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的噤若寒蝉,并不能够给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突破,相反,还会彻底失去让金融科技真正回归其本质与内涵的机会。
尽管如此,这种并不健康的现象,却正在金融科技领域发生着。
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科技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科技来定义本该属于金融科技的自己。
从表面上看,投身到科技的怀抱,的确可以躲避监管。
然而,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应付监管,而失去金融科技的本质奥义,那么,所谓的金融科技,或许又陷入到了新的死胡同里。
然而,这一切,正在真实地发生着。
无论是处于头部的蚂蚁金服、京东科技,亦或是其他的金融科技玩家,几乎都将科技当成是自身发展的重头戏,全然没有了金融科技本该有的样子。
我们看到的,蚂蚁金服的一系列金融产品的规范,我们看到的,京东数科改名为京东科技,以及其后来在科技上的诸多布局,都非常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个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新阶段,正在上演。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发展模式,的确可以规避掉监管。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彻底与金融绝缘的金融科技,难道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吗?
很显然,不是。
只有兼具了「金融」与「科技」两种属性的金融科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
只有实现了「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深度融合的金融科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
站在当下金融科技的视角上,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打破金融科技的天窗,站在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金融科技,并且找到真正适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新模式。
01 「金融」与「科技」并不冲突 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以及之后的金融科技的洗礼之后,一种错觉开始在人们的脑海当中产生。 这种错觉,就是「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似乎是无法调和的,似乎是无法深度融合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彻底实现「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决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的调整,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和出现的。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金融科技本该有的样子吗?难道这就是金融科技的本质奥义吗? 如果当前这种以彻底的去金融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对的,那么,所谓的金融科技,完全可以蜕变为一种全新的科技类型,并且与金融毫无关联,这样的金融科技,同样也不再有任何的特色,因此,与其叫做「金融科技」,还不如直接叫「科技」罢了。 金融科技之所以被称之为金融科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与科技实现了深度融合之后,还是可以具备其他的科技所无法具备的特点和优势的。 按照我的理解,金融科技所具备了其他科技要素所无法具备的特征和优势,正是在于它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于它与实体经济的无缝对接。 对于其他的科技类型来讲,它们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其实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的,并且它们对于实体经济的赋能,仅仅只是局限在科技本身。 尽管这种方式可以规避掉金融的风险,但是,仅仅只是有科技这样一种单一的元素,而没有金融的特质,那么,这种赋能,同样是单一的和片面的。 这是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后来的诸多新型技术,之所以无法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全面促进的关键所在。 同那些科技仅仅只是科技本身不同,金融科技是一个兼具了金融和科技功能和属性的存在。 一方面,科技可以给实体经济带来内在元素、流程和环节的深度改造,实现对实体经济的重塑; 另外一方面,金融可以给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险等诸多方面的一系列的支持。 相对于科技的仅仅只是「扶上马」不同,金融科技还可以实现「扶上马」之后,再「送一程」。 可见,金融科技是具备其他的科技形式所不具备的特征和优势的。 因此,「金融」与「科技」其实是不冲突的。 那么,金融科技缘何走入到死胡同呢? 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科技并未真正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仅仅只是将金融科技看成了一个以金融为主导,以科技为外衣的存在。 这才是它招致监管的根本原因。 因此,当我们在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新路径的时候,应当更多地思考如何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真正让金融与科技成为实体经济的支撑器,而不是一味地去金融化,亦或是一味地以金融为主导。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现在这样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其实又从一个怪圈,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怪圈之中。 很显然,按照这样一种发展逻辑,金融科技并不能够实现良性发展,更加无法让它回归到本该有的功能和地位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打破金融科技的天窗,站在「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并不冲突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更加理性,更加长久的发展之道。 说到底,就是要寻找一条可以实现「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深度融合,并且真正让金融科技可以回归到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道路。
02 金融科技需要「融合」与「回归」 如何才能打破金融科技的天窗,让金融科技真正走上一条相对长远且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呢?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和作用的回归。 1、「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是没有实现深度融合的。 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抑或是在金融科技时代,都是如此。 我认为,之所以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玩家们对于金融的迷恋,对于科技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仅仅只是将「科技」看成是一种工具,一个幌子,一种营销方式,他们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做「金融」。 这是我们看到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乱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归根到底,「金融」与「科技」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当然,除了玩家们的投机心理作祟之外,「金融」与「科技」并未实现深度融合,与它们的发展阶段,同样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其实是缺少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的基础条件的。 这是在互联网时代之所以会出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二元经济形态对立的根本原因所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逐渐被规避掉,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寻找以科技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上。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条件,再加上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主导的新时代的来临。 我们看到的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们的转型,其实正是这样一种情况的直接体现。 然而,在实现「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深度融合上,互联网玩家们的表现,还不是最突出的。 反而是那些金融玩家,他们在探索和实践「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深度融合上,走得更加快速。 我们看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的应用,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经过了这样一种发展阶段之后,我们所看到的金融,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 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也不再是一个幌子,而是真正变成了给金融带来改变的工具和手段,真正让科技回归到了金融本身。 2、金融科技的「回归」 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同互联网金融时代仅仅只是将「科技」看成是一种工具和幌子不同,现在的「金融」与「科技」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并且依然还是以「金融」为主体的存在。 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另外一步,就是实现金融科技的「回归」。 如何实现金融科技的「回归」呢? 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金融科技成为新的经济形态下的「基础设施」和「毛细血管」。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的是,改变金融的传统形态,传统功能和传统属性。真正以新的形态、新的功能和新的属性来诠释和演绎自己。 只有这样,金融才能再度实现有实体经济的握手。 我们现在看到的,以数字人民币为主导的金融形态的改变, 我们看到的,以数字科技为主导的金融功能的改变, 我们看到的,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金融属性的改变,都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当金融科技有了这些新的形态、新的功能和新的属性之后,它才能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再度握手,再一次的深度融合。
结语 当科技成为金融科技玩家们的主旋律,事实上,金融科技的发展,再一次陷入到了新的死胡同里。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需要的是,打破金融科技的天窗,真正站在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角度,看待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 当我们实现了「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当我们找到了金融科技回归的正确方式和方法,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转载自孟栖笔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