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侃侃走了。
我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我希望他是在做行为艺术,是在搞恶作剧。
我2014年在上岛咖啡采访过他,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打招呼,调侃,评论,如今他的朋友圈定格在了1月23日的「我爱你不后悔,但尊重故事的结尾」。
我当时看到了这条朋友圈,还有好友问他是不是唱k一宿,他回复说是老图新发。
认识侃侃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大咧咧,没什么事情放在心上的人。直到事情发生,我们这些「朋友圈好友」才发现永远有很多痛苦只能一个人扛。
少年得志,80后创业偶像,10年前我们深受李想,茅侃侃,高燃,戴志康四大80后创业新贵影响。
这四人中,我最先认识高燃。高燃那会在做mysee,在搜狐五道口办公室后面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高燃,那会我还不认识茅侃侃,但那会他的十足个性让我印象深刻。
纹身,满口京片子,不羁,染发,甚至口无遮拦,这很符合社会青年的身份。
然后因为报道discuz站长大会,认识了戴志康。
侃侃是2014年我们才认识的,他开始做GTV,之前他做majoy,做哪儿堵。我们约在了我家旁边的上岛咖啡,那会东四环还很破,侃侃一来就嘲笑说卧槽你竟然约我来这么个地方。
他讲了很多电竞方面的事情,也讲了自己的过往,他说他很讨厌80后创业亿万青年的贴标签,这可能对他造成了困扰。
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他骂我把他拍太难看,但我还是坚持认为我拍照水平已经完美呈现了他的不羁。
然后我们就成为了朋友圈点赞之交,我们会互相在朋友圈留言卧槽,傻逼,好色情,又开始浪这些留言。有一段时间我密集看到他会发一些艺术图,有时候默默看有时候会点赞调侃他。
基本上他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都会在当天的12点左右,朋友圈很少有工作方面的,2016年WeMedia新三板挂牌他还发给我当时一个股权争议内容,2016年我邀请他去WeMedia大会,他说很忙没时间,我也没坚持邀请,因为他很直接,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引发悲剧的导火索很可能是他和大股东万家文化之间的纠纷,他发过所有的邮件,发过所有的细节,2017年12月,我问他是否需要媒体跟进,他说欢迎啊,于是我拉组给记者跟踪报道,希望能给投资人一些舆论压力,但确实没有帮助到他解决问题。
这也是我比较内疚的原因,我以为他能给很好处理这些关系,也看到了他抵押房产汽车借款维持公司运转,但我没有去及时约他见面聊天,沟通排解。如果一个人困在自己的牢笼里,会很难飞出来。这是我很内疚的原因。
创过业的人都知道,创业真的很难,很累,而且是99死1生,不是9死1生。在自己创业后体会尤其强烈。
创业是为什么?为了梦想,为了抱负,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但是像侃侃这样的完全all in,确实太不值得了。
我不知道鼓励创业政策和一些投资人的推动影响了多少年轻人跳进了创业大河,当然也不能去责怪外部,每个人都应该量力而行,都应该一步一步来。
侃侃离开真的太可惜了,你的痛苦外界无法理解,不到山穷水尽绝不可能悲剧发生,我不认同你的草率决定,唯愿来生你就做一个普通的北京少年。
纹着身,染着发,吹着口哨,戴着墨镜,踩着滑板,这才是我眼中的北京少年茅侃侃,愿你来生可以去做你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今天的朋友圈都是80后同龄人在为你悲鸣,因为你真的在10年前影响了这批人。
但愿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希望你尽快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