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洪流来得迅猛且凶残,迅猛是因为它可以让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靠踩中风口,借趋势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和阶级跃迁;凶残是因为它也可以无情的淹没那些固步自封不愿改变的老顽固,让保守成为代价和遗憾。
小道消息,抖音电商内部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品牌客户,B组是产业带,C组是商城。改革了针对商家运营的考核标准——以品牌商家为主的 A 组更关注 GMV;以白牌商家为主的 B 组更看重订单量。
抖音的用户基数足够庞大,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浅层用户没有在抖音购买过东西,这部分只看不买的用户,就是下一步抖音电商用户的增量的核心来源。
如果让这些未下单的用户产生消费冲动,就不能用以往“兴趣电商”的选品策略,这波用户消费能力一般,决策谨慎度高,他们更倾向低决策成本、低客单价的生活刚需品。
他们需要“物美价廉”和“优价好货”,而搞定优价好货的核心是搞定产业带的供应链,从Q1季度开始,抖音电商部分核心销售被下放到产业带商家,扶持产业带商家在抖音的发展。
只有拿下遍布全国各地的产业带商家,扶持起商城流量,让快消品低投流占比,低毛利也可以跑出大销量,让货架模式在抖音电商开花,才有可能把淘系留存的电商用户吸纳到抖音,彻底改变他们的网购习惯。
抖音已经悄悄向淘宝宣战,抖音电商即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01
商城流量有金矿
如果说兴趣电商人群是抖音教育出的增量人群,那么抖音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要抢传统电商的存量人群。
兴趣电商的主流打法模式是依托于“广告投放”,广告投放费用占比过高,只有足够高的毛利润才能支持起以竞价广告为主的打法模式。
千川单品的打法更是如此,甚至行业有个潜规则,毛利率低于60%不适合做抖音,因为你的毛利率不足以支撑你做广告投放。
久而久之,消费者心里就形成了一个“潜意识”,在抖音被种草,去拼多多或者淘宝找同款,因为抖音强投放,一定有高溢价的广告费,避免被收割。
随着品牌自播的崛起,品牌直播间的货盘与传统电商平台价格基本一致,甚至有些货盘区分,比价以后感觉抖音品牌直播间的货更便宜,消费者心智在慢慢扭转。
消费者对抖音的认知从“在抖音被种草去其他平台下单“,转变成现在”抖音品牌直播间的东西价格还行,白牌还是比其他平台贵“。
中间的差值还是“白牌”商家,平台需要有人去做低客单价的大快消刚需品。
所以,“白牌”的定义不是单纯的投放型白牌,而是有强供应链优势,主打优价好物的强品类产业带商家,不需要靠强付费投流,走优价多销的模式吃到抖音商城流量扶持,也可以拿到大结果。
4P经典营销理论依旧适用于当下——产品 ( Product )、价格( Price )、推广( Promotion)、渠道(Place )。
基于渠道定产品,从而确定推广方式,基于推广方式的毛利率要求定价格,因地制宜。
产业带商家不应该东施效颦去模仿二类电商打法做高溢价投流,而是应该因地制宜,紧跟平台发展趋势,从健康的商业模式中找到适合自身的优势长期发展。
没有必要去做高溢价,搞强投放,而是踏踏实实把货做好,做好抖音商城运营,吃透抖音商品卡流量,拥抱抖音的货架电商动销长尾流量。
所以抖音货架电商模式发展下的商品卡流量一定有机会,尤其是对于产业商家和传统淘系运营商家而言更是大机会。
接下来一定会出现,以商品卡流量为重心的平价多销模式。
(抖音商城流量小店后台情况截图)
抖音的低价终极形态一定不是“拼多多属性”的低价,应该是“小米属性”的超值性价比,但是发展的前期为了增速,一定会采用“拼多多属性”的低价模式,平台要的是拉新的增速。
传统电商平台的纯货架电商运营玩法会在抖音重新老树开花。 一个例证是,同为电商股的阿里、京东都过起了苦日子。阿里和京东的营收同比都只增长了个位数——前者仅为2%,后者甚至下滑到1.37%。更糟糕的是,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3%,而京东的自营业务也降低了4.3%。
借用有数DataVision的观点:“拼多多的增长并不是消费者开始给家里添置新物件了,而是原来在别的平台花100块买的东西,如今到拼多多上找平替去了。”
(截图取自黑牛线下课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