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专访高合汽车一线员工:大量跳槽小米奔腾,未做任何危机培训
刘笑雨 张树帅 电车场 2024-01-06 13:17
江苏盐城刚刚跨过了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刻。

但就在三日前,一篇直指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高合汽车深陷停摆风波的帖子,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发酵裂变,再次把当地汽车工业从业者们的满腔热忱拉至冰点。

虽然高合汽车很快就在官微上否认了发帖者的言论,并表示公司运营一切正常,但这依然没能阻止焦虑情绪像病毒一样扩散至高合汽车工厂的每一位员工。

大家都怕高合成为下一个威马。

自2022年底延续至今的威马汽车破产事件,已经让太多新能源汽车从业者们亲眼目睹了大厦倾覆时的惨状:

业务说停就停、员工说裁就裁、工资说没就没、老板说跑就跑。

对于身处“时代暴风眼”行业的从业者来讲,虽然能在短时内获得传统行业无法企及的薪资待遇与上升机会,但同样也承担着时代小人物根本无法想象的风险。

对于一名常年在惊涛骇浪间航行的水手而言,绝不会在巨浪真正打碎甲板前的那一刻再考虑跳船求生。因为真等到了那时,也许连留个全尸都成了奢望。

图片

1月5日11时,在这个时间点,一般的工厂还在忙碌的生产中,而盐城市亭湖区开放大道两侧,已有三五成群的高合员工穿着制服出现,他们大多厌烦了食堂的千篇一律。

这个寻常的中午,高合汽车质量管理工程师张洋也从工厂出来吃午饭,马路对面装修朴素的福运面馆是张洋和同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张洋同往常一样点了碗青椒肉丝面,只不过,平时爱笑的他此刻只剩下了面色凝重。

“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形势不对了”,张洋嗦了一口面,“现在整个工厂都在大裁员,那些刚进厂的,合同还没转正的,早就被裁干净了……而且据我所知这波还不算完,很快就会有下一波。”

张洋说,即便没有这次“爆料”事件,他的很多同事们都已经在优化简历,准备跳船了。

“有的人准备去一汽奔腾在盐城的新工厂,有的准备去小米汽车,大家都怕往后拖。”

据相关信息显示,盐城悦达汽车集团控股江苏国新公司,与一汽奔腾在国内合作建设的首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已经于去年3月份正式完成首辆整车的下线工作。

充斥在福运面馆的焦虑氛围,张洋并不是独一份。

在吃饭的间隙,一位身穿蓝色警示服的高合工厂员工,正地刷着有关“高合倒闭”的抖音短视频,没有质疑、没有讨论,只有沉默不语和目不转睛。

图片

工厂东侧的员工停车场、试车场和发车区,在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张洋此刻萧瑟的心境。

整整一天,工厂园区内物流车的移动次数屈指可数;

下午的试车场,也仅有一辆高合HiPhi Y简单地出来跑了一下,随即很快离场;

图片

(工厂试车区)

发车区更是大门紧锁,只有闲置的拖车安静地等待着;

本就略显空旷的员工停车场,在晚间6时就已经走得七七八八,和那些刚刚宣布春节也要加班加点生产的车企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图片

(晚间6时高合盐城工厂停车场)

据工厂员工介绍,工厂里现在已经容不下新车,刚刚下线的车辆都要停到市区东南面新租的场地中去。“那边新进了俩保安,这恐怕也是今年最后的招聘了。”

就连工厂运营成本都要开始从电费里扣。“现在节流已经非常明显,今天刚刚通知,各部门要节约用电,空调温度不能高于18度,也没有加班费,好在工资还在正常发放。”

虽然张洋说自己也在想后路,但是言谈间依然对现东家保持了足够的敬意。“车还是不错的,就是这个行业现在真的是太卷了,大家都没好办法。”

图片

焦虑的情绪不只在盐城打转,也随着风一路北上吹进了京城。

刘峰是北京当地一家高合门店的销售,他说这次“爆料”事件对自己这两天目标客户的影响很大,虽然平时车卖得也不怎么好,但他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事件出了以后客户情绪上的微妙变化。

“今天上午我打了三个电话约试驾,有一个直接就说因为最近的负面消息就不考虑了,另外两个是已经买了其他品牌的车,但我感觉肯定也是受了这次事件的影响。”

刘峰说,他虽然跳槽到高合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清楚地发现这家公司在终端销售上所面临的问题。

“其中一个,就是产品的竞争力真的不够。”

刘峰说,在他手里成交的那些高合用户都拥有两个共同的特质,要不就是那些不怎么注重性价比的,要不就是原来开的也是很小众的车。

“这些人没有怎么留意过行业整体走向,他们只是对高合有一个浅浅的印象,不会去对比太多竞品。

而那些在乎性价比的,或者说比较认真去对比过竞品的人,比如蔚来的车、华为的车,最后对比完都会去选择这些竞品的车,而不会是高合。”

作为一名高合的销售,刘峰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中充满着无奈。他说,发生“爆料”这个事情之后,门店同事们对于把车卖出去的信心更不足了。

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品牌的销量就不行,自己所在的门店每个月就只能卖十几辆,其中HiPhi X和HiPhi Z这两款旗舰,更是要每两月才能卖出去一辆;

另一方面,就是高合真的没有企业文化,整个组织混乱不堪,这次的“爆料”事件就宛如点燃炸药桶的那根导火索,组织问题其实早就摆在那里了。

刘峰表示,和他同一时间入职这家门店的同事们陆陆续续都走了,连区域经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都换了两个,整体离职率特别高。

员工离职的原因难逃超高的工作量。“高合现在的工作量是我上一家公司的好几倍,每天加班两小时以上都是常态”,刘峰说。

在入职高合前,刘峰曾是某头部新能源车企的销售员工。相比之下,刘峰虽然当时觉得高合能够提供更多向上的晋升机会,但现在才反应过来,前东家相对僵化的上升体系也有另一面,那就是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在的领导总会让我们做太多没有意义的事,明明刚定好的规矩第二天就改了,且每一周都在换…

我现在每天80%的时间都要去收集一些没有意义的电话和线索,领导觉得把账面的数据做好看就算完了。”

让刘峰感到严重不满的,还有公司这次应对舆论危机的措施。

“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公司完全没有培训过我们相关的话术,简直不可思议!”

图片

一家新造车企业遭逢劫难,首先就要去创始人身上找问题。这两年已经有太多的先例验证了这一点,创始人就是一家新造车企业的第一责任人。

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在2022年初做客央视《对话•挑战者》栏目时,曾被演播室的媒体嘉宾评价为“心高气傲”。给人如此印象的丁磊,对当时发生的两件行业大事做出如下评价:

第一,小米雷军宣布十年投入100亿美元造车并不算多;

第二,造车在丁磊眼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丁磊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丁磊和完全跨行的互联网造车创始人不同,他早在1988年就参与筹备了上汽和大众汽车的合资公司;1996年参与了上汽和通用汽车合资创业的全过程;

此后他还一路做到了上汽通用的CEO,主导上汽兼并罗孚,在张江科技园管理过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甚至还为特斯拉引进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用丁磊自己的话说,他经历过汽车行业中几乎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深入研究过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们的创业规律。

“这样履历即便换成个傻瓜也能创业成功,我犯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丁磊甚至觉得高合成立以来的融资过程非常轻松,他说高合基本没有碰到过很大的财务问题,资本方、区政府对高合都非常支持;

高合的管理模式在丁磊眼中也非常拿得出手,甚至可以用管理层面的高效抵消资本的消耗。

但高合汽车并不是没有遭遇过“灭顶之灾”。2020年初,汹涌的疫情让丁磊始料未及。

为了保证及时交付,高合的第一款车必须要准时送到黑龙江和欧洲进行测试,高合盐城工厂也仍处于改建之中,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交付任务,差一点就成为压垮高合的那根稻草。

但在丁磊眼中,帮助高合度过难关的正是自己的远见与决断。

“疫情发生后,我做了几个重大决定,其中一个就是马上把车送到欧洲和黑龙江。等其他车企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都去不了了。”

对于高合未来有可能面临的危局,彼时的丁磊自信表示,公司内部已经对任何有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做了充分的预案。

“破产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你面临的危机实际上早已深埋在破产之前,是所有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

如果破产突然发生,肯定是我们之前哪没做好,就像人生病一样,生病还得有个过程。”

如果真的面临不可挽回的破产局面,丁磊的回答倒也坦然:

“我们这么勤奋,这么执着,甚至于这么无私地抛开自己的偏见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真的不成功那就是天数了。”

2020年,当高合遭遇疫情危机,丁磊在给全员的内部信中如是写下四句豪言壮语:见与不见,心在一起;山还在那,我们要去。

如今高合再逢“破产传闻”,不知丁磊是否还能有着足够的勇气与号召力,率领全员毅然决然地冲向他心目中那座宏伟的目的地。

(文中受访人员张洋、刘峰均为化名)( 电车场)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