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路线暗战正在进行!
01
超充路线分歧
在3月29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宁德时代首席技术官高焕首次公开警示,为了超充,过多牺牲(电池)产品的可靠性、寿命、安全,甚至能量密度,这其实是不可取的。
这番表态与其此前力推超充的立场形成鲜明反差,暴露出行比亚迪、宁德时代两大动力电池龙头对补能技术路径的分歧。
这一观点的转变,恰逢比亚迪在3月17日宣布推出1000V超高压快充技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表态规划兆瓦闪充站超4000个之际,不免让人疑惑宁德时代CTO此次表态似乎是有所指。
3月17日,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A、最高充电倍率10C以及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MW。
这一技术的推出,使得搭载100kWh电池组的车型理论充电时间可缩短至10分钟以内,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40公里”的实测表现。比亚迪的汉L和唐L车型率先搭载了这一技术,并开启了预售。
这一技术突破确实让比亚迪在超充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02
宁德时代也有千伏快充
宁德时代此前也一直在超充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其发布的“神行超充电池”等产品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广泛认可。
2024年4月25日,宁德时代宣布启动“超充万站计划”,预计在2024-2025年覆盖100个城市,建设10000个超充站点,构建全球最大的超充网络平台。该计划旨在满足用户对充电便利性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的“找、导、充、检、养、结、付”等补能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宁德时代CTO首次提及超充的危害,可能与目前宁德时代主要采用的是800V高压平台技术有关,譬如宁德时代与小米合作的SU7Ultra车型搭载的麒麟电池II,采用了800V高压架构,实现11分钟快充。
但从直观数据比对,800V架构显然落后于1000V的架构。
他同时指出,其实宁德时代也有自己的1000V超高压技术,不过主要应用于重型商用车领域,例如2024年11月25日发布的“天行”系列电池,全系支持1000V高压。
03
政策利好超充
其实,国家有关部门很早就出台了支持建设包括超充站在内的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2023年0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各地陆续也出台了“行动计划”。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印发“《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技术导则》”,明确工作目标是:
到2025年底,建成超级充电站1000座以上(超充桩2000个以上),城六区服务半径1公里,主流超充车型(800V电压平台)在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15分钟左右,高质量超充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高质量超充站的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8分钟以内,显著提升充电服务品质,实现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有效提升充电服务体系资源使用效率。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技术导则》对“超级充电终端”的解释为:至少配置一个车辆插头,其单枪输出电压1000V,最大输出电流不少于600A,800VDC~1000VDC范围最大恒功率输出不少于480kW。
当比亚迪以1000V超充技术刷新行业速度、宁德时代以安全警示敲响理性警钟时,这场技术路线之争的本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跃迁的必经阵痛。
国家战略的深层意图在于构建“技术自主可控、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无论是比亚迪的全产业链自研,还是宁德时代的电池-储能协同,最终都需服务于“双碳”目标与民生需求。
当超充技术之争融入“新基建”“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框架,企业的技术选择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博弈,而是需要回答“如何让技术红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时代命题。(转载自电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