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国家出手治理智驾过度营销!
电车界 2025-04-17 21:07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4月16日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此次会议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关键问题,尤其是针对当前市场上智能驾驶宣传乱象,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

会议着重强调,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在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方面,企业需充分开展测试验证工作,清晰界定系统功能的边界,同时制定完善的安全响应措施。

事实上,当前市场上部分车企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不惜采用夸大宣传的手法,炮制出诸如“L2.99”、“零接管”、“解放双手”等易误导消费者的概念。

这些宣传手段虽然短期内可能提升了产品的销量和热度,但长期来看,却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智能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或无法应对复杂场景,驾驶员往往因过度依赖智驾系统而无法及时接管车辆,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会议特别指出,企业在宣传过程中,严禁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必须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以此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图片

此前,国家应急管理部针对小米SU7交通事故的发声,将智能驾驶安全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3月29日,一辆搭载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发生严重碰撞事故,造成3人死亡。

图片

国标《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对于接管时间的规定

事故发生后,国家应急管理部于4月3日、4日连续发文,明确指出当前市售车辆的智能驾驶功能最高仅属于L2级(部分自动化辅助驾驶),驾驶员需时刻保持对车辆的控制。

依据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L0至L2级系统都只是辅助驾驶工具,无法替代人类判断。目前国内尚未有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上量产车型上市,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仍由驾驶员承担。

图片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在会议上强调,汽车生产企业必须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意味着,企业在推广智驾技术时,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更要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每一项技术的推出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同时,会议还指出,车企在宣传智驾技术时,应更加注重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人员在试驾环节应充分展示智能驾驶的便捷性,但同时也要明确告知消费者技术的局限性和最低操作要求。

图片

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对智驾技术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误解或操作不当而引发事故。

此外,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会议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软件在线升级方面,企业也要建立完善的升级机制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在升级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存在偏差。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受到车企宣传的影响,认为车辆具备较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能力,从而在实际驾驶中错误地依赖这些功能。

一些消费者在开启智驾功能后,出现手离方向盘、分心睡觉等危险行为。而当事故发生时,由于责任界定不清,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工信部此次对智驾过度营销的治理,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将促使车企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转载自电车界)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