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董宇辉出圈两周年启示录:谁更应比俞敏洪痛惜伤怀
人格志 2024-06-11 10:46


晚上,我在跟朋友们喝大酒。20点时,恰好看到董宇辉发表出圈两周年感言,当时,内心感慨万千。

这会回家,夜深了,酒又没醒,就来随便说几句。

今天白天,我刷过几次与辉同行,在线人数基本都是10万+。请原谅我格局不大,遇到这情形,我总忍不住去瞅一眼东方甄选,每次都是廖廖几千人。

声明一下,我是蛮挺董宇辉的。但,面对此情此景,我从来没有半点幸灾乐祸,反而,会有种难言的悲悯。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像红眼睛阿义看不起夏瑜那样,也觉得我挺可怜的。毕竟,我就一普通小市民,哪有脸对人家这种亿级平台指手画脚呢?

得解释一下,我真不是为平台和商业这种宏大叙事,而是为直播间里的年轻人。

直播,几乎是时代年轻人最后可悲的未来了。这些年轻人活成啥样子,不能假装看不见。

这一点,我以前写过文章,大意是,你们看看“与辉同行”里的娃儿嘛,个个脸上有光,在昂首阔步。

图片

再看东方甄选那边,个个跟霜打的一样,多是蔫了。

虽然,偶尔也就像那叫啥七七的有凶悍猛妇样儿,很出戏,但,真的缺乏审美呀。

这就是文化的问题。它很本质,很不讲理,拿多少个亿,都砸不出来。

说白了,现在与辉同行与东方甄选,本质就不是流量与销量的差异,而是一边有丰沛的文化灵魂,一边只是一道精神干涸如裸露的河床。

我的悲悯,皆缘于此。

文化,才是立国立企立家立人的根本支撑。

这么多年,我从未对俞敏洪有半句不敬之语,甚至,他是我唯一寄予“贵族精神”想象的企业家。

最近,他在为“东方甄选现在做得乱七八糟”这句道歉,纵然这话只是老俞“朋友之间谦虚的表达”,不应过度解读。

但是,我认为,老俞还是不经意地在表达“最是文人不自由”。他应是在隐晦感叹——平台文化人格,咋就沦陷至此呢?

没文化,最可怕。这应是俞敏洪最深的痛。

文化,本质就是行为习惯。

今天,在网上好像看到俞敏洪也有祝贺董宇辉出圈两周年的留言,显得有些“形式主义”。

图片

或许,这样简单,也是最合适的方式了。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沉默是金,沉默是伤。

但,我认为,俞敏洪对董宇辉,最后的释怀,一定不应是商业的,而是关于人才和文化的多么痛的领悟。

其实,董宇辉出圈两周年最大的启示,就是这个全民目击、带着草根民主起家意味的主播,用他的人生在深刻地说明,即使在制度、资本、平台深度捆绑人生的年代,人还是有一个不被外部力量完全控制的机会。

这本质就是一种美好。

直白点说,董宇辉才是这个社会的值得。

因为他标注着,人们在苦苦等待正派社会希望的漫漫焦躁中,还有一缕光,还有涓滴细流,让人心得到温暖和润泽。

请再来再温习一下“正派社会”这个理论。我用马格利特的定义语:

正派社会就是“制度上不羞辱所有人”的社会。

各位呀,正派社会是法律制度赋予的,是需要宏观力量给予的,也是需要民间正直力量去助推的。

看待董宇辉出圈爆火至今,真的必须要与正派社会连接起来理解。

不妨从他今晚向粉丝表白语来剖析。

我印象中,他说自己是“在直播间胡搅乱说”,说自己读书只是“一个半灌水”的人,说自己的团队慢慢壮大了,但开天辟地阶段,也出了些遗憾。

总而言之,他反复强调,自己是不完美的,读书文化是有欠缺的,“与辉同行”也是存在缺陷的,还不停地提醒人们不要脑热购买,而要理性消费。

这不是自谦,这是自省,也是责任。

这世间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

在这个声名狼藉的年代,没有一个不被骂的真心英雄。人格志致敬最多的,像易中天、陈行甲、董宇辉、韩寒、颜宁、张文宏、罗翔等人,无一不被污名。

但,这些人有一个极致的完美:就是不论身在哪个场域,他们最终都是靠才华与智识,在不断延展着自己人生的长度与高度。

不读大学的韩寒一样牛逼,不做官的陈行甲反而更红,不说“尊敬的领导”的易中天反而更被尊敬,长得跟兵马俑一样的董宇辉也越来越自信自己是个帅哥。

图片

他们凭什么?

唯有文化,只有文化。

扯得多了,我困了,得收。

下面,我总结一下本文中心思想:

董宇辉出圈两周年启示录:整个国家都应形成一种灵魂清醒——离开真正人才,制度、资本、平台真的啥鸟都不是呀。

疼!疼!疼!

是的,我特别要强调一下:董宇辉出圈记,最值得汲取教训的,并不是俞敏洪这样企业家,而是国家慈母,是制度良心。

很多人都拿与辉同行兴盛来比照东方甄选的凋零,进而惋惜东方小孙和心痛俞敏洪。

但,有没有想过,这种心境背后,其实是最宏大而深刻的时代背景?

全民族都渐然习惯了模式化、工具化、机械化的管理思维,集体无意识在死死闷住个人觉醒。

在这种情况呀,乌鸦见到天鹅有洁白的羽毛,是不舒服的。

所以,读书人董宇辉的出现,是他个人的幸运,何尝又不是集体的不幸?

我说得更直白点,董宇辉一个在直播间“想唱就唱”,我们能为之激赏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一百万个“王宇辉”“李宇辉”“周宇辉”原本有激荡的生命,只活成了一潭死水里的咸鱼。

我们不敢为咸鱼悲伤,只能为董宇辉欢欣。

这,也是在治愈自己,是给自己最后的希望。

所以,俞敏洪也应该为此欣慰——这是东方甄选对当今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这个平台用自己血淋淋的职场生命实验,证明了体制内和大公司化,里面有一句圣经,本质就他妈是一句典屁话:

喝多了,再重复一下这句浑话,就叫: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这句话,只是整人的套路,只是掩饰自己无能且阴坏的借口。

所以,请记住一个巨大的真相——离开那个有才华有个性的人,制度平台确实在变得啥鸟都不是。

2024,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击中人心,原因也在于此。

东方甄选失去的是流量,是白花花的银子,是老俞念兹在兹的不应“做得乱七八糟”的文化感。

而在更广阔的现实社会,就是庸官当道,是很多国企打得稀巴烂的原本一把好牌,是很多体制内单位连“摸鱼”都摸到内卷。

当然,最后摸出来的,也不是鱼,而是一只老泥鳅,甚至是一只屎壳郎

这种情况,不是正派社会。因为,这是制度在羞辱人。

当然,国企老板不会像俞敏洪那样,为一个董宇辉离开带来后果感到心痛。因为国企流失的,不是老板的真金白银,而是民脂民膏。

这,其实是国家力量在消减。

当然,人们也不会像怒骂东方小孙一样,对这种不正派表达不满。最高级的方法,也就是周其仁教授说的那样:“不陪你玩了,才是真正的失败”。

今天,董宇辉出圈两周年了,在这个习惯于“佛头着粪”“屎上雕花”的社会,我当然也会想,他的未来会好吗?

在网络上,黑董宇辉的人似乎越来越多,我看过很多专门以骂董宇辉作为主题的账号,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这些人的精神气质。

总结起来,就两字:
心穷。

我说得刻薄点,这些人终其一生,也还是活在文化的阴沟里,看不到文明的一缕亮光。

在一个人们不愿为公共话题发声的年代,这个社会最后的体面,不过就是给读书人留一张书桌罢了。

董宇辉当然是不完美的。毕竟,他的年纪和经历,决定着他不可能把读书的深井,打得像克拉马依油田那样。

但,在一个普遍把《读者》和抖音小视频当作阅读的人人自恋年代,董宇辉将读书、输出、平台、商业、公益形成了一个管理闭环。

这,难道还不是时代人才?

所以,我最后想简单表达一下对董宇辉出圈两周年的祝福:

一是希望董宇辉能年年有今日,出圈就不要再被套了,火上一辈子,从此得自由。

因为真正有文化的灵魂,应该永远因为得到文明和自由滋养,而越发博大且有征服力。

二是希望国家社会能有一百万个董宇辉出圈。

那时候,我们国家,就是真正善待人才的国家: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真正因为读书而有文化的社会。

那时,我们一定会随时遇上价值观的同道,然后,就像今晚“与辉同行”团队唱的那样,说一声:

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啊!(转载自: 人格志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