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先旧后新”配股公告,拟以53.25港元/股配售8亿股,预计净筹资425亿港元,用于AI研发、电动车产能扩张及补充营运资金。
消息一出,3月25日小米集团低开,午间收报53.9港元,半日跌幅5.44%,按总股本251.1亿股计算,市值蒸发778.41亿港元。
此次配股价格较3月24日收盘价57港元折让6.6%,配售股份占现有股本3.2%,完成后新增股本占比3.1%。
值得注意的是,配售采用港股“先旧后新”模式:大股东雷军先将所持股份借予上市公司配售,投资者当日即可交易,随后公司向雷军定向增发新股补足份额。
这一操作使雷军持股比例仅从24.1%微降至23.4%,既避免了总股本立即扩容,又为融资节省2-3周时间。
尽管小米2024年财报显示,其现金及等价物、定期存款合计超1340亿元,仍被市场称为“北京现金王”,但造车业务的高投入成为融资主因。
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汽车净亏损62亿元,单台亏损4.5万元,2025年计划将产能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叠加AI研发持续加码,预计资本开支将突破105亿元历史高位。
二级市场对配股反应激烈。早盘成交金额超640亿港元,创历史天量。部分投资者担忧股权稀释及高位配股“割韭菜”。
但机构普遍认为,此次融资具有战略必要性:一方面,小米汽车SU7交付量已突破20万辆,产能爬坡急需资金;另一方面,AI大模型研发与海外市场扩张均需长期投入。
历史数据显示,2020年小米类似配股后股价短期下跌10%,但次年涨幅超80%。
此次配股规模仅次于比亚迪2025年3月435亿港元的H股配售,折射出新能源车企的融资潮。小米选择在股价历史高位附近融资,被视为“抓住窗口期”的理性选择。
分析师指出,短期股价波动或为投资者提供布局机会,长期需关注425亿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否推动小米汽车盈利转正,将成为估值重构的关键。(转载自电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