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滴滴柳青,选择不再挨骂
数读商业 2024-05-21 08:43

柳青几乎切断了与公众的联系。

5月19日下午,程维和柳青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柳青为公司永久合伙人,柳青不再任公司董事和总裁,公司未来不再设总裁岗位。

一天过去,柳青的微博认证依然是“滴滴出行总裁”,没有改动。

将个人微博设置为“仅展示半年内微博”后,时间像海浪一样,冲刷掉了她的671条微博。

早有预兆

按照内部信透露的消息,柳青的职责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分管的部门和职责不变,继续担任首席人才官,推进组织变革和人才成长,推动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向程维汇报。

但总裁与永久合伙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更偏向于公司职位,后者更倾向于对公司的权利和待遇。如同蔡崇信之于阿里,蔡崇信回归担任阿里巴巴董事长之前的几年,几乎很少与阿里有过多的关联。柳青卸任总裁后,未来滴滴重要的发布会、战略合作,都将是程维出面而非柳青。

还有一个关键信息,无论是柳青还是程维,都在公开信中表示,是柳青主动提出申请。

“我跟董事会和Will(程维)提出申请,希望自己不再担任董事和总裁,而是专注在公司的人才和组织建设、职能建设以及社会责任工作上,这是我内心非常想做的事。”柳青表示。

为了表示对柳青的尊重,滴滴甚至取消了“总裁”这个岗位。2014年7月,柳青加入滴滴。在此之前,滴滴的融资最高的C轮融资为1亿美元,在她加入之后,2014年D轮7亿美元融资,2015年30亿美元融资,主导与快的合并。2016年,并购Uber中国,完成45亿美元G轮融资。2017年,分别完成55亿美元和40亿美元融资,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独角兽。

北大、哈佛毕业的柳青,入职高盛后一度担任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在华尔街摸爬滚打10多年,在资本运作上经验丰富,同时作为柳传志女儿,柳青为滴滴带来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毫不夸张的说,柳青是滴滴能够在“烧钱”大战中吞下快的和Uber中国的灵魂人物。如果柳青不是主动辞去总裁,也不会有人有能力或者有意愿解除她的职务。

实际上,柳青的动作早有预兆。

在滴滴4月15日披露的20-F年报中,柳青的投票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22年底,她尚且有22.6%的投票权,到2023年底,她的投票权只剩下9.2%。与此同时,程维的投票权从32.3%增加到38.6%。值得注意,柳青的股权变更间接使得滴滴管理层的投票权降到50%以内,虽然并不影响实控权,但这也是有披露股权以来的首次。

降低个人投票权,辞去总裁岗位,柳青似乎在有意淡化自己对滴滴的影响力。这样做可能更符合当下的战略需要。

互联网的记忆

都说互联网没有记忆,但互联网对滴滴和柳家的记忆过于深刻。

在2018年之前,滴滴都是“屠龙少年”,但从2018年至今,滴滴似乎成为“恶龙”,始终无法逃离舆论的漩涡。回顾这5年多,滴滴几乎是一步步将自己推到了如今的局面。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助推滴滴强势抢占市场份额,但资本获利退出的需求给滴滴带来了压力。上市需要做大估值,需要继续做大营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2018年开始,滴滴身上发生的大事,几乎每一件都足以把品牌形象打入谷底。

2018年,连续出现的顺风车安全事件。3个月两起大案,让滴滴的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在危机公关上,一旦没有在第一时间解决舆情,安抚公众,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更何况滴滴在几年间状况频出,不断强化了公众的负面认知。

2021年,滴滴秘密在美上市,这次上市,有被股东架上资本市场的味道,仓促而又低调。随后出现了隐私泄露的传言。

2022年7月21日,因为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滴滴被处以80.26亿元罚款,程维、柳青各被罚100万元。

无论是PR还是GR,滴滴都踩到了红线,以至于柳青成为了众矢之的,进而牵扯到了整个“柳家”乃至联想集团。舆论并不会将这些主体区分开来,只会不断强化负面认知。

柳青的个人品牌形象与滴滴的品牌形象已经不再是相辅相成,而是互相绑定又互相拖累。滴滴出现问题就会牵扯到柳青乃至柳家,柳家关联的企业又会反过来影响滴滴。

最近几年,滴滴、柳家都在减少公开露面,不只是柳青微博不再更新,柳传志、程维,乃至滴滴负责公共传播的高管也基本非必要不发言。柳青进一步退居幕后,对于保护个人和滴滴都没有坏处。

不仅如此,滴滴当前的发展阶段,程维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滴滴姓“程”

程维一直是滴滴的实控人,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他与柳青的重要性不同。

程维是北京化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加入阿里,从事B2B销售工作,随后担任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与柳青不同,程维的履历更像是“寒门贵子”。

在发展早期,滴滴的首要工作是“融资”“打仗”。柳青的履历和资源是滴滴的稀缺品,此时她负责的与投资人、股东协调以及国际业务无疑更加重要。滴滴一统网约车市场后,强行上市解决了资方需要,阶段性工作已经完成。

现阶段滴滴更重要的任务是“造血”。

滴滴还有“仗”要打。护城河遭遇其他平台的入侵。美团、高德、百度等聚合平台上线,试图瓜分滴滴的份额。

一方面,滴滴需要对其他平台进行反制。为了应对美团,2020年,滴滴在21个城市上线“帮我买”跑腿服务,2023年又正式推出采用聚合模式的“滴滴快送”业务。为了应对聚合平台的冲击,滴滴加入了“聚合平台”模式,为第三方提供流量入口。

另一方面,滴滴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份额。根据公开报道,滴滴对其中国出行业务分别制定了日单量增长目标:2023年计划增长45%,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别增长10%-15%。按照这一计划,滴滴将在2025年冲击4000万单的日单量。获得订单,需要尽可能吸引消费者。2023年,暂停新用户注册563天后,滴滴重新回复注册。在这一年,滴滴先后推出了“滴滴567”、“滴滴9块9打车”等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并推出了免佣卡、远距离接驾补贴等措施笼络司机。

滴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23年滴滴实现营收1923.8亿,同比增长36.6%,创造历史新高。

不过,中国区的核心平台交易量为108.09亿,日均大约2961万单,比2022年的2118万单增长了39.8%,稍稍落后于目标。滴滴需要加大力度来争取市场。

可弹药不能再依赖融资。外部融资的路基本走到了尽头,2019年获得丰田汽车战略融资后,滴滴的融资动作基本停滞。2021年上市5个多月后,滴滴宣布启动退市计划,启动赴港上市。考虑到嘀嗒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均未能成功上市,滴滴的上市路势必也非常坎坷。同时近几年来,港股市场较为低迷,滴滴着急上市反而不会拿到好的估值。

滴滴选择的是压缩成本。2023年,滴滴的全职员工总数为19328人,比2021年的24396人减少了5068人,也是2021年以来首次跌破2万人。

2023年,滴滴各项费用开支看起来都要比2022年有所增加,但如果看费用率,运营及支持费用率3.9%,下降0.7pct;营销费用率5.4%,下降1.5pct;研发费用率减少2.2pct;一般及行政费用大幅收窄,费用率大降7.7pct。这使得滴滴在经历了多年亏损后,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滴滴需要寻求质量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烧钱,在这种情况下,柳青在融资和资本运作方面的能力变得不再那么关键,权力集中到程维手中,更符合当前聚焦的战略。

柳青在内部信中说,“我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更加聚焦于公司的长期建设。”柳青之于滴滴最大的使命已经完成。(转载自:数读商业)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