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阿里抗击拼多多进行时:菜鸟组织调整,新业务融入淘天
吴先之 光子星球 2024-01-12 19:45:00
“未来12-24个月内,如果不能帮助合作伙伴(淘天)打赢决战,那么我们这个业务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光子星球独家获悉,1月11日,菜鸟CEO万霖与新成立的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负责人熊健(花名:马略),召集本部门近700人召开了动员大会,宣布自下周起事业部将集体搬到淘天办公。

半个月前,菜鸟乡村与菜鸟驿站事业部合并为全新的“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熊健被任命为新业务部负责人,而原菜鸟驿站负责人李武昌(花名:士行)调任至菜鸟国际业务。

这场会议带有浓郁的“誓师”性质,20多分钟的时间里万霖的发言务虚,熊健的发言务实。万霖先是抛出“集团面临巨大挑战”的观点,营造出生死之战的氛围,随后的讲话内容旨在给员工打气,比如“等待你们凯旋”。

熊健的演讲时间最长,涉及到的内容最多,包括多个核心要点。

一开始他分享了最近与吴泳铭的对话,重点是如何让高质量服务落地,其给出的方案是建议提升88VIP服务的确定性,比如快递提供上门派送等服务。

随后话锋一转,指出拼多多虽然GMV没有赶上淘天,但包裹量已经赶了上来,如果菜鸟不能在下沉市场为淘天提供末端物流支撑,情况会继续恶化。为了与淘天一起并肩战斗,熊健宣布,自下周起,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员工,集体搬到西溪园区(淘天总部),与淘天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合并事业部和此番融入淘天的决定,于外不发任何通告,于内无书面通知,仅口头告知。融入淘天后,菜鸟员工的合同是否换签、考评是否变化(淘天按季、菜鸟按年)、所属关系等细节都未在会上交代。

会议末尾群情亢奋,可只有两句话含混地提到了员工未来安排,一句是万霖说的“大家仍是菜鸟人,我等着你们凯旋”,另一句出自熊健:“打不赢,事业部就不复存在”。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本次调整并不涉及业务归属问题,也就是大家的人事关系并没有变化,还是在菜鸟,只是搬过去一起“打仗”,联合办公。


据悉,以往如果菜鸟员工想去淘天,直接走内部转岗即可,但在实行1+6+N之后,这条通道不复存在,员工需要先离职再重新入职。



下沉市场再起硝烟:共配之争


快递是电商的根基,包裹数追上淘天的意义不言而喻,拼多多介入驿站始于2022年。

年春节后,多多买菜推出代收点服务系统,在当时的招商海报中提到,代收点服务系统已与三通一达、丰网速运、极兔等快递公司系统打通。随后,拼多多染指驿站业务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个后来叫做“多多驿站”的业务迅速引起了菜鸟的警惕。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多多驿站业务刚刚铺开,菜鸟便“告了官”,自2月17日起,多地主管部门相继叫停城市“共配”。

“共配模式”源于末端配送资源有限,各网点为节约配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业务操作、运营等方面集约化。其表征是,多个快递公司包裹,由一家第三方共配公司,分区域一同配送。正因“共配”集约化特性,在广袤的下沉区域,尤其是乡村地区极为普遍。

图片

“告官”之后,城市共配偃旗息鼓,菜鸟成功阻止了多多驿站进城。不过,自2022年起,多多驿站依靠共配模式,在下沉地区遍地开花。

菜鸟也曾试图给加盟协议增加条款的方式,阻止加盟商收派拼多多的快件,可收效甚微。

一位快递行业人士道出了其中原委:“第三方共配的老板往往一人代理多家快递,‘一鱼多吃’是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大家为了绕开条款束缚,往往会找个亲戚出面做事,很难监管。”

眼看两个回合没能将多多驿站扼杀在乡村,菜鸟只得摆开阵势,在业务上直面竞争。

过去一年多时间,菜鸟尝试用网点数字化与服务能力,给驿站降本增收笼络老板,然后用更好地服务感动用户。

菜鸟在技术能力方面的优势,使之可以转化到网点数字化建设上。为了解决下沉市场取件效率低下、降低驿站业务负担,以及老人取件不便的问题,在2022年年中菜鸟开始普及“智慧灯条”。

所谓“智慧灯条”,即是给每个快递包裹夹上一个U型感应灯条,用户取件时只需在柜台扫码、输入手机号,对应包裹就会亮起并发出声音,从而提升取件效率,避免误取。这套方案还有一招后手:智慧灯条为驿站无人化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笼络驿站老板和用户,菜鸟围绕服务做了两个动作。

共配存在服务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不少共配老板不愿意在客服环节投入成本,末端物流成为服务质量重灾区。于是菜鸟乡村为多个驿站提供“共享客服”服务,帮助驿站老板降低经营成本。可惜这些下沉地区的老板们不吃这一套,该业务推进不顺,最后停掉了。

另一个动作是与淘天芭芭农场合作,为驿站增加揽件业务,增加其业务收入——此举不仅联动了菜鸟乡村、菜鸟驿站旗下多个业务,也客观上为合并后的新事业部与淘天联合办公创造了条件。

从昨日万霖与熊健内部讲话可知,菜鸟过去两年一系列“科技与狠活”,不仅没能在下沉地区阻击多多驿站,反倒让二者差距越来越小。


“保卫”淘天


“与吴妈聊了一下,就能感受到淘天的压力,以及他(吴泳铭)的决心。”

会上,熊健回忆起最近向吴泳铭汇报时,他注意到这位阿里新掌门人背负着巨大压力,因此希望能在集团层面进行某些调整。

在物流之前,吴泳铭的第一个动作是AI电商。

他曾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技术重构业务的想法。此前淘天六位高管轮换前,晚点LatePost曾报道了淘天集团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都建立起了完整的AI团队,其中淘天将20个AI业务收拢为4个团队,分别负责阿里妈妈、C端消费者、B端商家以及行业特色应用。

据了解,阿里妈妈的技术牵头人为CTO郑波,他主导了大模型方面工作,同时对包括千牛在内的多个搜索、广告、推荐产品进行AI重构。其余业务板块技术牵头人为淘天CTO若海,主要负责智能客服、AIGC、万相台无界版等面向B、C两端工具的开发与运营。

日前,有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淘天并未对一些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开放API,如智能客服与AIGC工具。据其推测,很可能是不希望私域或者数据被他人“挖掘”。此外,有服务商表示,淘天技术部门“对自研有极强的信仰,我们之前提供参考意见,结果都被他们回怼了”。

12月22日,吴泳铭兼任淘天CEO后,阿里云+淘天“一肩挑”,为推动AI电商扫清了业务与组织障碍。三周后,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融入淘天,构建起“阿里云+淘天+菜鸟下沉业务”的复合形态,进一步“武装”淘天。

一位淘天人士告诉光子星球,“如果给吴妈背负的压力排个顺序,第一是拼多多,第二也是拼多多,第三还是拼多多。而熊健在内部会议上不再提京东,也不提抖音,全程只提拼多多,且提及的频次异常高。”

综合多位业内人士提供的信息,我们总结出拼多多给阿里造成的压力的两重压力,一个来自业务,另一个来自组织效率,其中业务层面包括国内电商、国际电商、生鲜电商以及多多驿站。

图片

业务方面,国内电商市场低价战中,B系主导的淘天未能阻止拼多多做大。我们曾在《“狐狸”阿里,“刺猬”拼多多》一文中提到,2023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广告+佣金收入首次超过淘天,这是前者美股市值超越阿里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业务压力来自国际业务。TEMU抓住欧元区与美元区通货膨胀的有利契机,并通过全托管模式和“正确的烧钱”营销,成为眼下国内跨境“四小龙”中增长最迅速的平台。

最后两个压力来自多多买菜与多多驿站的联动。两个业务依靠协同关系,以及拼多多“低价”流量的灌注,进行着疯狂扩张。


为淘天“抓壮丁”


光子星球了解到,宣布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融入淘天的决定后,内部传言四起,甚至有人猜测菜鸟APP是否也要划入到淘天集团。

事实上,哪怕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融入淘天,对于菜鸟与淘天都不是坏事。

该业务部的效益在菜鸟集团内部并不算好。例如,菜鸟驿站商业化遇阻,此前多次试图遏制多多驿站的动作都未能见效。而菜鸟乡村下属多个业务的营收体量小,且团队节奏相对淘天要慢得多。划入淘天相当于剥离了菜鸟部分非优质资产,从而有助于提升菜鸟IPO的市值预期。

对于淘天而言,业务上与新事业部协同程度很高。淘天多个面向下沉区域的业务板块能为这些乡村驿站提供派件,而且这些驿站还是芭芭农场揽件集散点。

在淘特拆入其他业务后,淘天缺乏一个直接与拼多多对位业务的情况下,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将成为与拼多多“野战”的排头兵。

从阿里的角度看,在吴泳铭同时兼任阿里云与淘天CEO后,如今推动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与淘天融合,种种迹象表明,淘天正在集团内部产生“虹吸效应”。为了确保最赚钱的电商业务不被拼多多干掉,吴泳铭治下,那些能为淘天提供核心支援的业务,可能都将被融合到淘天。

阿里云为淘天提供了AI电商的可能,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巩固淘天在下沉地区的配送网络,在盒马上市遇阻的情况下,未尝不能将一部分业务并入淘天,巩固后者。

回过头看,此前启动1+6+N调整,旨在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如今为了防止别人抢自己最赚钱的碗,不断抓其他业务的“壮丁”,似乎又与分拆相悖。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