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9月30日消息,麦肯锡近日发布了《2019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趋势报告》。
报告指出,在后电商时代,随着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偏好及购买行为持续发生变化,品牌商应认真考虑开展行动,把握新一轮增长机遇:打破线上渠道与实体渠道之间的壁垒;建立社交媒体营销的组织能力;打造符合低线城市消费者需求的购物体验;采用主动和精细的方式培养KOL和KOC;制定数据驱动的定价和促销策略。
来源:麦肯锡《2019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趋势报告》(PPT)
对消费者而言,线上渠道与实体渠道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实体店的复兴也推动着实体零售的数字化创新,且有望彻底重塑购物体验。麦肯锡指出,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商可借助全渠道服务,更好地融合实体渠道与线上渠道。
中国消费者非常热衷于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平台正快速促成冲动式消费,不断创造出增量需求。麦肯锡指出,社交媒体除了可为品牌商提供拥有社交元素的第三方平台外,还提供了直达消费者(DTC)的新渠道。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中国低线城市和小城镇的年轻消费者或将成为下一个消费增长引擎。调查显示,低线城市电商支出在2016年就已赶超一二线城市。相较大城市消费者,中小城市的价位敏感度更低,对价位较高的奢侈品和限量款等更感兴趣。
报告称,低线城市电子商务支出在2016年就已经赶超一、二线城市,目前三四线城市的35岁以下年轻消费者网购比例均超过90%,整体网购比例也超过80%,与一、二线城市所差无几。
调查结果表明,小镇青年在做购买决策时,打折幅度虽然仍排在第一位,但却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亲友的推荐、意见领袖的好评,以及是否是品牌专属款等都是他们的考虑因素。
有时价位较高的奢侈品、较难买到的特供和限量产品反而更受青睐;麦肯锡报告显示,相比于大城市消费者,中小城市的消费者的价位敏感度更低。
“小镇青年愿意买点好东西改善生活的动机很强烈。如果你买到了这些尖货,你拿出来在朋友面前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情”,麦肯锡资深董事合伙人王玮说,“他们更大程度上拥抱了这种通过线上获取商品的机会,也觉得买到的东西是物有所值,因为我能够向我的朋友去展示我的东西。”
与其他市场一样,内容营销对建立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意义重大,但是能对消费过程产生影响的内容类型却因产品品类和品牌而异。调查结果表明,在洋酒、母婴、消费电子、非处方药、保健品及家装商品的购买中,专业内容的体现对消费者至关重要。对于美妆个护、包装食品、服饰等品类的商品而言,名人效应则尤为突出。
近年来,大促销活动已经是品牌商销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麦肯锡指出,中国的购物节营销战略正在从单纯应用数字化渠道,转变为对线上线下各类零售渠道的综合运用,零售商需要更细致地思考,哪些品类需要大力度折扣,又有哪些品类可维持合理定价,并利用数据驱动定价和促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