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第一股”、“中国英伟达”寒武纪再度创下股价新高。1月10日,寒武纪的股价一度触及777.77元/股,市值突破3100亿元。
不少股民称,新能源时代有“宁王”、“迪王”,AI芯片时代要出个“寒王”。然而,也有观点表示,连年亏损的寒武纪配不上这么高的市值。
那么,寒武纪为何能够一跃而起,被众多资本追捧呢?
一、卡位ASIC赛道
众所周知,AI大模型爆发之后,英伟达凭借算力芯片GPU成功崛起,总市值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
然而,算力芯片不只有GPU,而寒武纪布局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按照功能,人工智能芯片主要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虽然ASIC的绝对算力相较于GPU仍有差距,但更适用于推理。
在推理阶段,AI模型已训练完成,需要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快速的预测和分类,即输入数据直接得出准确地识别结果。此时,推理芯片主要追求的是低延时(完成推理任务的时间尽可能短)、低功耗,对计算精度要求相对较低。
而ASIC因其硬件结构是为特定任务定制的,正好满足这些需求。
同时,ASIC减少了很多针对通用加速计算的不必要的硬件设计,其单位算力成本相比GPU或更低。例如:谷歌TPUv5、亚马逊Trainium2的单位算力成本分别为英伟达H100的70%、60%。
伴随AI大模型完善成熟,算力需求开始从训练转向推理。AI算力集群特别是推理集群对加速计算芯片的庞大需求,成为ASIC快速成长的核心驱动力。
IDC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全年训练工作负载的AI服务器占比达到58.7%。IDC预计,我国2027年用于推理的AI服务器工作负载将达到72.6%。
据寒武纪2024年半年报,公司在自有智能芯片产品之上研发的基础系统软件可支持各主流人工智能编程框架,包括TensorFlow、PyTorch、Caffe、MXNet等,支持Paddle等国产人工智能编程框架,并同时支持训练和推理平台。
这样一来,可以显著降低了遗产代码迁移的成本,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速度。
因此,寒武纪的ASIC芯片有更多的可能被下游客户采购。
此外,国内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化仍在持续推进。
就国产算力而言,2024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等地均发布了智算建设规划,其算力中心正在加速落地,部分地区国产化要求比例2025年达到50%、2027年达到100%。
这也将给寒武纪等国内AI芯片厂商带来更多的业绩增长空间。
二、资本抢跑
尽管国内芯片的飞速发展,给寒武纪带来了不错的机遇。但,公司的财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自寒武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之中。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27.09%,实现归母净利润-7.2亿元,亏损同比收窄10.31%。
寒武纪持续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的营收增长较慢,且研发费用较高。2024年前3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高达6.59亿元。
而芯片企业的研发费用较为刚性,不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根据前面的分析,未来,AI算力需求开始从训练转向推理,且国产芯片渗透率会不断提升,公司的ASIC产品有望放量,从而驱动公司的业绩增长。
此外,2024年12月12日,国外芯片厂商博通公布了2024年第四财季财报,其中公司2024年的AI收入暴增220%至122亿美元。ASIC定制服务一直是博通半导体业务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未来博通还将与三个大型客户开发ASIC定制AI芯片。
可见,博通的业绩间接证明,ASIC芯片业务正在逐步放量。
在财报发布后,博通市值大涨24%,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继英伟达、台积电后,第三家迈入万亿美元市值的芯片企业。
如果,单从亏损的业绩来看,寒武纪肯定配不上现在的市值。而,A股的资本市场对很多企业的定价不只有业绩,会给高科技、高成长的企业较高的溢价。
对于高成长且亏损的企业,资本市场会采用PS(市销率法)进行估值。例如:当年亏损的美团、京东等。
除了高增长的预期,寒武纪是少数具备AI芯片的A股上市公司,有一定的稀缺性,资本也会给予更高的定价。
另外,流动性增加,也让寒武纪的股价水涨船高。
一方面,随着美联储降息,宏观环境有所宽松,更多的资金进入A股市场,而寒武纪等科技企业更受资金的青睐。
另一方面,寒武纪被纳入多个重要指数,如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此举吸引了大量被动资金的流入。指数基金的扩展以及申购资金的增加,为寒武纪带来了显著的增量资金。
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下,寒武纪的市值被资本不断推高,超过了3000亿。
从行业趋势来看,AI芯片往ASIC方向发展有较强的确定性,资本市场在提前抢跑。而AI算力时代的“寒王”,要兑现其高增长预期,实现扭亏为盈,还需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