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亚迪公布2024年财报,2024年九大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净利润情况(含预告)已经浮出水面。
在这一年度中,比亚迪以403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占据了九家车企总利润的44.56%,而年初曾高调宣称将占据行业四分之一利润的长城汽车,实际仅占七分之一。
长城高管预言车企盈利400亿
从统计结果来看,2024年九大车企合计实现净利润904.3亿元人民币。其中,比亚迪以403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遥遥领先,占比高达44.56%。
紧随其后的是吉利汽车,净利润为168亿元人民币,占比18.58%。长城汽车则以130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位列第三,占比14.38%。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24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盈利在400亿左右……我们基本上占到了1/4。”
然而,实际情况与这一预测存在较大差距。尽管长城汽车2024年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23.32万辆,并且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4亿元到130亿元,但其实际净利润仅占上述被统计车企净利润的七分之一,远低于年初所预期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净利润统计仅为上市公司有公开披露相关信息的车企,诸如净利润更为恐怖的中国市场豪车品牌如BBA、保时捷均未包含在内,此外,年营收在5000亿元左右的中国一汽集团也尚未发布净利润相关信息。
比亚迪2024年财报核心信息
1.财务表现
营业收入: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连续三年突破历史新高;
净利润: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扣非净利润369.83亿元,增长29.94%;
研发投入:542亿元,同比增36%,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研发强度6.97%;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35亿元,同比下降21.37%;现金储备1549亿元,财务状况稳健;
纳税额:国内纳税总额510亿元,远超净利润,体现行业龙头社会责任。
2.业务分拆
汽车业务:收入6173.82亿元,占比79.45%,同比增长27.7%;
乘用车销量425万辆,同比增41.07%,轿车、SUV分别增长47.44%、38.41%;
高端车型(30万元以上)占比22%,单车均价从15.8万元提至18.7万元;
手机部件业务:收入1596.09亿元,占比20.54%,同比增34.6%,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
3.战略布局
全球化:境外收入2219亿元,出口58.3万辆,同比增182%,东南亚市占率超15%,欧洲单月销量破万;
产业链整合:电池外供收入285亿元(+120%),刀片电池、IGBT芯片实现全自研,成本降低30%;
技术投入:专利申请量1.2万件,80%聚焦新能源,冗余技术外供(如璇玑架构、云辇系统)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4.资本运作
分红计划:拟每10股派现39.74元(含税),总额120.77亿元,股息率约1.5%;
市值管理:首次发布《市值管理制度》,明确股价连续20日跌20%或破位时启动回购/增持;
理财规划:600亿元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400亿元存入比亚迪汽车金融(关联交易),利息上限12亿元。
5.高管薪酬
董事长王传福税前报酬765.5万元,执行副总裁李柯、何志奇、何龙分别为1489.7万、1189.6万、996.6万元,核心团队薪酬与业绩挂钩。
6.风险与展望
毛利率19.2%,低于2023年21.4%,主因新能源补贴退坡及价格战;
2025年计划新增产能100万辆,加速海外工厂布局,目标全球市占率12%;
技术研发聚焦固态电池、智能驾驶,拟投入600亿元,目标研发人员突破8万人。(转载自电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