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卫生巾、无灭菌一次性内裤、注水虾仁……今年,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的“3·15”晚会曝光了九起行业乱象。
“e看法”注意到,在今年提及的多个消费者侵权案例中,均涉及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线上消费场景。曝光的案例显示,有残次品在电商平台单品销量超2万件。
翻新卫生巾厂家注册资金仅1万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第一起案例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在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且数量巨大。原本应被处理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经工人挑选后,形状完整、无污渍的“二等品”后再次流入市场。
央视记者在厂区一堆打包好的生产垃圾中,看到了包括“自由点”卫生巾、“米菲”拉拉裤在内、外形相对完好的“二等品”,且不乏订货商。这些“二等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等线上渠道销售,流入消费者手中。
央视3.15晚会曝光画面截图
企查查显示,成立于2022年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成乾,注册资本仅1万元,经营范围含纸制品制造、纸制品销售、纸浆制造等,由刘成乾全资持股。2024年7月,该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减至1万元。2023年该公司年报显示,该公司参保人数为0人。
在被曝光后,“e看法”第一时间联系该公司相关手机号,提示号码已关机。而在电商平台的自由点官方旗舰店直播间,大量用户刷屏式指责留言后,该品牌主播紧急下播。同时被点名的苏菲官方旗舰店、MIFFY米菲婴童用品旗舰等品牌也相继停播。
央视3.15晚会曝光画面截图
截至3月15日晚23点,在上述公司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问题后,由济宁市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并控制了企业负责人。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且不灭菌的案例,同样涉及电商平台、直播的销售渠道。
央视记者在商丘市梦阳服饰有限公司看到,厂区脏乱不堪,灰尘随处可见,垃圾随意堆放,凌乱的编织袋里装满即将销往市场的一次性内裤。而在生产间,工人们都是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且为节约成本,给部分未经杀菌消毒的产品,贴上假灭菌标。
被点名的企业中,不乏在淘宝等电商平台粉丝量过百万的店铺。“e看法”搜索发现,一次性无灭菌的内裤案例被曝光后,浪莎、初医生、贝姿妍等品牌在多个电商平台下架了一次性内裤产品。
低价直播提供“可趁之机”
为什么不合格的产品往往能在直播间、电商平台找到销路?
与“e看法”交流的业内人士提到的是,平台经济下,“低价策略”带来的价格内卷,导致一些电商经营者、主播通过压低进货成本,以换取利润空间,残次品、假冒伪劣、货不对板的商品就在其中。
“我们也是被迫卷。”此前,一位来自江西上饶的皮具生产商曾告诉“e看法”,在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全网最低价、历史低价等一系列算法加持下,中小企业几乎难有自主定价权,“一旦平台监测到同款产品的价格更低,流量曝光就会向低价商品倾斜。”该生产商无奈的是,卷低价的结果就是“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向“e看法”指出,国内商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换取生存空间,尤其是平台经济推崇“性价比”的背景下,一些低质、残次品就有了“可趁之机”。
内卷式竞争逐步加剧已不是业内新鲜事。“e看法”梳理发现,过去数月里,多场中央层级的会议上均提及“内卷式竞争”问题,提法也由2024年7月的“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变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陈兵认为,现阶段,“内卷式”竞争问题盛行的根源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
他向“e看法”指出,“内卷式”竞争展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小到电商平台内的网店经营,大到新能源车厂之间的残酷价格大战,多数企业为了生存被迫开始内卷。
“不合格商品经平台流入市场,平台的确需要把关。”在陈兵看来,平台经济下,平台需要对在其交易平台上发生的交易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不能无限扩大平台责任。”
陈兵并不认可将“内卷低价”问题统一归结于平台问题。在他看来,综合整治内卷竞争,需要结合企业、地方政府、市场环境等多维度因素。
具体来看,他向“e看法”表示,强化和压实平台责任,比如平台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不良营销信息进行有效甄别。除此之外,还应通过政府、企业等多方协作,引导平台企业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比拼。
陈兵提醒,“内卷式”竞争的破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平台端的举措调整,在市场侧,也应着力良性消费观的树立,摒弃不良种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