。

下一个想讲一下对于2025的感受,和今年一样,2024年一直在变,2025年一定还会接着变。从我的感受来讲,用户喜欢看的内容在变,用户的分层、年龄层在变,消费者的场景以及观看载体在变,是多方位的变化。

这里有一个观点,短期的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了,转变成了长期的内容红利。真正给内容创作者的机会来了,因为各个行业、各个模式都来的时候,就是拼内容,而不是拼谁有新的技能技巧、谁有新的玩法了。内容越来越精品,过程逐渐呈现了从剧到演员,再到厂牌的IP化,各个端都在呈现IP化,比如最近在红果,可以看到达人关联到各个站点以及ta演的剧,IP化越来越明显。这时候一定可以通过剧带人,再通过人带厂牌,最终形成内容厂牌效应。

过程中,还会出现通过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比如今年麦芽和黄山文旅做了《铁拳无敌杨芊芊》,也有很多内容参与了抖音火炬计划,只是这个“+”是“+品牌”“+实体”,这些是短剧流量之外衍生出来的更多机会,让更多人通过看短剧,看到更多品牌、更多场景、更多文旅。

如果做好内容迭代,这里的核心就是做好内容迭代的时候怎么构建短剧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很通透的情况下,一方面做内容;另一方面,如何围绕内容把短剧的生意做得越来越深,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宽。

与其赌概率,不如用心对待每一部剧。我们做内容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和同行交流都会说“我这部剧一定会爆/这部剧是我用了××时间做的……”,我的观点历来都是不要做前置预测,我们要关注数据。数据出来,能爆就爆了;数据出来,不行就是不行,这时候前置预测没有任何意义。与其赌概率说这部剧爆了怎么样,不如用心对待每一部剧,静待花开,期待市场上对其的接受程度。

对于做好内容,我们也有一些方法论,那肯定是选择核心情绪,围绕这些设计人物,做框架。上次在长白山的短剧会议上,广电的领导讲了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恰好今年短剧行业发展的历程,也是所有内容人应该做的趋势。短剧从最开始的表达情绪,到了逐渐表达情感,未来更期待的是怎么表达情怀。这样的话,更多好的内容才会凸显出来。比如我们做“孝道”题材,看到的是个例上的不孝或者个例上的孝,其实我们倡导的是底层价值观,就是中国传统观念的孝顺、孝敬长辈的核心观点。那么,做内容的时候怎么向上向善呢?就是要传递正能量,不断尊重真情实感的现实生活。

去年有一些战神,今年也战不动了,神话也破灭了。虚无缥渺的,观众越来越不买单,反而是今年看到很多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场景衍生出来的短剧,在市面上受到观众的喜好度更高、量级更大,这时候观众已经开始迭代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求在迭代,我们也要跟着迭代。

还有就是要不断创作一些题材,只有不断找到新的题材,才会有新的机会,才能创作出更高价值的短剧。麦芽做了一些探索,比如《长共筑》,这是家国情怀;《咸鱼化龙震九天》,这是功夫剧;亲情方面有《我的妈妈》,还有《长风踏歌》《铁拳无敌杨芊芊》也是新的尝试和探索,只有不断的探索才有新的机会,一味雷同最终带来的是对观众的上海、对市场的伤害,最终是对自己的伤害,因为观众越来越疲惫了。只有大家不断创新,无论是题材、表现手法还是创作上,把内容创作得越来越好,才能讲好短剧的故事,也利用好短剧的模式,把想传达的真善美、表达的情怀、倡导的东西能带给社会、带给观众。

另外,还要不断做数据分析,反向支撑内容创作。和麦芽有合作的同行应该可以感受到,对一些重点项目,我们会单独拉复盘,分账后台就有数据。从麦芽做短剧开始,就是依靠这套分析系统,不断优化内容。还是刚刚说的,做内容的时候就是尊重数据,到底是第8集转化好还是第10集转化好,交给观众,让他们去投票,而不是交给自己的主观。

总结核心竞争力,在我看来就是变现能力、发行能力、数据能力和赋能能力。只有这一套能力不断的迭代升级,才能不断赋能内容能力的成长和迭代。

以上就是今天我的所有分享,希望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成长,共创共赢,一起实现长期变现。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