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花了一个半小时时间向投资者和媒体解释,为什么今年蔚来亏损又创下新高。财报显示,2024年:
蔚来汽车全年营收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
全年净亏损224亿元,同比扩大8.1%
没有想象中的疲态,李斌穿着西装,别着蔚来胸针,聊得起劲时还一边吃零食一边回答媒体问题。
他表示,蔚来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在今年四季度盈利,也公开承认了蔚来犯过的错、踩过的坑,以及正在补的课。
但这些反思,还都不是根本。一切的发展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蔚来真正的问题,在于李斌本人。
我认为,李斌真正的问题在于——离人民太远,对高管太好。
有人可能不同意这句话,毕竟李斌和车主的关系,是真亲近。
2020年11月22日,蔚来社区里出现一则3分钟的短视频。哈尔滨一家高档酒店的宴会厅里,一个东北大哥带着他精心制作的MV上台唱歌,MV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斌哥啊,想你了,蔚来让你弄得挺好的;
斌哥啊,开心吧,美股已经快到700亿了;
斌哥啊,别走了,冰城相聚一次不容易啊。
看到如此感人泪下的表演,第一排的李斌坐不住了,拿着半杯白酒就上了台,在现场一百多人面前一饮而尽。
率性真诚的李斌赢得了蔚来用户的拥护。很早之前,知乎上还流传着两个问题:
“蔚来是邪教吗?为什么粉丝这么疯狂”
“为什么蔚来的车主好像都被洗脑了”
因为李斌是真为车主着想。
比如,怕车友们没地方开派对,就到全国各大城市价值不菲的黄金地段,租场地开“牛屋”免费给广大车主朋友们当派对场所。
比如,怕车主抢不到新出的苹果、买不到香奈儿、喝了酒开不了车,蔚来的驾享小哥专门提供待排队、待抢货等专属服务。
甚至还有车主找蔚来驾享小哥代去灵隐寺烧香,就更不用说包机接车主来参加NIO DAY这种基操了。不得不说,在雷军之前,整个汽车圈里最把车主当“女儿”宠的,就是李斌的蔚来。
但是,对用户好,不意味着离人民近。就像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从蔚来的业务布局来看,李斌的创业并不是一直脚踩地面的。
拿造手机这件事来说,这一业务布局初衷,来自于蔚来调研发现,蔚来车主中有六成以上比例用户都是用苹果手机。而李斌认为,按当时苹果对汽车行业的封闭性,以及苹果自己的造车规划,蔚来要打通汽车与手机间的生态壁垒,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造手机,实现流量闭环,并提出“苹果威胁论”。
之后,李斌在手机业务上砸了10亿,于2023年和2024年,分别发布了NIO Phone和NIO Phone2,起售价6499元起。
现在来看,李斌最后交给市场的NIO Phone,配置撑不起价格,本质上就是个大型车钥匙,而且华为、小米和OV等手机厂商已经适配蔚来车机,NIO Phone在蔚来车主面前并不具备极强吸引力。
简单来说,在造手机这件事上,李斌是一厢情愿了,其实远离了人民的真实需求。
再说牛屋。
截至目前,蔚来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了462家蔚来空间、620家直营门店以及181家NIO House(牛屋)。按功能划分,前两者属于生产工具,用来卖车赚钱,后者属于生活工具,用来花钱享受。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蔚来开设了一家3000平的牛屋。一层展厅用于展示蔚来全系车型,二层内设咖啡区、儿童乐园、小型图书馆、共享办公室和演讲厅,蔚来车主能在这里休闲办公,甚至放松带娃。
据《降噪NoNoise》写道,牛屋的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一流、工作素质一流、松弛节奏拉满。一个上午只要做几杯特饮,再和车主、同事闲聊几句,工作饱和度媲美老干部退休局“一张报纸一杯茶,一坐就是一整天”的公务员。
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正是李斌所构想的一个第三空间应该有的生活方式。他极力为车主营造一个极致奢享、高端大气的社群“乌托邦”,哪怕是花着好不容易拉来的融资,也要喝着8万一台咖啡机磨出来的咖啡。
但这种“花投资人的钱,为自己的梦想窒息”的做派,让不少粉丝和股东都有意见。
一名持有蔚来股票的车主,看到北京牛屋极致铺张,但门可罗雀的情况后,就直接清空了蔚来股票。前几个月,蔚来社区里一封名为《蔚来还有未来吗?来自死忠粉的灵魂6问》收获两千条留言,作者直接向李斌开炮:
蔚来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蔚来觉得自己在掏心窝子的对用户好,把最先进的配置,最好的用料给到车主,这些都没问题,但往往给的都是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无法切中当下用户的痛点......明明已经到了需要拼刺刀的战争年代,却依然是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
其实说白了,造手机、开牛屋,给车主创造一个完美的第三空间,李斌确实很厚道。但是,维护用户关系,和谈恋爱的本质是一样的,所有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感情,不用风吹,走几步就散了。
但理想主义上头的李斌迟迟意识不到这点,搞得连蔚来车主都忍不住下场教他算账,建议取消无限次免费换电,建议关闭牛屋,“平时根本没时间去”。
尤其当2024年财报公布后,蔚来车主和股民的意见越来越大。
一时之间,高举“用户企业”火把的李斌,正在被全网用户教着,怎么做好一个CEO。
被用户教着做企业做产品,在车圈里有颇为相似的一幕。
2022年9月21日,何小鹏带着全新车型G9,喊出了50万以内最强SUV的口号。结果,发布会上混乱的价格表、天花乱坠的版本配置,让他收获了骂声一片。
甚至在第二天的媒体沟通会上,有媒体指着小鹏高管鼻子,怒骂G9的发布完全是恶心用户。
为了搞清楚症结所在,何小鹏专门咨询了雷军。
雷军也相当直白:“我觉得小鹏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你,因为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
四两拨千斤。顿悟的何小鹏,开始放弃“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三顾茅庐请来了长城汽车的铁娘子王凤英。2023年,一场供应链反反腐风暴开启,创始人何涛、夏珩以及他们的派系,淡出核心决策层和业务线。这家公司从分权,走向了集权。
完成一系列改革后,小鹏汽车上市时财报上的12位核心高管,只剩下了两位。
今年2月份,何小鹏在《晚点latepost》的访问中总结:“董事长可以做好人,但CEO不能”。
但李斌,做董事长,也做CEO,更想做好人。
同样在那封《灵魂6问》的信函里,作者也炮轰了蔚来的组织管理:
这些年高管层的梗有多少,想必关注蔚来的都清楚,比如2023年销量目标24万(结果将将过半),比如ET5销量超过宝马3系油车......对于一而再、再而三的under deliver,带来的结果就是失去市场的信任。
这么多年下来没有看到优胜劣汰,也没有看到高管承担责任,而且管理层似乎也不认为这些是很大的问题,依然岁月静好、依然长期主义
从死忠粉的灵魂发问中,最起码能感受到一点,蔚来的高管经常信口开河,并且不用承担责任。
这也说明,蔚来内部松散自由,李斌这个CEO当的也是过于随意。
拿出海这件事来说。李斌在今年业绩沟通会上坦承:
我们2021年在挪威开始卖车,慕尼黑团队远程招聘,谁也没去,把车从中国运过去,门店也开了、人也招了、培训也搞了,卖的也不错。
我们觉得在欧洲可以狠搞,所以2022年虽然有疫情,我们决定在欧洲五个国家去搞,结果交了学费。虽然挪威也是欧洲,但挪威和欧洲区别很大,不是一回事。挪威是非欧盟国家,我们用挪威代替欧洲,导致出现了误判。
我们这几年在欧洲投入很大,没想到欧洲、德国这几个国家办事这么慢,建个换电站要10个月,有的甚至一年。它的销售服务网络的爬坡时间太慢,爬坡一慢,就意味着贵,所以我们在欧洲交了很多学费。
这段话最重要的信息点是:
蔚来在没有经过充分地实地调研,甚至一个员工都没去过挪威的时候,竟然想要坐在办公室里,就把海出了。这要是能行,得让其他在海外四处碰壁的中国车企多无地自容。
另外一个点也足够让我震惊。
李斌接受媒体访问时,释放出一个信号:2025年1月,蔚来又启动“基本经营单元(CBU)改革,每个部门设立独立成本结算中心,明确ROI(投资回报率)指标。
主要来说,蔚来从预算制变为了经营制,开始重视投入产出比。
这其实是一个经营向好的迹象。但震惊之处就在于,今年是李斌创业第10年,他才开始重视投入产出比。
同期的何小鹏,在G9失利和改革过程中,就想清楚了“企业得先赚钱,才能花钱,而不是靠融钱”。
至于李想,是三人里面最抠门的一个。当年为了省点物料费,直接把“理想智造”的品牌名精简成了“理想”。
而李斌,或许因为钱总是“来得太容易”,所以对底下人太好,少讲KPI,更多是讲价值观。
如此“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氛围,很容易造就了一个松散的组织、一个臃肿的体系。
蔚来的人事变动罕有公开报道。和李斌一起接受此次媒体访问的总裁秦力洪,表示从成立以来到现在十多年时间,(蔚来)副总裁及以上的人走掉的有2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公司让他们走的。
而就算走掉了20多个副总裁,今天蔚来也还有26个副总裁(员工3.2万名)。对比之下,比亚迪近96.9万名员工的组织,也就配置了15个副总裁。
臃肿的高层人事,不可避免会出现山头主义和派系斗争。但从此前蔚来的业务布局来看,李斌要么没意识到体系臃肿,要么就是妥协了。
比如我们可以反问,
为什么全网都在教李斌算账,蔚来汽车内部没有一个人能算清楚账吗?
为什么这么多车主都知道牛屋铺张浪费,内部没有一个人提议削减预算或缩小规模吗?
为什么明明6499元的NIO Phone没有市场吸引力,内部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吗?
很有可能,是每一个业务线和部门背后,都有一条利益链,已经盘根错节了。要维护这条利益链的正常运作,每个部门都会在管理层汇报的时候竭力说明自己的重要性,极大压缩了“反对意见”的存在空间。
比如,手机业务线自然标榜是打造“蔚来生态闭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门;NIO House业务也得表明,我们就是斌哥提倡的“用户企业”最好载体。
老好人斌哥一听,底下人和我的梦想意愿如出一辙,很难不照单全收。
加上管理不细,内部的账逐渐就算不过来了。比如2024年蔚来研发投入107亿元,但超过60%的项目都无法说清实际成本。
直到最大金主合肥国资发出最后通牒,若2025年Q4蔚来无法实现单季盈利,将启动股权回购条款。
控制权受到威胁的李斌,总算开始觉醒,决定不再做个老好人。
“不要用价值观来掩盖经营问题!”
蔚来汽车的内部会议上,一向柔和的李斌罕见发飙。从去年开始,李斌一步步“整顿”职场。
比如,向立讯精密学习,引入Cost Mining(成本挖矿)项目,开始抓算账,一块钱的成本也要和100万辆车的规模挂钩,不再想花钱就花钱;
比如,向苹果学习,狠抓供应链,开始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细节,想要把钱挣到明处;
比如,向华为学习,建立起基本经营单元,每个部门都是自证ROI,否则“该停就停”,并砍掉了厚重的牛屋,外包了售后;
比如,向传统工厂学习,研发部门开始推行工时制度,开始量化每个员工的贡献,和每个项目的成本。
有员工在内部论坛抱怨:“以前蔚来是没有KPI,现在连厕所灯泡都要算ROI”。
而李斌表示:“不愿意填工时,不愿意关联项目,只能说明你所在的岗位不应该存在,你应该去找别的工作。工时填报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生死线;要让浑水摸鱼的人,暴露出来。”
组织转型一定伴随着阵痛。但好就好在,当李斌回归现实主义,当互联网精神开始认清制造业现实,蔚来才真的能有未来。
主动打碎“老好人”滤镜的李斌,逐渐变得务实,开始极力向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冲刺。
很多人讨论这一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它被视为蔚来的生死线。而抛去成本推演、盈利预测,从主观意愿上来说,我们都期待蔚来再次创造奇迹。
毕竟,这家企业在中国汽车历史上,足够另类。蔚来期望营造的生态圈和理想空间,尽管不那么贴近实际,但也至少在内卷的汽车圈里,开辟了另一种长期主义。同时,他最早给国产新能源车贴上了高端化的标签,3000多座换电站也的确让蔚来车主成为了被羡慕的对象。
至于李斌本人,不可否认,老好人的人设和极富个人魅力的优势,让他总能为蔚来找到白衣天使。从马化腾、刘强东、雷军到俞敏洪、李想,从TPG、淡马锡、红杉中国到高瓴资本、愉悦资本、联想、招商银行等等,坦率地说,李斌朋友圈的广度,让蔚来吃着“百家饭”长大了。
还是那句话,董事长可以当好人,CEO不行。
23日,业绩沟通会的最后,媒体提问李斌,2019年被称为“最惨的男人”,2025年希望被贴上什么标签?
李斌回答:最努力的人。
但当过CEO的人都该知道,选择大于努力,对症下药胜过天道酬勤。(转载自智谷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