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I最前线
近日,高途创始人陈向东发布内部信,确认了裁员已成为必然。
“我们之所以做出如此艰难的决策,核心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运营模式,我们必须聚焦我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必须为未来的发展备好充分的弹药和资金。我们只有活下去,我们才能对得起每一位在高途奋斗过的小伙伴,才能内心深处平静一些,才能不辜负曾经的小伙伴的信任。”——摘自陈向东的内部信
与此同时,信中多次提到了非常非常抱歉,并表明公司账上的现金足以支持接下来的探索和发展,每一位留下来奋斗的小伙伴也将拿到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并对 2021 年 3 月工资兑换股票的员工恢复现金工资,全面梳理、拉齐和改革薪酬绩效体系。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也证实了“现金流充足”这一点,一位高途被裁员工表示:唯一欣慰的是,公司现金流充足,(被裁的员工)都能拿到正常赔偿,提早离开也省得受折磨。脉脉上也有员工爆料称:试用期和正式员工整体按照 N+1 方案进行,8 月 10 日发放补偿金。
根据此前媒体曝出的裁员方案:高途全国 13 个地方中心,在 8 月 1 日前完成关闭,只留下郑州、武汉、成都 3 个辅导老师中心。据悉,每个地方中心平均上千人,所以此次裁员涉及范围达到上万人,相当于高途 1/3 的人将离开。
据了解,高途本次裁员同样缘起在线教育领域近期的最严厉监管风暴。
完整解读:《在线教育严监管背后:中产逃离公立校,警惕教育“拉丁美洲化”》
这个酷热的夏天,可能没谁比在线教育行业更冷了。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密集发布,在线教育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史上最严厉的监管风暴。
K12 在线课外辅导和幼教处在监管的风暴眼。
今年 3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
5 月,“双减”政策 —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审议通过。《意见》指出,要通过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意见》指出,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6 月 1 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正式施行,其第三十三条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目前规范和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所依据的最高层级的法律之一。
该法规一出,不少在线教培机构开始调整自己的幼教业务。
高途课堂官方称,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公司决定停止小早启蒙面向 3-6 岁儿童的招生工作,并据此对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调整。
据悉,学而思网校、猿辅导等也全面下架了针对学前儿童的课程。VIPKID 的“启蒙英语”业务线被砍。
大抵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多家少儿启蒙 AI 课机构集体更名。猿辅导的斑马 AI 课更名为斑马,火花思维的小火花 AI 课更名为小火花启蒙,好未来的小猴 AI 课更名为小猴启蒙。此外它们在内容上也有调整,上线了一些素养类课程,如美术课。
不过,这些课程仍存在被界定为学科类知识培训的风险。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火花思维希望赶在政策落地前,加快 IPO 进程的原因。6 月 21 日晚,火花思维悄悄递交了招股书,寻求赴美上市。招股书中,火花思维提到,无法保证学龄前的课程不会被认定为小学课程教育,也无法排除课程服务被判定会加重课业负担的风险。
6 月 15 日,教育部新设的部门 — 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宣布成立,其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和相关标准、制度等。
7 月 2 日,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领导班子成员正式公布,俞伟跃任司长,杨剑波、陈东升任副司长。
“为管理教育培训机构,教育部专门成立一个司局级部门,说明确实下定决心了”,一位资深教育行业观察者认为。
“近些年来,对行业如此大力度的监管,这是第一次”, 教育科技领域资深投资人前梧桐树资本投资总监董帅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表示,“以前针对幼儿园、APP 进校、教师资格证等有相关的指导方针,大多力度有限,这次多部门对 K12 课外辅导推出了多个监管政策,包括开课限制、培训时长和投放限制、资金管理等,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监管司,可以说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一次”。
强监管之下,行业开启了大裁员。
据新浪科技报道,一位作业帮员工透露,仅 6 月 7 日上午,作业帮就裁掉了 1000 多人。
据报道,猿辅导停止了 2021 年的校招生入职;好未来裁掉了不少 2021 年毕业的应届生,且让被裁员工“二选一”:一是直接离职,每人可获得 2500 元补贴;二是留职,每个月可获得 800 元补贴,持续到 7 月 31 日。
经过 8 年发展,虽然目前在线教育行业在逐渐步入成熟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都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市场过度狂热,滋生了各种乱象。
赛伯乐投资集团创新部投资总监杨光认为,这次监管趋严,是因为泡沫凸显到一定程度了。
经过这轮监管,资本的态度也更加谨慎了。
一些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没那么快了,融资进度受到了一定影响,最难的是中小机构,融资的难度更大。
在线教育行业的公司普遍高估值,监管之下,很多公司的估值或将下调,甚至大打折扣。
每当有政策变动的传闻出来,多家在线教育上市公司如好未来、跟谁学、新东方的股价已经跌了好几轮。
还没有上市的公司,现在可能都不太敢上市了。据传,政策对 K12 上市也有了一定限制。目前虽没有正式的文件落地,但业内似乎已心照不宣。
尤其是猿辅导、作业帮等 TOP 选手,融资已到后期,离上市近在咫尺。但短期来看,监管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它们上市,他们背后的投资人可能面临损失,尤其是去年跟进的后期投资人。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如何跟老股东解释业绩是否达标,就是一个大难题。
事实上,与此前最为疯狂的时候相比,现在在线教育在资本市场已经不是最热的时候了。
据了解,大概从 2019 年开始,诸多投资机构大幅减少了对于 K12 教育行业的中早期公司的投资行为。
投资风向集体转变的原因主要是,猿辅导、作业帮等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头部,后面的创新型小公司基本没机会了。
2020 年,前 10 家在线教育机构拿了市场上 90% 以上的钱,且 82% 的钱投向了作业帮、猿辅导两家公司。这意味着,去年行业已经进入终局之战,不再是“百花齐放”了。
此外,这次监管政策又将猿辅导、作业帮等大玩家带来一波冲击,市场本身规模变小,投资人就更不看了。
曾几何时 ,很多投资人摩拳擦掌,希望在线教育行业孵化出千亿美元市值的超级大公司。但在未来市场被限制、缩小的情况下,这个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了。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这场在线教育的终局之战,可能很难有真正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