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报道 618“决战”之巅,技术力量作为流量洪峰的支撑底座,也正在经历着一次最重要的考验。6月16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聚焦电商行业发展历史,报道了技术带给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变化,并对京东云以硬核技术护航京东618“年中大考”给予充分肯定。
怎样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怎样更懂品牌商?怎样更懂消费者?这需要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强大的算力共同支撑。云计算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为京东618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夸张点说,618期间对计算、算力是一个珠穆朗玛峰式的增长需求,平时是海平面,到了这两天,算力是超乎大家的想象。”京东科技集团京东云高级总监、京东云专家架构师龚义成表示。
作为京东618背后的技术基石,京东云今年正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应对618高并发、大流量场景。据了解,京东云的技术团队将部署重点放在“快、稳、足”三个方面:其一是应用系统要“快”,即使面对峰值流量,也能保证所有核心应用最高效地抵挡;其二是基础架构要“稳”:通过容量拓展和故障演练,要保障各种极端情况下服务的稳定性;第三是资源服务要“足”,即为所有技术平台与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资源等充足的粮草弹药。这些都在面临618的流量洪峰时,为平台运行构筑了一道道坚实的防洪堤坝,更为确保消费者购物体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比如,技术不断革新助力京东云更加从容应对每年不断增加的流量洪峰,自研的超大规模SDN让集团大规模业务可以随意弹性扩缩容,基于自主研发的“金刚”等黑科技产品,为618提供更高、更快的基础设施产品。此外,基于数据驱动的一系列稳定性保障产品,也助力京东云可从过去的大量人力保障工作,变成基于可视化监控及自动化系统的工程。
实际上,日前发布的京东云618十大技术应用趋势,就足以洞见京东云团队对技术的钻研和执着。C2M反向定制、智能客服、多模态内容生成、区块链防伪追溯、智能供应链决策、一体化供应链、虚拟数字人、隐私计算平台、混合数字基础设施和液冷数据中心,京东云这十大技术趋势已经在618大规模落地,大量内化于实际消费场景。
京东自身海量业务的超常规发展,倒逼出的一朵开放的“京东云”。京东云正将技术内化于产业,用技术护航更好的消费体验,以及更稳健的产业服务。历经京东618、包括春晚等万亿级流量洪峰考验,京东云现在服务多个视频、媒体、在线教育、游戏等客户,服务最高可用性保证达99.995%。对京东云技术团队来说,依托于京东集团本身的生态优势,其技术实力在一次次打磨中日趋先进和成熟,也正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各类客户提供着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