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你的浩沙健身卡要作废:创始人陷资金危机 浩沙全国多店关闭
2019-06-09 19:10

“今天健身房还能去吗?”——这是浩沙健身北京龙德店维权群的群友们每天都在关注的问题。

  

近日来,这家中国最早的连锁健身品牌令无数会员烦忧不堪。以浩沙健身北京龙德店为例,两个月前,龙德店健康管理平台上开始频频发布教练课程取消通知,半个月后,所有的教练都“消失”了。5月15日,当会员们一如往常再来健身,门口的条幅让他们觉察到了危机感。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停课、断水、暂停提供清洁用品、连存包功能有一天也丧失了……

  

会员们终于意识到问题发生,开始自发组成维权群,商议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北京地区的关店潮并非孤例。自2018年11月开始,浩沙健身陆续陷入关店风波,南京、成都、天津等地多家门店先后传出关闭消息。

  

浩沙健身的关店潮折射出其背后创始人福建富商施洪流的资金问题。投中网查询,浩沙健身相关公司陷入多场诉讼纠纷,还曾拖欠施工方工程款项。而施洪流及其胞弟施鸿雁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分别涉及标的超12亿元。二人控制的港股上市公司浩沙国际也出现股价大幅下跌,被做空机构狙击等连串问题。


浩沙健身的大溃逃还折射出另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在互联网新型健身房的冲击下,传统健身房将如何突围?


一团烂账


5月15日当天来到浩沙健身龙德店挂横幅的是浩沙健身北京北苑店的会员。


投中网从当天挂横幅的会员中了解到,今年2月下旬,浩沙健身北苑店突然撤店,让数百名会员措手不及。彼时,北苑店给会员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转会籍,会员可以到浩沙健身的其他门店继续锻炼。但遵循就近原则的会员并不认可这一方案,当会员们提出退费需求时,无一例外被告知“不可能”。


而这时北苑店早已人去楼空,当会员询问物业时,物业委屈表示:“他们物业费还欠着呢”。在家等了3个月消息的会员愤懑于胸,只得跑到还在营业期的龙德门店来讨说法。


与此同时,一场席卷全北京城浩沙门店的大撤退正在进行。4月下旬,浩沙健身的会员服务系统全线崩溃,北京近40家门店先后关闭、出售。外界关于浩沙健身“跑路”言论甚嚣尘上。


北京维权群里,会员们七嘴八舌,罗列近日来浩沙健身种种“罪行”:一个月前,浩沙健身的会籍顾问们,还在疯狂兜售三年甚至五年权益的长期会员卡,并趁着“妇女节”、“浩沙健身20周年”等由头进行各种降价优惠。“倒闭前的敛财”,会员们这样揣测。但当有人前往浩沙健身所谓的北京“总部”讨要说法时,发现这里早已人去楼空。


同样头疼的还有仍在营业中的一北京浩沙健身门店前台工作人员小潘。每一项服务的取消,他都要向前来健身的会员提醒一遍,“今天不能洗澡”。面对情绪激动大声呵斥的会员,小潘只能一边表示歉意,偶尔小声嘟囔,“我的工资还欠着呢,我也在等消息”。


小潘告诉投中网,从今年1月起,他就没有领到浩沙健身承诺的薪资,社保不知何时开始断缴,不少同事已经申请劳动仲裁,留下来的员工则在期盼薪资能够早日补上,“不管是浩沙还是接盘商家,都得给我补上啊”,说这话的时候,小潘的语气与刚来前台斥责的会员别无二致,“既然店都关了,无法继续提供服务,退费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对于浩沙健身大规模关店的原因,包括小潘在内浩沙健身的员工告诉投中网或是因为“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


创始人被列失信被执行人


浩沙健身由福建商人施洪流创办。1999年,浩沙健身启动中国浩沙健身俱乐部连锁体系,在北京创立了第一家健身房门店。此后浩沙健身在全国范围内高歌猛进,,门店一度达到近160家。


浩沙健身的大溃逃或许早有迹象。投中网查阅工商资料发现,浩沙健身多个门店归属于一家名为“北京浩沙盛世”的公司。该公司目前涉及267个裁判文书。根据其中一个合同执行裁定书(京0106执3872号,2019年5月28日)显示,该公司曾拖欠一装修公司52万元工程款。另一判决日期为2019年4月22日的一审民事判决书则显示,包括该公司在内五名被告,被判偿还供应商四万余元欠款。


北京浩沙盛世为泉州浩沙健身俱乐部公司全资孙公司。该泉州公司为浩沙健身在全国主要运作平台之一,为施洪流和其弟弟施鸿雁持有(持股比例60%,40%)。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自2019年来已10 次被地方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而浩沙健身背后的两位实际控制人施洪流和施鸿雁已被列为失信人名单。2019年5月25日,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19名失信被执行人,其中施洪流、施鸿雁二人赫然在列,涉案标的金额分别超过12亿元。


(图片来自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


施洪流及浩沙健身相关公司资金流的问题或许与其大举扩张相关。2017年,浩沙健身以现金方式,收购“诺伯曼”、“超越健身”两大品牌总共50家门店,使得公司总门店规模达到150家,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连锁健身房之一。彼时的施洪流自信满满,在发布会上宣布,浩沙健身将投入10亿资金拓展国内市场,并推出百城千店计划。


但快速扩店让原本负债累累的公司加速衰亡。投中网了解到,浩沙健身曾寄希望出售健身房低价卡种快速回收现金流。浩沙健身维权群内的会员透露,同样年限与服务的卡种,不同的会员办理的费用相差极大。原本单年就要3800元的一年卡,最后甚至卖到1800元三年。公司甚至一度采用员工持股的方式,意欲弥补一部分现金流,但最终难挽颓势。


股价大幅跳水


施洪流兄弟的现金流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浩沙健身中。其实早在半年前,在施洪流两兄弟作为控股股东的港股上市公司“浩沙国际”上就已显现。

  

浩沙国际号称是国内最大的室内服饰品牌,主要设计及生产多元化的中高端室内运动服饰产品,包括水运动、瑜伽健身、运动内衣及配件。2011年12月16日,浩沙国际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价在2015年8月曾一度站上4.51港元\/股的历史高位,当时市值逾70亿港元。


2018年6月29日,浩沙国际在没有任何明显利空的情况下出现了股价大面积跳水,股价从2.11港元直接跌至0.29港元。当时数据显示,仅1680万港元的成交额就令浩沙国际30亿元市值蒸发,并直接导致停牌。事实上在崩盘之前,浩沙国际已经连续下跌近一个月的时间。


关于这次股价大跌的原因,浩沙国际给出的解释是,施洪流及其一致行动人早前抵押了约5.9亿股公司股份(占股权的35.37%)在若干证券公司中用于融资,而其中的部分质押股份在6月28日、6月29日被相关证券公司卖出。


众所周知,当质押股票濒临平仓线时,证券公司会通知上市公司股东追缴保证金或补充质押。只有在股东无法履行时,证券公司才会选择强行出售。这从侧面说明,浩沙国际在质押股票跌至平仓线时,施洪流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无法获得足够资金来追缴质押保证金。


而于2018年7月11日复牌的浩沙国际,随即遭到了做空机构的狙击,做空机构Bonitas称,浩沙国际透过非公开的分销商及供应商,伪造收入及盈利能力,估计公司于2016及2017年伪造6.85亿及8.94亿元人民币,夸大盈利2.17倍。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过去6个月,浩沙国际股价于最后一小时的交易频频被人为地推高,以提升抵押股份的价值。


做空机构的报告直接导致了浩沙国际股价的再次跳水。并在2018年9月3日停牌至今。


除此之外,浩沙国际的债务问题亦十分严重。近年来,该公司的银行贷款方面出现连年走高,在2015年时这个数字仅为1.3亿元,但是到了2017年时已经达到了近3.8亿元。流动负债也从2015年的4.6亿元增至2017年的9.88亿元。


(截图来自新浪财经)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大幅跳水前,浩沙国际曾计划将浩沙健身注入上市公司。2018年6月11日,浩沙国际公告称,与施洪流两兄弟签署合作意向书,向其收购中国健身俱乐部。根据投中网查询,施洪流两兄弟旗下拥有的“中国健身俱乐部”即为浩沙健身。而随着浩沙健身的一团烂账,此次收购一事的走向也变得扑所迷离。


传统健身房之困


浩沙健身的溃败进程,或许是传统健身房衰退的缩影。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会员求助无门……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传统健身房相关报道屡屡见诸媒体。


由于传统健身房往往是预付消费,有的健身房甚至在还未成立前便开始先行卖卡,并多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但受诸于居高不下的场地、器械、维护与人工成本,如何保障财务合规化、现金流健康运作几乎是所有传统健身房发面临的发展考验。同时,以年卡售卖模式的传统健身房的业务重心也更偏重销售而非用户体验。在此情况下,会员试用体验也每况愈下。


但健身房终究还是个值得不断挖掘的增量市场,根据GymSquare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健身房生存白皮书,中国健身俱乐部的门店大概为46050家,与美国持平,但是健身人口占比却有17.2%的差距。如果在未来10年,中国的健身人口占比要赶上美国的步伐,至少还要新增2.39亿健身会员,以及近23万家健身场馆。从这个数据上看,中国健身产业依然具备无限大的发展前景。


在此情况下,具备互联网模式的新型健身房兴起。2018年开始,Keep的线下店“Keepland”开始营业,“乐刻运动”、“超级猩猩”这类新型健身房品牌拿到大额融资。精品化、智能化,甚至高端化的新型健身房正在逐渐抢占传统健身房市场。上文提及的GymSquare报告显示,经营困难的传统健身房,预计2019年将集中进入退出期。


市场格局的变化,让传统健身房不得不谋求变化。以浩沙健身为例,2018年初,浩沙健身开始与互联网健身品牌“啡哈健身”合作,期望通过“互联网+健身”,将浩沙健身融入“新零售”销售模式。而双方合作打造的首家新零售智能健身会所——浩沙健身龙德智能健身馆也于3月27日开业。

不过,这一试图顺应市场潮流的新尝试并未挽回浩沙健身的颓势。随着浩沙健身北京门店的溃败,北京——这个浩沙健身全国布局的起点,或许将成为这家传统健身房巨头的终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潘为化名)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