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受政策和成本影响最大的新能源小车,也是很多企业在进行品牌升级时,最为犹豫的一个细分市场。
是小车卖不动了,还是需求变了?

数据及图源:乘联会
但其实,各个品牌对于A0级市场到底要不要做是持保留态度的。
纯电小车市场从市场高峰,到逐渐下滑,整个市场发展走势并不是蒸蒸日上的光景。甚至在很多自主品牌的产品规划中,10万级以下市场已经被Pass。
堪称五菱宏光MINI EV纯电小车市场的风向标,今年以来也多次降价,这或许也刺激了五菱在小车市场的重整。
去年,长城欧拉干脆砍掉了10万以下的黑猫、白猫,也显示出纯电小车在应对无法控制的成本上涨时,给企业所带来的盈利压力:车型本身的热销,反而变成了卖得愈多,亏得越多。
同时,对于很多试图借助新能源赛道完成品牌升级的自主品牌们,也将打造中高端产品品系作为主要目标,比如砍掉黑猫、白猫的长城,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都以中高端为主;吉利在重点打造银河和极氪,将较小的熊猫mini EV放在了几何品牌旗下,并未投入太多精力;长安汽车在奔奔之后,也没有新增小车的计划。
加上每个品牌的渠道下沉能力并不相同,也意味着很多品牌难以将小车渗透到市场更广泛的三四线及以下市场。
但是市场却表达了另一翻景象。
7月,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的销量都创造了新高,其中海鸥销量达到2.8万辆,在海洋网中的车型销量仅次于宋 Plus系列和海豚。

五菱缤果7月销量则超过2万辆,持续环比增长。同时进行了品牌焕新的五菱宝骏,新产品首先就扎向了小车市场。
海鸥与缤果也给小型车市场带了巨大的压力,这一细分市场也有下滑走向了新的内卷。
续航、智舱、智驾,小车升级新三样
曾一度被称为小镇之光的五菱宏光MINI EV,在很多限购城市成为占号神器,也能适应短途代步,在新能源补贴政策持续的阶段,五菱宏光MINI EV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它也有随着技术升级而必然被淘汰的缺点:续航小,配置低。
小车市场的市场化需求也不再以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为主。
最近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在微博上征集意见,关于宝骏悦也要不要做四门版时,有网友留言称,想要两缸增程四门15度电120km电续航,二排魔术座椅,也有网友提出增加纯电续航的需求。

作为一款对标吉姆尼的个性化小车,这款小车5月上市后,7月的销量已经达到5000多辆,但面对的市场需要仍然日新月异。
在宝骏悦也仍然需要源源不断应对用户的需求时,即将上市的宝骏云朵,聚焦的则是主流入门级家用车市场,并且通过搭载大疆智驾能力,将顶配版本推向超过10万级的水平,五菱+大疆,也成功吸粉了一批年轻用户群体。
去年,借助哪吒V的销量,哪吒在新势力的销量排名中稳步向前。近日,哪吒又推出了哪吒V的换代车型——哪吒AYA。
其中比亚迪海鸥、哪吒AYA的顶配车型续航已经达到400KM,而300KM续航也已经是成为10万以内纯电小车的及格线。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下滑,半导体价格回归理性,也给了小车新的机会。很多车企开始挖掘如何满足小车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海鸥除了搭载了比亚迪刀片电池,在内饰设计上,也采用了可旋转悬浮屏设计,并且搭载了比亚迪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可以满足日常需求的语音交互能力。
同时,以前为了节省成本,通常在小车上被缩减的安全气囊数量,如今在高配车型上做足了弥补。
在燃油车市场开始下滑的阶段,通过越级的空间、续航和配置¸进一步侵吞A级燃油车市场。
过去,为了应对比亚迪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的打压,包括大众朗逸等主流A级轿车市场车型也不得不以降价对抗,比如朗逸的起售价已经从过去的9万下降到6.5万,轩逸也一度达到了落地8万的区间。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优势的发挥,A0级小车终于有机会对A级轿车发起攻势,同时这样也能让A0级新能源车型的顶配版本在市场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比如哪吒AYA从其上一代车型开始,就有着比较充足的空间优势,顶配车型配备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换代后还增加了直流快充,座舱内也有包括手机无线充电、无线投屏、车载K歌功能等功能,越级满配在小车市场也卷了起来。

宝骏即将上市的云朵,也正在打破空间的限制,向A级车的方向发展。并且在10万级的车型上,甚至增加了贯穿式LED灯的配置。
从过去的减配,到如今的堆配置,A0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经开始脱离原有的短途代步需求,而是呈现出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特点。

图源:宝骏云朵内饰
迎合主流市场,已经成为新能源小车必须要做的功课,当然前提是,车企也必须有足够的技术降本能力。
纯电小车,海外市场的敲门砖
蔚来是新势力中少有的向下布局,试图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的新势力。据品驾了解,预计在明年推出的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其车型实际上会比想象中小。
最近,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也透露,萤火虫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在欧洲市场首发,其首款产品将在8月初进入开发模具阶段。
而萤火虫也将首先在欧洲售卖,而欧洲也以钟爱小车而闻名。
其实,这也是很多品牌坚持新能源小车创新的主要原因——拓展海外市场。

无论是五菱还是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等一些海外市场都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去年刚刚进入泰国市场的哪吒,其在泰国销售的哪吒V,上半年销量仅次于比亚迪Atto 3。
与此同时,10万元以下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更加考验整车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蔚来的萤火虫在开发过程中就一度有被砍掉的风险。
对于车企来说,10万级以下新能源车型如果在市场上无法形成规模,那也基本无利润可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大量在中高端市场布局,而战略性放弃这一市场的原因。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升级释放,小车也在渐渐摆脱低端的定位。
比如,虽然比亚迪的产品品系已经达到上至百万级别,在升级市场布局了多个产品品系,但是今年,比亚迪还是将产品序列向10万级以下进一步延伸,并凭借其在主流市场的影响力,让海鸥在上市后很快成为爆款。
五菱则借助多款个性化小车重回轨道,宝骏品牌也借此启动焕新。
所以,看似低端的市场,其实随着消费需求向市场化的转型,对于企业的技术降本能力、终端渠道能力和整个品牌体系力的考验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