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共享出行2018:投进巨头怀抱,亦或是死亡?
2018-12-25 22:03

2018最后一周,Bianews挑选了今年互联网中几个与普通大众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与大家一起回顾它们这一年的动态。


2018年的尾声,共享出行领域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在共享单车领域,以该领域的两大巨头为例,ofo陷入押金难退、千万人线上排队退款、上十亿押金欠款无法偿还的窘境;卖身美团的摩拜,创始人兼CEO胡玮炜离场,公司也开始进行规模不小的裁员。


共享汽车领域也并不太平,诸多共享汽车厂商倒闭,途歌也面临着押金难退、用户上门要押金等问题。


这个冬天,共享出行领域多家公司分外难熬。


回想年初,共享单车领域ofo、摩拜两分天下,小蓝单车委身滴滴,哈罗单车被阿里收购,经过2017年的洗牌,二三线的单车品牌倒得倒、关得关,本以为在18年行业能重新整合,走向商业化,但在年尾,共享单车却成了一堆烂摊子。


共享单车:投进巨头怀抱亦或是死亡?


 戴威的ofo 


对于ofo而言,2018年是尤为艰难的一年。“共享出行开创者”“中国新四大大明”“最好骑”,这些曾经的光环如今更像是对ofo的嘲弄,前几年获得多少掌声,如今就有多少批评。


年初,ofo CEO戴威才刚刚拒绝与摩拜合并,并呼吁资本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这让外界看到了这位创业者的决心。但随着资本方逐渐失去耐心,戴威面临如何盈利、将ofo带上正轨的难题。


时间已经等不及戴威慢慢思考ofo的盈利模式,前几年的跑马圈地、快速扩张的模式已让ofo资金极其紧张,已经陆续有供应商催促ofo归还欠款。一月,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当时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与之相对应的是,ofo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


此后,ofo用单车抵押从阿里那换取了共计17.66亿元左右的救命钱,但面对高额的维护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激烈竞争,这点钱仍是捉襟见肘。


随着摩拜4月份正式宣告被美团收购,压力又来到了资金链紧张的ofo这一边。


此后,在现实面前,戴威也无法独自苦撑下去,与滴滴协商收购事宜,但滴滴的强势也让戴威苦不堪言,卖给滴滴等于完全失去对ofo的掌控,收购在诸多矛盾、利益纠葛中泡汤。


同时有消息称阿里有意让哈罗与ofo合并,但被滴滴利用一票否决权阻止。然而滴滴一直否认行使过一票否决权。


今年入秋以来,许多用户反映押金难退,ofo却不肯正面回应该问题。12月,数百名用户在ofo总部前排队登记退押金,面对用户声讨,ofo开始开始线上排队退押金模式,退押金用户已过千万,涉及押金上十亿。


面临着千万用户“挤兑式”退押金,戴威与ofo苦苦支撑着,12月戴威发公开信鼓励员工,并称“会对欠的每一分钱都负责到底”,但究竟将怎样负责,2019年ofo还会是戴威的吗?


美团的摩拜


今年4月4号,摩拜和美团联合宣布,摩拜以27亿美元的价格被美团全资收购。4月28日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宣布卸任,胡玮炜接任CEO。


此后,美团于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书,9月20日赴港上市,据招股书显示,摩拜单车自2018年4月被美团收购后一直亏损,2018年4月4日至2018年4月30日的毛损为人民币4.07亿元。


美团上市3月以来,股价自发行价69港元跌至44.25港元,已经缩水35%。与之相应,美团开始裁员,而摩拜更是裁员的重点对象。


创始人兼CEO胡玮炜在12月23日发布员工内部信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摩拜单车CEO职位,由摩拜总裁刘禹接任。次日,摩拜开始进行了规模不小的裁员,人数可能近100人。


早在11月,摩拜单车的运营主体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股东工商变更,创始人胡玮炜、投资人李斌等人退出,王兴成大股东,持股95%,剩下5%股份由美团高级副总裁穆荣持有。


自此,创始人团队全部退出和大裁员后,明年的摩拜将是美团的摩拜,不再是摩拜的摩拜。


阿里的哈罗


在ofo和摩拜身后,哈罗单车是为数不多的共享单车领域幸存者,2017年12月,蚂蚁金服成为哈罗D轮领投方,此后蚂蚁金服一直为哈罗最大股东。


背靠大树好乘凉,哈罗此后一直顺风顺水,今年6月1日,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对哈罗单车增资18.93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结束后,哈罗估值达23亿美元。


在ofo和摩拜承受高速扩张带来的“恶果”之时,哈罗在今年3月宣布全国免押金,此后注册用户迅速增长,蚕食共享单车市场。


滴滴的小蓝与青桔


1月9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与小蓝单车达成单车业务托管合作,用户可继续通过滴滴App免押金使用小蓝单车。小蓝单车就此“复活”,滴滴同时也扶持自己的单车品牌“青桔”,趁机壮大。


共享单车领域在经历了2017年腥风血雨般的激烈战斗后,只剩一地残局,2018年并未实现整合,ofo虽然过得凄惨但还活着,摩拜、哈罗、小蓝均有了归宿。零散的资本也已退出,终究这一领域还是被多家巨头把持着:美团、阿里、滴滴。


其中美团、滴滴都是在自身领域的胜利者,壮大之后再拓展新业务成为新巨头。但如今看来,共享单车领域无法实现整合,再诞生一个“滴滴”或“美团”了,只是成了巨头竞争的武器和工具。


共享汽车:如期而至的倒闭潮


在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悟空单车、酷奇单车数十家相继倒闭,而在18年倒闭潮迅速蔓延到了共享汽车领域,这一情形已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2018年5月,共享汽车企业麻瓜出行宣布将于5月20日停止服务。2018年6月,经多位市民反映,济南“中冠共享汽车”2000元押金难以退还,客服电话无人接听,涉事企业人去楼空。


8月,共享汽车平台“巴哥出行”疑似倒闭,客服电话接不通,押金没有按时退回,APP也无法登录。


9月,媒体称共享汽车TOGO(途歌)悄悄从各运营城市撤退,并有员工曝出公司拖欠线下运维人员垫付的20万元停车费。


在12月,途歌被曝出了押金难退的问题,高达1500元的押金让许多用户不得不去途歌公司总部退押金,但每日仅能退还15名用户的押金,登记退款的名单已经排到明年3月。据途歌运营人员此前表示,途歌全国注册用户已达300万人,估计押金数量最高可达45亿。


同时,途歌还拖欠众多供应商欠款,欠款数万到上百万不等,员工工资和报销也都未能发放,途歌的运营已经基本陷入停滞。众多用户近期也选择向法院发起集体诉讼起诉途歌。


共享汽车倒闭潮后,这一领域已经完成一轮洗牌。但相比单车的轻巧,共享汽车门槛更高,运营更复杂,幸存的“玩家”多是巨头的代言人,如北汽的轻享出行、首汽的Gofun等。


这个领域的竞争并未像单车领域那样轰轰烈烈,在市场与用户上都有很大差距,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共享汽车或者说是“汽车分时租赁”顺势而起,同时吸纳了大笔资本进入。但随着资本寒冬,小品牌会垮掉不足为奇,剩下的战斗更像是场持久战,各家公司的跑马圈地也并未有单车领域那么激烈。


结语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名为共享经济,却没有“共享”之实,发展多年至今仍未有一条明确的盈利之道,但在资本的“催熟”之下,结出一堆畸形的果子。


就共享单车领域而言,如今的行业景象恐怕也不是戴威、胡玮炜等人创业时所预料到的。戴威的初衷是想做个骑游的产品,胡玮炜则想着让自行车回归城市、改变城市,但被资本的裹挟和推动着,没能完成最初的梦想。


2018年,共享出行是中国互联网浪潮里一朵大的浪花,众多互联网巨头、资本大鳄在此交锋,数千万乃至上亿的中国人被牵扯其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着太多的议论、争吵、流言。


共享单车刚兴起时,有人称这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实验,如今看来,用户、创业者、投资人、媒体都参与其中。


共享出行这一年,有人趁风口套现离场,有人仍在苦苦支撑,还有千万人在排队退押金,还有更多人在冷眼旁观。


行业结局如何难见分晓,可以确定的是街头巷尾仍有无数的共享单车、汽车静静伫立着,等待着被安排。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