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记录是媒体的宿命,Bianews宣布全面拥抱区块链
Bianews 2018-02-23 17:38

Hi,好久没出来露面了。因为Bianews刚刚过了生日,正如一位满怀朝气的菁菁少年,是时候写点东西了。


今年是本命年,狗年。和Bianews创始人陈中一样,都是本命年。


过去,我们结交了很多朋友,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记录了互联网江湖诸多恩怨情仇。


早年间,很多涉世未深的陌生社区会员通过Bianews走进了新浪腾讯网易搜狐,譬如我在2009年加入Bianews;从门户也走出了很多人,譬如同样在2009年搜狐的COO龚宇离职。


2010年,龚宇创办视频网站爱奇艺,我在Bianews发出了全球第一篇对爱奇艺的报道;2018年情人节,Bianews的12周岁生日那天,爱奇艺宣布提交了IPO申请。


2009年的深夜,我坐在办公室写着酷6网与盛大旗下华友世纪合并的评论稿;2018年的深夜,我盯着“3点钟不眠区块链”群,眼睛支着火柴棍出快讯稿。


酷6的创始人李善友如今得偿所愿,进过长江当过教授,创办混沌站在了知识付费的风口;在新东方当了8年老师的李笑来却不干了,摇身一变成了比特币首富,走上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2013年创业咖啡正火,李笑来第一次在车库咖啡传道比特币和区块链;如今创业咖啡凉了,李笑来今天在朋友圈晒出5年前在车库咖啡众人捧月的场景,因为那里诞生了币圈的半壁江山。


各色咖啡馆火热时,满屋子的“我的项目估值1个亿”让老板耳朵都起了茧;过了新年不在群里朋友圈讨论个“链上加不加token和共识”仿佛对不起这狗年。


一边是创业失败率高、风口愈发短暂;一边是人们获取财富的观念在变。


无人货架,你看到了狗年还有人提么?人工智能,缺乏足够落地也被暂时搁置。


风口越来越短,焦虑的有创业者,焦虑的还有媒体。


这背后是互联网的故事不再性感,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人们对互联网公司的新闻似乎都见怪不怪了,人物、事件再大也已发提不起兴趣,甚至连娱乐圈的明星出轨都觉得平淡无奇了。


BAT、TMD就那点名人,就那点事,就那点言论,上半场和下半场,你采访的创业者也早就关门大吉了,毫无成就感,当初写的文章越出彩,你的脸上越无光。


做风口型的垂直媒体吗?O2O垂直媒体哪去了?去年大火的AI媒体们都发愁呢。


2006年情人节,还是网络编辑社区定位的bbs.bianews.com上线,2008年,定位科技媒体的Bianews.com上线,2014年,定位科技自媒体的Bianews微信号上线。


2018年,Bianews准备做什么。


终于说到标题,Bianews要全面拥抱区块链了。为什么?虽然现在满屏皆是区块链,就不怕也是个短暂的风口吗?


我个人的理解,区块链是风口,但可能不会那么短暂。


一是之前的风口和概念都几乎结束,在酷到极致的人工智能真正大范围落地之前,区块链的概念来得刚刚好,特别是因为它的理论性、普适性,更容易被寄予厚望;


二是人们一直在寻求信息对称,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流的流通过程中,自然在寻求去中心化,虽然绝对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区块链的token提供了这种美好场景;


三如当人们发现苦逼体力创业劳动和先进技术都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越来越多的人会冲向虚拟体系,没有什么比人头接盘模式来得快;他们要么成为韭菜,要么割下一茬韭菜。


区块链与代币就像共生体,寄存了技术、财富、欲望、幻想、人性……


记录发生,是我们的宿命;找出真相,是我们的职责。


与其他媒体不同,我们没有孵化一个单独的媒体品牌出来,而是全面拥抱区块链并投入报道,一如我们多次的变革一样,坚决,果敢,不留后路。


Bianews将全方位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区块链快讯和深度报道。


链圈一日,人间一年。我们的团队在春节期间几乎不眠不休,做出了如《美国第二次区块链听证会实录》、《蔡文胜:我为什么看好区块链》等首发报道,并被蔡文胜等知名业内人士转发。


我们并不会满足于此。我们现在很需要人,在WeMedia爸爸的支持下,Bianews的团队将无限扩容,不管你有没有媒体经验,懂不懂区块链,都可以加入我们一起上车,简历可发邮箱nzc@wemedia.cn。


2018年,我们依然满怀激情,我将带领团队全力接棒将Bianews的品牌重新刷新。


成也好,败也罢,最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参与。


白驹过隙,风驰电掣,有人一夜成王,有人退隐江湖,但媒体的宿命是永远不会变的。媒体的宿命是记录,无论是此时此刻,还是20年后。


我想做记录者


因为这是我们的理想


我要做记录者


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只能做记录者


因为这是我们的宿命。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