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话业绩还不错,股价也回来了。反正我今天的感觉就是这八个字,叫苦尽甘来,梦想成真。”首度开启跨年直播的雷军,回忆里没多少苦,只剩下了甜。
在去年12月31日晚的直播中,雷军对外介绍,小米汽车累计交付了超过13.5万辆。过去一年中,小米汽车的全年交付冲刺目标,被两度改写:一季度财报发布时,小米对外公布的新目标是,全年汽车交付目标由10万辆,增至12万辆;三季度财报发布时,这一目标从12万辆,再次增加至13万辆。
这已不是雷军第一次因汽车卖得太好而觉得自己活在梦里。去年年中演讲中,雷军便说道,“(小米SU7发布)三个多月以来,我每天都像在梦里一样。” 股价的反弹,更是让雷军的美梦做得更显真实。过去一年,小米股价涨幅超过121%,领跑一众国内科技互联网公司,总市值突破8600亿港元。 但上述甜头还远远填不饱雷军的野心。在给出的新年新愿望中,雷军提前剧透了小米汽车2025年的交付目标——30万辆,意味着小米汽车每月要至少卖出2.5万辆。 直播之外,雷军还在追逐大模型的新机遇。 近期,第一财经爆料称,雷军疑似开出千万年薪亲自挖来“95后天才少女”罗福莉,后者来自近期大模型圈的当红炸子鸡DeepSeek,且是旗下开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未来,罗福莉或将供职于小米AI实验室,领导小米大模型团队。 高薪抢人攻破算法障碍之外,小米还开始在算力层面为大模型研发铺路。来自界面新闻爆料,小米正在着手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 上述种种举动,都预示着小米内部可能正在对大模型研发策略发生转变。 去年4月份正式组建大模型团队后,小米一度给自己定下的研发方向是“轻量化、本地部署”,小米总裁卢伟冰甚至曾提到,小米并不想成为下一个OpenAI,不会研发通用大模型,乃至不排除放弃自研计划。“小米也可能通过投资外部项目,布局大模型赛道,或者引进第三方大模型产品,融入小米产品体系。”卢伟冰说道。 但在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之下,无论智能手机,还是自动驾驶,都开始跟大模型建立起越发紧密的联结,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期更是给出了“OpenAI定义的第三阶段(智能体)与自动驾驶定义的第四阶段(自动驾驶)会在相近时间点交汇,并合并到统一架构上”的判断。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于错过大模型带来的革新机会,雷军和小米,也不例外。
回顾2024年,雷军列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三件大事:小米汽车一炮而红、小米高端系列成绩不错、科技大家电表现出众。 “今年的话,小米15系列是我们历史上卖得最好的高端数字旗舰。”2023年之前,高端化作为小米这几年绕不过去的一道关卡,一度是雷军的烦恼之源。 为了打进高端市场,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雷军向小米手机投入了百亿资金,但收获寥寥,这一痛苦过程被雷军形容为“是近十年来我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 在小米11、小米12两代高端机型接连败北后,小米内部一度陷入“要不要做高端”“是否应该换个新品牌再战高端”的分歧之中。 随着小米汽车正式开卖,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也逐步打开局面。Canalys报告显示,去年三季度,国内600美元以上价位段,小米以3%市场份额位列第四,同比增长88%,成为前五名中增幅最大的一家。 但不容忽视的是,放大到全球市场,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仍挑战重重。三季度,全球600美元以上价位段中,苹果、三星、华为分列前三,小米尚未能挤进前五。 当晚直播中,雷军还从自己手机相册中挑选出了12张难忘的瞬间照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就包括雷军睡在工厂的摆拍照。当时,这张照片一经发布就上了热搜。雷军再次解释称,当天是为了庆祝小米汽车10万辆新车下线,自己早上6点多就到了工厂,想着再睡一会,才借机先摆拍了一下。 夸耀成绩之外,辟谣虽迟但到。去年4月份的一次两小时直播过程,就一度演变成雷军的个人大型辟谣专场。当时,除了为自己在穿着上撞衫马斯克给出解释之外,作为5G“冲浪选手”的雷军,还回应了短视频平台上爆出的爽文男主标签,称自己真的“觉得不舒服……我不是高考状元,我也没有考过700分,人生低点时,我卡里也没有冰冷的40亿……我觉得成功,绝对不是什么人生爽文,还是要靠梦想……还需要贵人相助,感谢这么多米粉的相助。” 跨年直播中,雷军首先辟谣的是外界对其100多亿就造车成功的夸夸之谈,称小米汽车目前累计花费超过300个亿,其中研发投入超过130亿,剩下100多个亿花在了工厂建设、全国销售交付网络建设,以及员工开支等方面。 面对“雷军许愿池”的互联网玩梗,雷军再次重申,小米汽车会是自己这辈子干的最后一件事情。 末了,雷军还劝告广大网友,希望外界“不要神化小米,也不要神话雷军”。
但小米自己却还走在再创新神话的路上。 在靠着小米SU7一款车就卖到月销2万辆之后,雷军定下了2025年冲击30万辆交付目标的新任务。不同的是,今年30万辆的交付目标,将由小米SU7、小米SU7Ultra,以及小米YU7三款车来共同分担。 不过,小米SU7仍会是承担压力最多的那个。在去年10月首度实现月销2万辆后,小米SU7的订单仍源源不断。 “(小米SU7)首销的时候锁单8.8万单,其中有60%的订单,车主车都没看过,然后也没有试驾过,就直接下单。而且我的同事说,更夸张的是,到今天为止,还有30%的人是没有试驾过,就直接买了。” 业内将没有试驾过就直接下定的单子,称之为天使单。外界对小米SU7的追捧,从交付周期上也能窥视一二。尽管已经正式开卖近一年,但目前下单小米SU7,用户提车仍需要平均等待20周。 如果保持现在月销2万辆势头不减,2025年,小米SU7有望贡献超24万辆的交付量。 剩下的差额,则依靠新的车型来补。去年年中小米SU7 Ultra开启预售后,官方披露,10分钟内小订量超过3680辆,该车型将在2025年3月正式开售。 除了偏小众的小米SU7 Ultra之外,去年12月初,小米对外展示了首款SUV新车——小米YU7,该车预计于2025年六七月正式上市。 为了将车进一步卖好,小米大肆扩建销售网络。3月份,小米SU7正式开卖之际,小米建了29个交付中心,一年下来,截至目前,小米汽车销售门店超过200家,覆盖城市扩展到了58个。 更多门店数量,将直接决定汽车销量的高低。在去年一季度财报会上,李想就提到,如果没有充足的展厅数量和面积,“我们只会增加产品数量,而不是销售量。” 另一个被视为提振销量的杀手锏,即自动驾驶,小米也在提速追赶,并于近期完成车位到车位的端到端车位到车位智驾先锋版推送,算是达成了雷军“2024年自动驾驶水平进入行业第一阵营”的目标。 端到端的引入,无疑为小米在追赶自动驾驶先头部队上提供了新的助力,并被雷军称为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 端到端模型上限很高,业内有分析认为其有望直指自动驾驶的L5级别,但它的下限很低,在一些基础状况下,甚至比不上模块化方案,如采用端到端路线的特斯拉FSD V12版本上线后,被不少人测试出车辆撞到马路牙、损坏轮毂的低级错误。 避开上述低级错误的主要方法,就是投喂给端到端模型更多的资源,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等。 为训练小米汽车端到端能力,雷军称小米汽车投入了大概400万段视频的训练。 马斯克在谈到数据对自动驾驶模型的重要性时给出过一组判断数据:“用100万个视频片段训练,勉强够用;200万个,稍好一些;300万个,就会感到Wow;到了1000万个,就变得难以置信了。” 进入2025年,小米智驾除了将端到端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从内测走向全量量产交付外,提升大模型底座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起来。 决定大模型能力的三要素——算法(人才)、算力和数据上,雷军都有了加码的倾向。 除了用千万年薪招揽“95后天才少女”罗福莉外,小米也着手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以便为自研大模型打好算力基础。 在大模型领域,小米发力谈不上早。2022年ChatGPT发布后,到去年三四月份,当国内部分科技互联网公司相继推出自研大模型及产品时,同一时期小米才正式组建大模型团队,并给自己定下了“轻量化、本地部署”的大模型研发方向。 在去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小米总裁卢伟冰更是表示,小米在大模型方面的目标,不是成为下一个OpenAI,甚至不会研究通用大语言模型。 除了避开通用大模型开发外,小米甚至不排除放弃自研计划。卢伟冰提到,小米也可能通过投资外部项目,布局大模型赛道,或者引进第三方大模型产品,融入小米产品体系。 但大模型技术迭代所展现出来的威力,不由得小米不更加重视起来。 近期再度对外露面的李想,将基座大模型视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认为“基座模型所构建出的人工智能超级产品,会是新一代入口——它会在所有设备之上,在所有服务之上”。 一旦大模型真的具备了AI时代新操作系统的可能性,作为既做手机又做汽车,还大搞IoT生态的小米而言,大模型对产品加持的重要性,无疑会大过任何一家车企。 甚至越来越多人将大模型视为通往自动驾驶L4级别的新方法。李想更是具化到了三个条件上,即500万辆以上的车跑在路上、掌握多模态基座大模型的能力、足够多的钱来招募顶级的人才和储备足够的算力。 当上述条件一一被满足且做到行业领先后,李想认为车企领域一定会跑出一家像苹果这样的伟大公司。 对于一直想证明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制造公司的雷军而言,大模型可能为其带来的软件服务加成,或许是一个不属于李想前瞻的巨大诱惑。 在跨年直播行将结束之际,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问,“小米究竟是科技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雷军则笑着回应道,“这太严肃了,跨年晚会就不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