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凤凰网科技去年11月的报道,月之暗面当时已在规划全新的内容功能模块,其定位类似于传统内容平台的信息流模式。对于月之暗面来说,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有望提升产品用户留存率,更为商业化变现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当时知情人士透露:"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组建中,从运营策略来看,与传统内容平台的打法颇为相似。"
据小红书多位获得内测资格的用户透露,Kimi的内容社区功能已初具雏形,主要包含以下核心体验:
2. 核心互动功能:
· 栏目分类浏览
· 支持用户评论互动
· 内置@Kimi智能互动功能
· 一键分享对话记录
3. 当前权限设置:
· 普通用户仅限转发与Kimi的对话内容
· 完整UGC发布功能暂未开放
这种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逻辑在AI行业已有先行者。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指出,其产品"星野"的底层设计理念并非简单的对话陪伴,而是构建一个完整的内容生态社区。
通过构建内容社区,月之暗面可能试图将单次对话场景延伸为持续的内容消费场景,借助UGC生态建立用户之间的社交连接,从而提升停留时长和打开频次。这种转型本质上是在Chatbot的实用价值之外叠加社交价值,既能够通过内容沉淀提升用户留存,又为广告植入、付费订阅等商业化模式创造了更丰富的触点。
然而,市场对AI内容社区的发展前景仍存在明显分歧。部分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认为社交领域始终是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核心战场。有用户直言:"以微信的生态壁垒和用户粘性,若其深度整合DeepSeek等AI能力,新兴AI社交平台恐难有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据科技领域知名博主AI Dance在小红书平台披露,月之暗面近期再次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现象。春节假期结束后至今,该公司已有三位产品经理相继离职或处于离职流程中,其中包括一位最早期加入的产品经理,该成员曾深度参与Kimi核心功能的研发工作。同时,技术团队也有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自DeepSeek在AI领域崭露头角以来,国内"AI六小龙"阵营的多家企业都经历了重要人事调整。月之暗面此次人才流动,实际上是其持续战略调整的延续。
回溯至2024年9月,该公司曾进行过一次重大战略转型,决定暂停两款出海产品线——情感陪伴类AI产品Ohai和AI视频生成工具Noisee的更新迭代,将全部资源集中到旗舰产品Kimi Chat的研发上。这一战略收缩直接导致两名产品负责人出走。
在离职人员中,Noisee前产品负责人明超平的创业动向尤为引人注目。这位曾任职于字节跳动剪映团队的产品专家,现已创立深圳市新言意码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AI编程这一新兴领域。其创业项目明确对标估值已达25亿美元的美国AI编程公司Cursor,估值已达到8000万美元。该项目已获得月之暗面两家原始股东的投资意向,显示出资本对AI细分赛道的持续看好。
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和创业现象,深刻反映了当前AI行业发展的几个关键趋势:行业竞争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进入商业化落地深水区;头部企业开始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产品;同时,行业人才流动正在催生新一轮创业浪潮,推动AI技术向更垂直的领域渗透发展。(转载自Z Fin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