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12月14日消息,今日,由新腕儿主办鞭牛士联合WETRUE共同推出的新链路·新思路第二届短剧高峰论坛暨热度榜颁奖盛典在杭州举办。
现场,四月联盟主席陈杰发表了《制作团队如何打造爆款》为主题的演讲。
陈杰表示,做短剧要理解用户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在剧本创作方面研究题材的开发和转化,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了解下沉用户的真实心理。
在讲到如何打造爆款剧时,陈杰指出,爆款剧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毁剧仅一个环节就足够。
他表示演员的选角要慎重,一个演员的选角没有做好,对剧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在拍摄阶段,发现演员在演技、人设、戏路等方面达不到要求,哪怕整个团队已经全部到位,都要停机更换,找更合适的演员,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
四月联盟主席陈杰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行业的大咖,现场的同仁们,大家下午好!我是重庆四月传媒、重庆四月联盟的负责人陈杰。
首先,非常荣幸得到主办方的邀请,以嘉宾的形式参加本次会议,谢谢主办方。刚才听了很多大咖的分享,我站在承制公司负责人的角度,讲讲我们承制的案例,也分享一下对行业的理解。今天我的分享主题是《制作团队如何打造爆款》,将通过剧本、制作、宣发三个维度进行讲解。
四月联盟从2020年就开始入局短剧,可以说是市场上最早的一批公司,到现在,我们发现短剧的核心逻辑依然没有变,就是「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围绕剧本总结下来就是「极致的题材+极致的故事+极致的素材」。
在题材方面,我们公司对下沉市场的剧和情绪向的剧抓得比较好,我们没有编剧团队,目前就是对内容进行分析、选本,我就来分享一些选本的经验。
我们公司是草根出身,更容易共情下沉用户的心情。所以,在选本的时候,会根据自身的理解选他们想看的内容。我认为做短剧最核心的点,对纯制作团队来说就是抓情绪,把情绪抓到极致。目前,我们公司是导演团队核心制,每个本开始之前,会先开会分析剧,分析它的重点以及逻辑,其中看得最重的是剧中的「情绪」。
说实话,我们做短剧或者是做任何行业,核心目的就是赚钱。怎么赚钱呢?我们要理解用户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用户知道自己需要看什么吗?目前我们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来自从业者的声音,听不到用户本身的声音。
从业者的声音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公司的案例分析用户心理,包括我站在台上讲的东西,也是通过自己对用户的理解来讲的。核心逻辑就是抓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在剧本创作方面研究题材的开发和转化,拿到市场上校验结果。我们团队就是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了解下沉用户的真实心理。
针对每天的短剧榜单,我们会有专门的团队分析榜单前几的爆款因素,是剧本好还是制作好?还是物料宣发做得好?这些推动我们对比总结做这个事情。
研究素材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剧本。目前,我们公司没有创作内容的团队,内容团队更多是选择剧本。短剧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了,编剧团队特别多,从中选到适合我们以及适合市场的剧本是非常重要的。
剧本是我们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在剧本之上,再考虑素材和物料是否充足、是否具有吸引力。因为目前短剧投放都是用素材的方式吸引用户,但素材本身又取自剧本,所以挑选内容的时候,要有侧重,核心是内容本身,其他做到兼顾,考虑爆款的测出率。
制作方面,我可以分析一下我们公司做的爆款全流程。从团队搭建来说,目前我们公司设有一个专门的统筹团队,统筹团队负责剧本到了之后的第一步工作,包括选角、和导演团队充分沟通。首先统筹团队提出初期演员,之后和导演团队共同研讨,最终用哪个演员。
爆款剧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毁剧仅一个环节就足够。所以第一步就要慎重,演员对情绪释放非常重要,一个演员的选角没有做好,对剧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出现过几次这种情况——选好了角色,线上各方面都对接好了,到了拍摄的时候,发现演员在演技、人设、戏路等方面可能达不到我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整个团队已经全部到位,都要停机更换,找更合适的演员。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同行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因为人都来了,大家都知道剧组开机就是钱,一个纯制作团队走到今天,这是很关键的。平台给出的内容本身是经过内部严格评审之后的,我们是认可的,这种情况下,作为纯制作团队,拿到本子之后开始筹备做,到了开机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演员不行。是停机还是不停?停了,成本很大;不停,演员又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后来我就不纠结了,只能换!不换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
首先,导演对这个戏的信心已经不足,因为演员不到位。影响爆款的任何问题都要解决,我们团队是导演中心制,只要项目下发到公司之后,所有的前期团队和演员都是围绕导演,导演的心情也是影响爆款的因素。
比如导演拍这个戏心情不好,本来可以过的,他觉得打八九分就可以了,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感觉,因为他心情不好两边都挂了;如果导演心情很好,演员没有发挥好,导演对演员说可以多来几遍。所以,爆款的每个因素都要考虑,就像今天分享的主题「极致•爆款」,怎么做到极致,这值得在座同仁们深思。
它还会导致什么效果呢?就是这个剧拍出来了,从后期剪辑到平台,也很头疼。平台是验收还是不验收呢?如果验收了,他们自己头疼;如果不验收,我们作为制作团队需要重拍,承担的损失更大。所以,只要发现不行,第一时间叫停,就是为了最终达到完整的输出流线,把剧做到极致。
拍摄制作应该更加以受众体验为导向的精耕细作,做实细节,做精画面。说实在话,现在我也挺迷茫的,因为现在市场走向了精品化,我们在情绪方面的制作水准做得还OK,但在制作技术方面,距离市场头部还差得很多。我一直没有整改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调整以后,反而观众没有那么愿意看了。付费短剧从最开始的下沉市场发展起来,到现在,它脱离不了下沉,如果做到电影的质感或者完全做到电影质感,或者赶超电视剧,也不一定好。
与传统影视大部分的团队设置不一样,我们团队是导演为第一领导人,对整个剧组负责,导演深度把控每个细节。这是我们团队最核心的点。目前,承制团队很多是制片中心制或者其他中心制,但是我们这里是以导演为核心,导演是第一要素做这个剧。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考虑的是怎么服务用户。现在和平台方合作,我用的都是阳谋,任何一家公司找任何承制方合作,都要拿四月联盟比一比,其实技术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作为服务者,我们要服务为我们创造价值的人员,哪怕是公司一个很小的员工,也要考虑怎么服务他们,他们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然后再考虑怎么服务合作甲方、合作平台。
在短剧市场上,别人为什么要把业务给我们?只要比别人多做一步,机会就更大一步;只要比别人考虑更深一步,业务就更大一步。对平台来说,内容给谁都是给,为什么给我们?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怎么做?这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宣发方面,我们自身没有投放,只能针对我的理解大概讲一下。我总结了一点,即付费需要好的素材+好的内容,才能有好的转化,最终打造出爆款。不管是挑选内容还是自身创作内容,都需要把工作中的细节抠细。如果每一个事情都将就,这里也将就,那里也将就,最后发现自己的收入、生活也「将就」了。
宣传发行将成为爆款的新基因,随着免费的兴起,短剧越来越趋近于传统影视,好的内容需要宣发传递到更广范围。比如封面,很多封面都是在内容中截取,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全面升级,符合市场当下的流派来做,主要就是把每个环节里的细节把控好,把每一样东西做到通过自身努力已经不能再提高的情况,就差不多了,最终它是良性循环下去的。
短剧市场的投资做到极致,不是拿钱砸到极致,而是通过目前的短剧市场平均值来考虑,成本控制也非常关键。成本要控制下来,我们总公司坐落于重庆,2022年投资了4000平左右的影视基地,投资影视基地的目的就是压低成本,但压低成本不是不用该使用的场景和演员。
2022年我们就开始采购设备,这方面的成本也在压缩,同样的剧,别人需要50万的承制费花费,我们用40万就能做出来,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更强,所以控制成本不应该是承制团队自身需要做的,而是整个市场平台方以及短剧从业人员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短剧费用日益增长,最早我们从70元/分钟开始做,在座很多人听到都不可置信,我们从单部剧几千块钱,做到了现在几万、几十万的剧,所以考虑到高性价比也很重要。想要达到高性价比,就需要争取好的资源(剧本资源、平台资源),舍小取大,高度配合执行剧本,制作团队也需要为平台和剧本方提供情绪价值。
目前,互联网针对传统行业更新换代很快,短剧行业的更新换代更快,提高效率也很重要,也是短剧的核心要素。之前我们一直做男频赛道,在京圈市场上跑得还不错。我们是超高效率,21日开机,29日凌晨完成了交片,次月1日已经完成了上架前所有的事情,3日完成了上线,这也是我们判断了内容本身的优质程度。有一些极致的内容需要高效率完成,就像团队搭建一样,后期效率主要来源于后期剪辑部门。
短剧赛道制作方众多,新的热点出来大家都争先恐后做,要出头就要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目前题材上到最前面,就可以吃到第一批用户,要做到这一点,效率、团队匹配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内容,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