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永生之后》话剧春节线上首发:一部软科幻题材剧的温情B面
鞭牛士 2024-02-13 13:06

鞭牛士 2月13日消息,由科幻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永生之后》2月13正式官宣全网上线,观众只要在手机上打开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芒果TV等视频平台,搜索“永生之后”,即可免费观看话剧全片。


图片1.png 话剧《永生之后》2月13日起全网上线


《永生之后》小说原著作者为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舞台剧《永生之后》则由上海冠佑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知名话剧、音乐剧导演周可执导。同时,梁建章作为这部剧的出品人,也是首次请全国网友,线上免费看话剧。

 

话剧《永生之后》出品方认为,春节假期期间,年轻人得以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中抽离,或陪伴家人、吃喝聚会,或寻求“诗和远方“,也难得有闲暇,给精神世界”充充电“。这部软科幻题材的话剧,抛出了“爱情、亲情以及生死”等一系列年轻人“绕不开“的话题,用创新的影音剧形式,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带来的终极改变与影响,让大家在沉浸式观看之余,产生更多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也为喜欢科幻题材的年轻人,提供了兼具理性和温情视角的“电子榨菜”。


人类失去“新生“ 世界将会怎样?


公元22世纪,随着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终于成功研发出能够带来“永生”的生命药物。然而,这一医学奇迹却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德困境:永生和孕育新生只能面临残忍的“二选一“。《永生之后》的故事,以“永生药”的发明为背景设定。


话剧聚焦于一位来自“生死区”的年轻女性黛玛,突然闯入了“长命区”首席科学家杰德的世界。当杰德遇到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黛玛,爱被重新点燃。女主角黛玛不得不在“追求永生”与“孕育新生命”之间做出一个艰难而重要的抉择,两人也共同面临着是否选择永生,是否繁衍后代,以及思考未来科学真正要改变和颠覆的是什么。

 

“去探索,创造,和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相对于宇宙的浩瀚,生命固然短暂和渺小,但只要存在爱情、亲情以及生死,渺小的人类就可以无限延续,从而孕育无限的创新,并将其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传承。”该话剧出品人梁建章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生死和情感依然将只是人类的专利,那些对人性有深刻理解的创新活动仍将由人类主导,而创新和传承,也将作为人类有别于机器或AI的特权,赋予生命最根本的意义。”

 

“我觉得戏剧未必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是我们抛出话题,期待跟观众共同去探索和思考。” 该话剧导演周可认为。


逃避春节“社交疲劳”的年轻人 如何看待“永生”题材剧?


事实上,《永生之后》是一部与“催生”并不相关的话剧,恰恰相反,剧中探讨的生命意义和人类未来,反复启迪着当代年轻人,要思考清楚到底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活?生与不生,一定是取决于爱,取决于人类文明延续,取决于传承和创新的发展,而非其它的杂音。

 

回到现实世界,每逢春节假期,“催婚催生”都是年轻人逃不掉的话题,而五花八门的饭局、高频的家庭亲友聚会场景都不免让年轻人随时随地陷入新一轮的“社交疲劳”,有不少年轻人干脆选择“躺平式”式对待,“花式回怼亲戚”“教科书式怒怼家人催婚”等话题频见社交媒体热门。

 

这些“躺平”的年轻人,又如何看待这部永生题材的话剧作品呢?


来自上海的95后陈兰女士,在看完《永生之后》的线上完整版话剧表示,这部剧让她想起一部奥斯卡获奖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人生因爱而存在,因爱而延续。生命有其独特性和珍贵性,家庭、亲情和传承也有重要性。

 

在剧中,陈兰不喜欢意味着安全、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人们外表年轻但内核却早已“朽木不可雕”的长命区,她觉得这里的生活一眼可以看到头:枯燥、缺乏创新、缺少激情;她喜欢人与人之间有正常情感和交流的“生死区”,“主打真实,活出自我”,这才是年轻人喜欢的生活,向往的世界。

 

豆瓣影评人、青年编剧龙伟平则认为,《永生之后》话剧带有偏希腊史诗般的寓言色彩,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并不复杂,主要是将关注点放在人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向内心寻找答案,这是这部作品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比如他深受启发的点在于,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在发展到衣食无忧的阶段以后,有两个可能发展的方向,一是追求时间的延伸,二是追求空间的延伸。时间的延伸,是指通过长生不老或者人脑上传等技术,最终人类不会死亡,也不需要繁衍,但文明的发展也就停滞了。另一种方向就是空间的延伸,继续保持繁衍、旅行和太空探索等热情。

 

这是一种“艺术象征手法”的表达,龙伟平认为,长生不老带来的最大问题:不生孩子了。人还活着,但社会失去生机和创新力,等于死了。真正的幸福,不是个体的永生,而是人类履行繁衍义务,创造和延续文明,创造新希望。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那句: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引导年轻人思考“生”的意义 为何又是梁建章?


实际上,关于永生的艺术作品并不鲜见,探讨的角度从科技善恶到伦理道德,涉及的学科从生物学到社会学,但从人类文明的创新与传承的角度去思考,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在梁建章看来,人类的进化史和文明史就是一个知识和基因的接力赛,通过创新和传承,人类文明才呈现出如今的繁荣,缔造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知识大厦,以及80亿的人类基因库。而每一代人,都是这份伟大“遗产”的继承者和积累者,更是创新者和传承者。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